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教学策略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地理学科作为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考中也占据较为关键的地位,针对新高考形式下的地理教学,构建有效的心理地图,抓住核心知识、调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策略
  一、 问题提出的宏观背景
  2014年9月,我省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考试模式由原来的“3 X”模式转变为“3 3”模式,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科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这次高考改革坚持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
  二、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 考试内容上的变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考试的内容增加,原来的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只是参加第一批招生的学生需要考试的内容,而对于广大的第二批第三批招生的学生是不需要学习的内容,新考试模式下所有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都要学习,这无疑加大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 试题结构的变化,老高考由选择题(11道题共计44分)和综合题(2题共计56分)两部分构成,新高考试题由学考试题(共计70分)和加试题(共计30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学考试题由25题选择题共计50分和2题综合题共计20分构成,加试题为必修和选修内容两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从试题的构成来看,扩大了知识面,加大了试题的容量,同时也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和选拔的梯度性。
  (三) 试卷分数的变化,考试采用等级赋分的原则,所有选考学生必须在学考通过的前置条件下才能给予赋分,否则即使加试部分取得满分也可能最终的结果是零分。这一方面加重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考内容的重要性,体现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三、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策略改进的路径探究
  (一) 进行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和取舍。
  选考的教材内容主要有必修教材(必修Ⅰ、Ⅱ、Ⅲ)、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要加强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内容整合、区域地理与必修教材的三者之间的内容整合和取舍。如必修Ⅰ中“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与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和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进行内容的整合与取舍,突出“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与防治”四个内容的教学;必修Ⅱ中“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选修教材《环境保护》进行内容的整合与取舍,突出“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分布与防治”四个内容的教学;必修Ⅲ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进行有机整合:第一节“认知大洲”、第二节“认识地区”、第三节“认识国家”与世界地理“亚洲、欧洲、北美洲”三章教学内容整合;第四节“区域差异”、第五节“区域联系”与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和中国的总论“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类似的知识内容的整合,进行有效的取舍,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加紧凑,把握主干知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减轻学生对重复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能。
  (二) 构建有效的心理地图。
  首先根据试题的类型,学考中的两题综合题和加试题的两题综合题,分别是中国的区域和世界的区域作为命题的载体,如果考生不熟悉地图,不了解区域的特征很难落笔答题,更谈不上答题的正确性。其次根据支配的教学时间的缩水,由原来高二用一年的区域地理的教学时间演变为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
  (三) 抓住核心知识、调整重难点。
  1. 从试题的构成来看,70分的学考试题侧重于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后面30分的加试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知识的面,不必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2. 纵观教材的内容,从区域地理的教学来看,在熟悉区域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好区域地理环境“地形和气候”最主要的两要素,学会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掌握以上的相关知识,基本能涵盖地理学科考查理解和应用两大能力的基本要求。
  (四) 紧紧落实“联系和可持续发展”两大观念。
  运用联系的哲学观是培养学生四大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渗透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线人地关系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实现地理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1. 加强学习的外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有用的地理。如热力环流教学中涉及热空气的运行规律,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巴山夜雨)、城郊热力环流(工业区的规划)等热力环流原理的案例应用;不同季节的天气预报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的知识源于生活,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如2016年4月份浙江地理选考卷中第7~8题关于“微商”问题,第14~15题关于“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第16~17题关于“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第19~20题关于“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2017年11月第22~23题关于“浙江省的五水共治问题”,第29题“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等等这些试题都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这些知识的考查都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2. 加强学习的内涵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思维的线索。如区域地理提供的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习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存在的本源,需要从系统地理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方面去阐述,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系统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如世界地形分布的格局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降水分布的格局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加强学习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如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大型工程的建设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都应强调落实该理念。2016年4月份浙江地理選考卷中第29题第(4)小题“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各写出一个易地搬迁后劳动力就业的合理方向,并分别说明理由”,本题实际就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就是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涉及如何整理知识、抓住关键词、找出联系、组织结构等问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记忆能力、整体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学生学科素养得到了提升。
  作者简介:王军领,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study,bathroom,living room,bed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2)能用句子“:This is
该文介绍利用GIS技术开发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全流域用水状况,排污现状,水环境质量及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测、查询。为有效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促
近年来,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现在教育的热点.通用技术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课的设计过程,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适度引导,通过教学问题的层
摘 要: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度过挫折与压力。本文针对如何干预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力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自我效能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学生活动四方面提出了具体教育对策。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一、 心理弹性研究现状  心理弹性这一概念最先由Block提出,最初研究者假设困难情境会
目前对治疗肾小球硬化的研究是国内外肾脏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的研究显示,中药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大物潜力。汉防己甲素是从粉防己科千斤藤属植物粉防己的根块中提取的一
随着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对于学生
摘 要: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发展飞速,对孩童知识越来越重视的时代,大学生不再是十几年前的“稀有品”,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日趋增加,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本就不容忽视的问题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四个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出现该类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加以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古到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随着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