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许多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会发现,在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试(实)验班,比如北京大学的文科试验班类、理科试验班。许多人时这样的名称一头雾水,因为这些名称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一个比较宽泛的专业方向,而不像一个具体的专业,我们可以知道其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总有一些顾虑和迷茫。今天,我们邀请两名在校大学生,就他们的切身体会向大家介绍一下试(实)验班。
付出很多,但是收获更多
讲述人:刘钥铭,就读于清华大学。
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上网了解了清华的试(实)验班【1】,这种特别的大类招生包括我较感兴趣的经济学专业。同时,因为我拥有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加分资格,因此我决定将清华大学的社会科学试验班作为第一志愿。
现在,我已经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里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也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喜欢的经济学专业学习。回顾这两年的生活,跟自己曾经想象中的其实很不一样。
进入试验班,我首先遇到的困难就在学习上。试验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高,因为在一年半的通识培养【2】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记得大一的期来,我需要复习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微积分、计算机等等,还有几门文化素质课程的大作业和期末论文需要写,每一天的复习都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
每天,图书馆一开门,我就去抢座位,开始一天的学习。除了偶尔去卫生间和到附近饭堂吃饭,基本是一动不动的。每天的学习计划都很满,可能前一分钟刚刚背完一大堆政治概念和原理,下一分钟就要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还得尝试把它们理出个头绪。我常常无法及时转换思路,甚至有时会将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概念记混。学习一天下来,我的脑细胞就好象在高速公路上开了一整天快车,并且不停地急转弯,最后连刹车的力气都没有。直到晚上十点半或者十一点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我才收拾书包,拖着疲惫的身心,顶着月光星光回宿舍。躺到床上,脑子里想的还是今天有哪几科复习计划没有完成,就算累得睡不着,第二天还是天不亮就要早起去学习。
当然,学习的辛苦换来的是更多的收获。面对任何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话题,无论当今经济形势、国际政治,还是有关人性本身的探究.我都可以侃侃而谈。当任何一篇时事评论或者社会科学文章阅读起来都相当轻松,并且可以给出自己的分析和不同观点的时候,我就会感谢自己在试验班里学到的扎实而广泛的知识【3】。这就是在试验班学习最大的特点,你要付出很多,但是会收获更多。
实现你最不可思议的梦想
讲述人:甘骏骄,就读于浙江大学。
2009年夏天,拿到高考成绩后,我陷入了困惑之中。因为我虽然获得了浙江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加分,但最后是否能被录取【4】。心里还是没底。当了解浙大的大类招生后,我有了决定。浙大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两年之后的对口专业【5】是文史哲以及经济管理方向。后来,我被浙大人文科学试验班录取。
从总体来讲浙大的培养方式,就是几乎把一切的选择权都交给了学生本人,我们被“抛”给了自己。首先,在报到的时候,浙大的校工拉起警戒线,把家长都拦在了报名大厅门外。其次,在注册的时候,几乎各个寝室的接待人员都由学生来担任,感觉就像是学生在运营着这所大学一样。
过了几天开始选课,我们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大类培养的自由度。我们每个人会有一本培养方案,上面有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需要修读的课程。我这才知道原来选课也是完全开放的,完全自由的,可以选择任何喜欢的课程修读,学校甚至可以根据你修读的课程来给你颁发学位证书,而不是拘泥于某个专业某个学院。
每天清早七点二十分起床后,我骑上车,奔向东区或者是西区的教室。我就这样过着上课、吃饭、自习的生活。在大学,老师管得很松,老师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注意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的选课制度下,我或许第一堂课还和人文学院的老师讨论着屈原的楚辞,而紧接着就是和理工大类的同学一起在微积分的题海中沉浮,午饭过后或许又在哲学系开设的外国哲学课上深思熟虑了。
虽然,学习知识让我感到十分满足,但是,我又感到生活的空虚孤单。因为这样完全开放式的制度,我们得到了自由,但是也使得我们失去一些过去集体生活的归属感。
在这个时候,我遇到教授外国哲学的章教授。他告诉我,浙大只是一个场所,一个场所是无法给你身份以及目标的,这些都要靠你自己去寻找,而浙大只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不断地考察和了解,我开始为确认专业做准备了。我们是跨大类确认专业的,哪怕你是人文的学生却想学工科,只要修够了前置课程也是可以的,这在其他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有很苛刻的限制。
其实在我心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建筑类专业,只是高中学习了文科,高考的时候无法选择专业!来到浙大之后,我才知道我是有机会圆建筑师梦的【6】。我开始修读建筑系的课程,包括美术和建筑设计初步。我和建筑系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画图、做模型,一起去同济大学建筑系交流访问,感觉自己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圈子。
今年5月,是提交专业申请和面试笔试的时间,我忐忑不安。第二天的小组面试,问题不难,我尽量冷静而简洁地作答。最后,系主任问我,你为什么申请进入建筑系9我想了想,说,因为这里让我有归属感。过了一个星期,我在学院网站上看到公示名单上有我,预确认成功,我成为了建筑09级的学生。这次,我开心地在寝室大吼大叫,和死党拥抱庆祝。
