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才能使课堂展现活力。
关键词:倾听;激励启迪;贴近生活;激发童心;榜样示范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獲取知识,而倾听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由于受年龄特征及独生子女特点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那么,如何教学生学会“倾听”?为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片倾听的天地,增添语文课堂活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营造一个倾听的氛围
在上课开始,我们应该明确指出:“同学们,我们要注意听人家讲话,这也是有礼貌的表现。”这样一句话,就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既告诉了学生要怎样做,也告诉了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倾听的氛围,教会孩子们参与讨论,如:可以猜一猜发言的同学可能会讲些什么?和自己的看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他怎么会怎样想呢?也可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归纳或评价。还能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自己是否同意,还是有什么可补充的……学生便能学会先听后说,养成倾听的习惯。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质疑中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每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理解才能有进一步的探究。
二、培养“倾听”习惯
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才能使课堂展现活力。
(一)激励启迪
在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对其加以奖励,并以“谁的耳朵最灵”、“谁的记性最好”“谁最懂得尊重别人”等语言开导学生,告诉他们注意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从别人的发言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会学习的孩子应该是善于思考和倾听的。孩子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能耐心倾听他人的发言而大声说话。有的学生由于开小差也听不进他人的发言。这时我们应立即对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表扬,对于敢于回答问题且回答不正确的孩子也进行鼓励。例如,老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等他读完之后说说他读得好的地方,其他同学听得挺认真,却有一位学生也想迫不及待地要来读,嘴里发出了声音。等第一位同学读完,老师问这位迫不及待要读的学生:“他读得那么棒,你怎么能随便打断呢?”在表扬第一位学生的同时更引起了第二位同学的反思。同时,老师指出:认真听别人的朗读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好办法。像这样没有倾听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立即停止其他动作认真听讲,给其他学生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长期这样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二)贴近生活
明尼苏达大学的修辞学教授斯狄尔博士认为,大多数人都属于无效率的听众,在听过10分钟的口头报告后,大部分人所听到的和记住的只有内容的一半,在此后的48小时内,他们还会遗忘掉另外的25%,他指出,有效倾听有十个要点,其中的第一个就是“找出有兴趣的领域”。把有趣的教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拿一位特级教师来说吧,有一次他上展示课时,好多老师来教室听课,同学们觉得很紧张。于是,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也正想借此机会来看看我们班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同学们观察观察,我的长相?然后猜猜我的年龄。学生兴趣盎然,一一作答。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当然也就大大提高了倾听的效率。
(三)激发童心
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富于童心童趣的故事或游戏,使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焕发敏锐的思维,激发起“倾听”的欲望。听到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拼音第一课“a o e”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小孩练声、公鸡打鸣、鹅的高叫,练习“a o e”的发音。教学中,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启发学生把“a o e”的练习放在一个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一个故事。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故事基本编成,再与同桌交流、补充,故事进一步完整,不少学生想在全班发言。有的学生说:“暑假,我到乡村奶奶家,奶奶家有一只大公鸡,每天都早早地打鸣,听,o o o它叫得多好听。邻家有个小姐姐听见公鸡的叫声,她赶忙起床,来到院子里练嗓子,a a a……练得多认真啊。在她的影响下,我也跟着a a a地练起来。河里的大白鹅听见了,也忍不住 e e e ……地唱了起来。大白鹅、大公鸡、小姐姐,我们成了好朋友。每天早上,我们好像在练习大合唱。多有趣啊!”尽管学生编的故事有的不太符合实际,但在编述过程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自主创设学语文用语文的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说”更具有感染力,使“听”更具有吸引力。
(四)榜样示范
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同谈话者做积极的信息交流。非言语信号包括:交换眼光、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言语信号可以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理解你的话”或“我被你说服了”等。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用走近发言的学生、请其他同学重述某人的发言,并让全班同学学着说一遍等方式,来暗示自己在倾听。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明:老师对他们的发言是积极参与的,并对他们的发言是关注和感兴趣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听”排在“说、读、写”之前,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它必须贯穿于说、读、写、思种种教学活动中,因此就需要我们挖掘、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给学生一片倾听的天地,增添语文课堂活力。拿破仑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倾听;激励启迪;贴近生活;激发童心;榜样示范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獲取知识,而倾听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由于受年龄特征及独生子女特点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那么,如何教学生学会“倾听”?为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片倾听的天地,增添语文课堂活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营造一个倾听的氛围
