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务必切合实际。要开发多样化的品德课程资源,使品德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具体实施时,应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程资源 有效性 生成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要想把这门课上得生动有效,只靠教材提供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外力”,充分开发和和用各种课程资源。
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使品德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品德教师苦叹该课程的课程资源难开发,在茫茫的众多资源中无法寻找出适合的资源。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我们应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列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多样中避免重复性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它为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户就能获取课程资源的便利手段。面对形形色色的图片、资料、视频等素材,往往教师有种“大海茫茫不知所措”之感,秘各种资源所吸引,舍不得丢弃,甚至产生素材越多越有效果的思维定式。究竟是课程资源辅助教学,还是教学为了展示课程资源?因此,面对无数的课程资源时,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二、运用中注重有效性
好的资源不等于有效资源。时下,网络的普及和教师运厍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成了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但对此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存在“形式化”“表演化”“无效化”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引入是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为前提,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四年级下册《我要攀登》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激发学生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欣赏《喜羊羊灰太狼》的主题曲。这一熟悉的歌曲立刻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引出话题:灰太狼的口头禅就是——我一定要回来的!这是灰太狼的目标。而喜羊羊为了拯救羊族群的生命,一直在和灰太狼斗争。它战胜灰太狼也很不容易。由此引入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引用的这个资源就是贴近了教学目标,运用得当,效果显著。
三、过程中重视生成性
众多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提前精心准备好的,但是更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则是需要在课堂上不断产生的。生成是个性化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执教者所“预设”的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无可厚非。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要注重生活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一位教师在执教《逛商场》时,讲到“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时,出现了如下这个情景:教师设计三组图让学生讨论:如果你去买这些东西时,分别会选哪样物品?A图是24元的天堂牌雨伞和23.8元的飞龙牌雨伞;B图是2.5元的南孚牌电池和2元的金霸王牌电池;c图是2400元的海尔冰箱和2500元的美菱冰箱。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得出了教师教案中预设的结论:①同种商品在价格接近时,优先购买质量好的;②同种商品在质量相近时,优先购买价格低的;⑥同种商品在价格、质量都相近时,优先购买售后服务好的。就在教师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相一致,此段教学任务要圆满完成时,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B组还是选南孚牌电池比较好,因为它的使用时间长,我家电视机遥控器就是用的它。”在场听课的老师和部分学生都在点头,议论声音更大了。本来大方得体的教师看上去也有点慌乱……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这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教师一个意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从生活中自我感悟、自我提高、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多彩的生活体验,他们在许多方面对生活的体验甚至领先于教师。教学流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连接。因此,在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中的生成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技巧的。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必需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程资源 有效性 生成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要想把这门课上得生动有效,只靠教材提供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外力”,充分开发和和用各种课程资源。
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使品德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品德教师苦叹该课程的课程资源难开发,在茫茫的众多资源中无法寻找出适合的资源。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我们应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列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多样中避免重复性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它为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户就能获取课程资源的便利手段。面对形形色色的图片、资料、视频等素材,往往教师有种“大海茫茫不知所措”之感,秘各种资源所吸引,舍不得丢弃,甚至产生素材越多越有效果的思维定式。究竟是课程资源辅助教学,还是教学为了展示课程资源?因此,面对无数的课程资源时,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二、运用中注重有效性
好的资源不等于有效资源。时下,网络的普及和教师运厍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成了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但对此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存在“形式化”“表演化”“无效化”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引入是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为前提,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四年级下册《我要攀登》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激发学生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欣赏《喜羊羊灰太狼》的主题曲。这一熟悉的歌曲立刻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引出话题:灰太狼的口头禅就是——我一定要回来的!这是灰太狼的目标。而喜羊羊为了拯救羊族群的生命,一直在和灰太狼斗争。它战胜灰太狼也很不容易。由此引入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引用的这个资源就是贴近了教学目标,运用得当,效果显著。
三、过程中重视生成性
众多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提前精心准备好的,但是更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则是需要在课堂上不断产生的。生成是个性化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执教者所“预设”的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无可厚非。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要注重生活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一位教师在执教《逛商场》时,讲到“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时,出现了如下这个情景:教师设计三组图让学生讨论:如果你去买这些东西时,分别会选哪样物品?A图是24元的天堂牌雨伞和23.8元的飞龙牌雨伞;B图是2.5元的南孚牌电池和2元的金霸王牌电池;c图是2400元的海尔冰箱和2500元的美菱冰箱。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得出了教师教案中预设的结论:①同种商品在价格接近时,优先购买质量好的;②同种商品在质量相近时,优先购买价格低的;⑥同种商品在价格、质量都相近时,优先购买售后服务好的。就在教师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相一致,此段教学任务要圆满完成时,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B组还是选南孚牌电池比较好,因为它的使用时间长,我家电视机遥控器就是用的它。”在场听课的老师和部分学生都在点头,议论声音更大了。本来大方得体的教师看上去也有点慌乱……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这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教师一个意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从生活中自我感悟、自我提高、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多彩的生活体验,他们在许多方面对生活的体验甚至领先于教师。教学流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连接。因此,在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中的生成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技巧的。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必需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