回望过去。其实最应该谢谢的是中间不断指引我的每个老师,在我迷惘时给我指引,在我喜悦时和我分享。同时还有浙大特殊的制度,在这里你可以实现你最不思议的梦想,就像我从未想过还能继续建筑师的梦想,而现在,我正在路上。
付出很多,但是收获更多
讲述人:刘钥铭,就读于清华大学。
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上网了解了清华的试(实)验班【1】,这种特别的大类招生包括我较感兴趣的经济学专业。同时,因为我拥有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加分资格,因此我决定将清华大学的社会科学试验班作为第一志愿。
现在,我已经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里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也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喜欢的经济学专业学习。回顾这两年的生活,跟自己曾经想象中的其实很不一样。
进入试验班,我首先遇到的困难就在学习上。试验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高,因为在一年半的通识培养【2】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记得大一的期来,我需要复习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微积分、计算机等等,还有几门文化素质课程的大作业和期末论文需要写,每一天的复习都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
每天,图书馆一开门,我就去抢座位,开始一天的学习。除了偶尔去卫生间和到附近饭堂吃饭,基本是一动不动的。每天的学习计划都很满,可能前一分钟刚刚背完一大堆政治概念和原理,下一分钟就要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还得尝试把它们理出个头绪。我常常无法及时转换思路,甚至有时会将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概念记混。学习一天下来,我的脑细胞就好象在高速公路上开了一整天快车,并且不停地急转弯,最后连刹车的力气都没有。直到晚上十点半或者十一点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我才收拾书包,拖着疲惫的身心,顶着月光星光回宿舍。躺到床上,脑子里想的还是今天有哪几科复习计划没有完成,就算累得睡不着,第二天还是天不亮就要早起去学习。
当然,学习的辛苦换来的是更多的收获。面对任何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话题,无论当今经济形势、国际政治,还是有关人性本身的探究.我都可以侃侃而谈。当任何一篇时事评论或者社会科学文章阅读起来都相当轻松,并且可以给出自己的分析和不同观点的时候,我就会感谢自己在试验班里学到的扎实而广泛的知识【3】。这就是在试验班学习最大的特点,你要付出很多,但是会收获更多。
实现你最不可思议的梦想
讲述人:甘骏骄,就读于浙江大学。
2009年夏天,拿到高考成绩后,我陷入了困惑之中。因为我虽然获得了浙江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加分,但最后是否能被录取【4】。心里还是没底。当了解浙大的大类招生后,我有了决定。浙大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两年之后的对口专业【5】是文史哲以及经济管理方向。后来,我被浙大人文科学试验班录取。
从总体来讲浙大的培养方式,就是几乎把一切的选择权都交给了学生本人,我们被“抛”给了自己。首先,在报到的时候,浙大的校工拉起警戒线,把家长都拦在了报名大厅门外。其次,在注册的时候,几乎各个寝室的接待人员都由学生来担任,感觉就像是学生在运营着这所大学一样。
过了几天开始选课,我们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大类培养的自由度。我们每个人会有一本培养方案,上面有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需要修读的课程。我这才知道原来选课也是完全开放的,完全自由的,可以选择任何喜欢的课程修读,学校甚至可以根据你修读的课程来给你颁发学位证书,而不是拘泥于某个专业某个学院。
每天清早七点二十分起床后,我骑上车,奔向东区或者是西区的教室。我就这样过着上课、吃饭、自习的生活。在大学,老师管得很松,老师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注意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的选课制度下,我或许第一堂课还和人文学院的老师讨论着屈原的楚辞,而紧接着就是和理工大类的同学一起在微积分的题海中沉浮,午饭过后或许又在哲学系开设的外国哲学课上深思熟虑了。
虽然,学习知识让我感到十分满足,但是,我又感到生活的空虚孤单。因为这样完全开放式的制度,我们得到了自由,但是也使得我们失去一些过去集体生活的归属感。
在这个时候,我遇到教授外国哲学的章教授。他告诉我,浙大只是一个场所,一个场所是无法给你身份以及目标的,这些都要靠你自己去寻找,而浙大只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不断地考察和了解,我开始为确认专业做准备了。我们是跨大类确认专业的,哪怕你是人文的学生却想学工科,只要修够了前置课程也是可以的,这在其他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有很苛刻的限制。
其实在我心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建筑类专业,只是高中学习了文科,高考的时候无法选择专业!来到浙大之后,我才知道我是有机会圆建筑师梦的【6】。我开始修读建筑系的课程,包括美术和建筑设计初步。我和建筑系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画图、做模型,一起去同济大学建筑系交流访问,感觉自己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圈子。
今年5月,是提交专业申请和面试笔试的时间,我忐忑不安。第二天的小组面试,问题不难,我尽量冷静而简洁地作答。最后,系主任问我,你为什么申请进入建筑系9我想了想,说,因为这里让我有归属感。过了一个星期,我在学院网站上看到公示名单上有我,预确认成功,我成为了建筑09级的学生。这次,我开心地在寝室大吼大叫,和死党拥抱庆祝。
回望过去。其实最应该谢谢的是中间不断指引我的每个老师,在我迷惘时给我指引,在我喜悦时和我分享。同时还有浙大特殊的制度,在这里你可以实现你最不思议的梦想,就像我从未想过还能继续建筑师的梦想,而现在,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