在上课开始,我们应该明确指出:“同学们,我们要注意听人家讲话,这也是有礼貌的表现。”这样一句话,就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既告诉了学生要怎样做,也告诉了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倾听的氛围,教会孩子们参与讨论,如:可以猜一猜发言的同学可能会讲些什么?和自己的看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他怎么会怎样想呢?也可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判断、归纳或评价。还能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自己是否同意,还是有什么可补充的……学生便能学会先听后说,养成倾听的习惯。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质疑中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每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理解才能有进一步的探究。
二、培养“倾听”习惯
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才能使课堂展现活力。
(一)激励启迪
在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对其加以奖励,并以“谁的耳朵最灵”、“谁的记性最好”“谁最懂得尊重别人”等语言开导学生,告诉他们注意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从别人的发言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会学习的孩子应该是善于思考和倾听的。孩子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能耐心倾听他人的发言而大声说话。有的学生由于开小差也听不进他人的发言。这时我们应立即对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表扬,对于敢于回答问题且回答不正确的孩子也进行鼓励。例如,老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等他读完之后说说他读得好的地方,其他同学听得挺认真,却有一位学生也想迫不及待地要来读,嘴里发出了声音。等第一位同学读完,老师问这位迫不及待要读的学生:“他读得那么棒,你怎么能随便打断呢?”在表扬第一位学生的同时更引起了第二位同学的反思。同时,老师指出:认真听别人的朗读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好办法。像这样没有倾听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立即停止其他动作认真听讲,给其他学生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长期这样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二)贴近生活
明尼苏达大学的修辞学教授斯狄尔博士认为,大多数人都属于无效率的听众,在听过10分钟的口头报告后,大部分人所听到的和记住的只有内容的一半,在此后的48小时内,他们还会遗忘掉另外的25%,他指出,有效倾听有十个要点,其中的第一个就是“找出有兴趣的领域”。把有趣的教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拿一位特级教师来说吧,有一次他上展示课时,好多老师来教室听课,同学们觉得很紧张。于是,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也正想借此机会来看看我们班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同学们观察观察,我的长相?然后猜猜我的年龄。学生兴趣盎然,一一作答。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当然也就大大提高了倾听的效率。
(三)激发童心
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富于童心童趣的故事或游戏,使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焕发敏锐的思维,激发起“倾听”的欲望。听到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拼音第一课“a o e”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小孩练声、公鸡打鸣、鹅的高叫,练习“a o e”的发音。教学中,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启发学生把“a o e”的练习放在一个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一个故事。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故事基本编成,再与同桌交流、补充,故事进一步完整,不少学生想在全班发言。有的学生说:“暑假,我到乡村奶奶家,奶奶家有一只大公鸡,每天都早早地打鸣,听,o o o它叫得多好听。邻家有个小姐姐听见公鸡的叫声,她赶忙起床,来到院子里练嗓子,a a a……练得多认真啊。在她的影响下,我也跟着a a a地练起来。河里的大白鹅听见了,也忍不住 e e e ……地唱了起来。大白鹅、大公鸡、小姐姐,我们成了好朋友。每天早上,我们好像在练习大合唱。多有趣啊!”尽管学生编的故事有的不太符合实际,但在编述过程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自主创设学语文用语文的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说”更具有感染力,使“听”更具有吸引力。
(四)榜样示范
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同谈话者做积极的信息交流。非言语信号包括:交换眼光、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言语信号可以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理解你的话”或“我被你说服了”等。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用走近发言的学生、请其他同学重述某人的发言,并让全班同学学着说一遍等方式,来暗示自己在倾听。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明:老师对他们的发言是积极参与的,并对他们的发言是关注和感兴趣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听”排在“说、读、写”之前,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它必须贯穿于说、读、写、思种种教学活动中,因此就需要我们挖掘、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给学生一片倾听的天地,增添语文课堂活力。拿破仑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