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拓展教学即“拓展”的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践履。综合已有研究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拓展教学就是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需要对语文教学做出机智性的调整,共同建构教学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拓展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拓展 切入点 联想
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进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张,同时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究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教学已经越来越引人关注。
一、拓展教学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拓展要紧扣目标
教学内容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拓展必须服从课堂教学目标,不能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胡乱延伸;也不能为了让课堂“好看”而进行刻意的“做秀”式的拓展;更不能进行脱离教学目标的“空中楼阁”式的拓展。所有的拓展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一切拓展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也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
2.拓展要适量适度
是指教学拓展要适时和适量,语文课堂拓展何时何地进行拓展,怎么样进行拓展应该是教师无比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作为储备的自然产物,而不应该是教师搜肠刮肚“挤”出来的装饰品:同时拓展要适量,不能滥用,胡乱延伸,更不能哗众取宠般的“做秀”,要掌握其分寸,拓展延伸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拓展要坚持创新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的教学拓展形式也应讲究形式多样,如开发资源、改编课文、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尤其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多媒体、网络、录音机、投影仪等。根据课文的类型和需要来确定采取何种教学拓展的形式,尽量做到幽默、风趣,尽量营造活泼、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4.拓展要找准切入点
在语文教学中,拓展点的角度以及落点影响到拓展的高度和起点。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拓展教学的有效率。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文本教学的难点终点处、文本情节、语言、结构等精妙处、文本空白处、蕴含人文处等等直接显示出拓展点价值,如有必要,精心设计适时拓展,能最大程度地彰显课文“例子”的作用,使学生获益。
二、整合拓展方法
活动拓展、比较鉴赏以及联想想象等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拓展点基本方法。在同一落点运用同样的拓展材料,有时候也会因使用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文本内涵和学生的个体实际,有效整合教学方法把拓展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上述几种拓展方法的具体运用:
1.联想想象
这是发散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老师抓住文本空白点安排学生联想想象,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境,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想象和体验,向学生内在的感受和思维延伸。例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时候,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进行拓展的:“同学们,请你们动脑思考一下,菲利普夫妇二人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长的很像于勒,此时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会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小短文。如果是于勒先认出了菲利普夫妇,那么于勒会怎样做呢?菲利普夫妇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写一段人物描写的文字”。
再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矛盾模糊的语言描述所包含的文本空白,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的老师可以在分析孔乙己具体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联系孔乙己的各种言行举止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引导同学们对这一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和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去充实这一欣赏空白。
2.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是拓展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例如,《孔乙己》与《范进中举》都充分地体现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不过《范进中举》是通过让人心酸的成功者形象来表现的,而《孔乙己》则是通过让人心酸的失败者形象来表现的。
又如,董蓓菲老师执教公开课《迢迢牵牛星》时,将课文与同样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为写作题材的秦观的《鹊桥仙》进行比较阅读。并用心寻找比较点,引导学生从主题、风格、语言、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学生们含英咀华、见仁见智,表现了较好的审美品位;课堂亮点纷呈,阅读走向高潮,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活动拓展
为发挥拓展的极致效应,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以及青少年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成功喜悦,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之后,笔者安排了一场辩论赛,双方的辩题分别是:正方——顺境更易成才;反方——逆境更易成才。从搜集资料、确定辩手到熟悉辩论赛规程、辩论技巧的指导,笔者全程辅导。辩论赛严格按照正式的规程来,选出了辩论赛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多次探讨,并且写出了精彩的辩词。辩论的高潮阶段出现在自由辩论阶段,反方三辩中激情而理性的反驳让正方哑然,也赢了同学精彩的掌声。
活动结束之后,无论是参加辩论的同学还是“亲友团”的同学都感觉到收获很大——知识面得到拓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更重要的是,自由辩论阶段三辩的出色发挥让大家看到了日常积累和读书的重要性,又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三、结语
总之,拓展教学的实质是外部知识逻辑与内部认知逻辑之间适当程度的内化冲突所产生的意识系统,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拓展教学不但起着统整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程式的具体功效,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内在认知发展,并有着与传统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特征。但是,教无定法,我们在具体执行教学操作的时候,不能固守一种拓展方法,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混合运用,不断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拓展 切入点 联想
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进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张,同时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究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教学已经越来越引人关注。
一、拓展教学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拓展要紧扣目标
教学内容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拓展必须服从课堂教学目标,不能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胡乱延伸;也不能为了让课堂“好看”而进行刻意的“做秀”式的拓展;更不能进行脱离教学目标的“空中楼阁”式的拓展。所有的拓展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一切拓展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也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
2.拓展要适量适度
是指教学拓展要适时和适量,语文课堂拓展何时何地进行拓展,怎么样进行拓展应该是教师无比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作为储备的自然产物,而不应该是教师搜肠刮肚“挤”出来的装饰品:同时拓展要适量,不能滥用,胡乱延伸,更不能哗众取宠般的“做秀”,要掌握其分寸,拓展延伸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拓展要坚持创新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的教学拓展形式也应讲究形式多样,如开发资源、改编课文、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尤其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多媒体、网络、录音机、投影仪等。根据课文的类型和需要来确定采取何种教学拓展的形式,尽量做到幽默、风趣,尽量营造活泼、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4.拓展要找准切入点
在语文教学中,拓展点的角度以及落点影响到拓展的高度和起点。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拓展教学的有效率。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文本教学的难点终点处、文本情节、语言、结构等精妙处、文本空白处、蕴含人文处等等直接显示出拓展点价值,如有必要,精心设计适时拓展,能最大程度地彰显课文“例子”的作用,使学生获益。
二、整合拓展方法
活动拓展、比较鉴赏以及联想想象等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拓展点基本方法。在同一落点运用同样的拓展材料,有时候也会因使用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文本内涵和学生的个体实际,有效整合教学方法把拓展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上述几种拓展方法的具体运用:
1.联想想象
这是发散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老师抓住文本空白点安排学生联想想象,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境,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想象和体验,向学生内在的感受和思维延伸。例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时候,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进行拓展的:“同学们,请你们动脑思考一下,菲利普夫妇二人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长的很像于勒,此时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会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小短文。如果是于勒先认出了菲利普夫妇,那么于勒会怎样做呢?菲利普夫妇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写一段人物描写的文字”。
再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矛盾模糊的语言描述所包含的文本空白,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的老师可以在分析孔乙己具体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联系孔乙己的各种言行举止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引导同学们对这一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和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去充实这一欣赏空白。
2.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是拓展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例如,《孔乙己》与《范进中举》都充分地体现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不过《范进中举》是通过让人心酸的成功者形象来表现的,而《孔乙己》则是通过让人心酸的失败者形象来表现的。
又如,董蓓菲老师执教公开课《迢迢牵牛星》时,将课文与同样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为写作题材的秦观的《鹊桥仙》进行比较阅读。并用心寻找比较点,引导学生从主题、风格、语言、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学生们含英咀华、见仁见智,表现了较好的审美品位;课堂亮点纷呈,阅读走向高潮,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活动拓展
为发挥拓展的极致效应,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以及青少年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成功喜悦,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之后,笔者安排了一场辩论赛,双方的辩题分别是:正方——顺境更易成才;反方——逆境更易成才。从搜集资料、确定辩手到熟悉辩论赛规程、辩论技巧的指导,笔者全程辅导。辩论赛严格按照正式的规程来,选出了辩论赛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多次探讨,并且写出了精彩的辩词。辩论的高潮阶段出现在自由辩论阶段,反方三辩中激情而理性的反驳让正方哑然,也赢了同学精彩的掌声。
活动结束之后,无论是参加辩论的同学还是“亲友团”的同学都感觉到收获很大——知识面得到拓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更重要的是,自由辩论阶段三辩的出色发挥让大家看到了日常积累和读书的重要性,又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三、结语
总之,拓展教学的实质是外部知识逻辑与内部认知逻辑之间适当程度的内化冲突所产生的意识系统,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拓展教学不但起着统整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程式的具体功效,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内在认知发展,并有着与传统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特征。但是,教无定法,我们在具体执行教学操作的时候,不能固守一种拓展方法,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混合运用,不断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