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古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内容的整体理解,以读为本、熟读精思,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我们要深入挖掘小古文教学的内涵和不断拓展的外延因素,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小古文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含义深刻的特点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习小古文,为学生从白话文过渡到文言文架起一座联通的桥梁,让学生穿过时间、跨过空间和古代先贤智者对话,欣赏古代的花鸟鱼虫河流山川,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中习得人生哲理。如何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教育者苦苦追寻的命题。回归小古文本身,我们小学阶段入选的小古文虽然大多具有短小精悍、节奏鲜明、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等特点,但是接触小古文,我们的孩子还处于启蒙阶段,于是,笔者探索出一条“乐读为本、设问分析、析透文本、运用为辅”的教学策略。用最轻松、最高效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爱上小古文。
一、以读为本、熟读精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读为本、熟读精思。看似简单的一个汉字“读”却饱含着无穷的教育智慧,因为“读”的过程本身就一直潜移默化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吸收—记忆积累—转换创新”。无数的语文教学专家声称,“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以“读”为本组织课堂教学,教师方法指导得当,教学效果就显著。古文中单音节词多,且用法灵活,比现代汉语更易于编排语句的节奏。古人也更讲究吟诵,“之乎者也”这些语气助词就是他们为了让声音更整齐和韵味动人的代表。
读通全文是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但要求学生读得正确,不加字漏字错字,还要求读顺畅,读出韵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共情,读出感同身受,读出身处其中。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通读顺,自然就拾得其中乐趣与惬意。
读小古文,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朗读的停顿是检验学生读懂文章的重要体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学弈》小古文为例,学生初读“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时,断句是 “思援/弓缴/而/射之”,还有的念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语感灵敏的同学已经发现生硬地停顿破坏了整个的朗读美感。于是笔者让学生读课文注解,讨论字义,再小组讨论正确的读法。最后他们确定“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个断句是正确的。笔者再指导学生朗读声音延长时稍轻,一句结束后胸中的一口气要全部吐出,全身气息吐纳均衡,并试着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整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规律、方法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小古文朗读素养。
形式丰富的读是学习小古文的法宝。教师示范读、全班读、师生共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掌击节奏读、配乐读、伴动作读等,根据教学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采取相应的朗读方式。这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的,从教师范读—学生讀—多形式读,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会读。
以《小古文100首》中的《雨》为例,“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每句字数相等,但它并不是标准的仄起平收吟诵。教学时教师首先示范读,然后生读、男女读、前后接读、尾词重复读,配乐读,还给它安排了四分音符的击掌节奏读,学生读得如痴如醉。
二、巧妙设问,分析关键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因此,小古文课堂教学中,根据重难点巧妙设问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小古文的关键点或者理解难度较大的句段,巧妙设置问题,适当地点拨、讲解,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
如,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笔者从课题“伯牙绝弦”中的“绝弦”两字入手,抛出如下问题: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学生七嘴八舌反馈,因为钟子期死了,伯牙失去知音。
2.那时候,有很多人都喜欢听伯牙弹琴,为什么伯牙唯独要把钟子期视为知音?认真读文的学生轻而易举地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重点和文章条理。学生能够易如反掌地找到答案,并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又如《两小儿辩日》“想想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体会?前一问,直接从文本发问,学生能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挖掘出文本中包含的意义。后一问,联系学习、生活来谈体会,将文本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更能学有所得。
三、析透文本,感悟寓意
析透,不难解释,分析透彻的意思,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抓住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句来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小古文大多是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都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阅读小古文的过程中,精辟的语言文字就像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无声地润泽学生的心灵,从而感悟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得到启迪。
如教学《学弈》时,抓住文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里面的三个“之”字是一个小难点,是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的。笔者通过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小范围内选择,大大减少难度。再让学生将答案代替回句子,通过这个降低难度的办法,最终学生悟出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语文新课标》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这就是传统语文教学”教材无非是例子的最好发展。因此在小古文教学的基础上扩充课外知识,扩大小古文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建立与学生生活、知识能力水平相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习得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 1.群文阅读
学习小古文,学生在对课内小古文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和类比迁移,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因此能做到举一反三。
小古文《东施效颦》讲述的是东施不知道西施本身的美貌,刻意模仿结果给后人留下笑话。讲解完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邯郸学步》《按图索骥》《鹦鹉学舌》《数典忘祖》《寿陵失步》等,学生不难理解这几则小古文的深刻含义。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古文,是实现学生从“能学古文”到“会学古文”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核心素养能力。
2.改写小古文
人们常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小古文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时,笔者会让学生把小古文改写成现代文,为了使故事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我引导他们在改写时可适当地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同时,笔者还会布置学生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刻地理解小古文的中心思想,更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仿写小古文
小古文语言精练,表达清晰明了,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又不失雅致。相比之下,白话文却很难拥有古文经典的高贵气质与优雅风貌。我鼓励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但并不是要学生严格按照平仄、对偶、句式等要求写句子。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在仿写练习中逐渐形成养爱写小古文的习惯。
《小古文100首》中的《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粉、或红。”布置学生课后仿写:荷花盛开,亭亭玉立,其瓣如盘,其色或粉、或白、或红。
利用作业的形式来做拓展练习,以期达到拓展学生们读、说、写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小古文的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总之,在小学阶段小古文的教学是个难点,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多种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由传统的教师讲解授课方式改变为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自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延伸中学习,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小古文阅读能力,爱上小古文,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陈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06).
[2]高飞.四步教会小古文[J].小學教学设计,2016(11:61—62).
[3]王雅辉.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2).
[4]刘艳琴.文言文要注重整体阅读[J].中学语文,2014(24:94—95).
[5]于志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共识[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5).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习小古文,为学生从白话文过渡到文言文架起一座联通的桥梁,让学生穿过时间、跨过空间和古代先贤智者对话,欣赏古代的花鸟鱼虫河流山川,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中习得人生哲理。如何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教育者苦苦追寻的命题。回归小古文本身,我们小学阶段入选的小古文虽然大多具有短小精悍、节奏鲜明、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等特点,但是接触小古文,我们的孩子还处于启蒙阶段,于是,笔者探索出一条“乐读为本、设问分析、析透文本、运用为辅”的教学策略。用最轻松、最高效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爱上小古文。
一、以读为本、熟读精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读为本、熟读精思。看似简单的一个汉字“读”却饱含着无穷的教育智慧,因为“读”的过程本身就一直潜移默化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吸收—记忆积累—转换创新”。无数的语文教学专家声称,“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以“读”为本组织课堂教学,教师方法指导得当,教学效果就显著。古文中单音节词多,且用法灵活,比现代汉语更易于编排语句的节奏。古人也更讲究吟诵,“之乎者也”这些语气助词就是他们为了让声音更整齐和韵味动人的代表。
读通全文是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但要求学生读得正确,不加字漏字错字,还要求读顺畅,读出韵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共情,读出感同身受,读出身处其中。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通读顺,自然就拾得其中乐趣与惬意。
读小古文,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朗读的停顿是检验学生读懂文章的重要体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学弈》小古文为例,学生初读“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时,断句是 “思援/弓缴/而/射之”,还有的念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语感灵敏的同学已经发现生硬地停顿破坏了整个的朗读美感。于是笔者让学生读课文注解,讨论字义,再小组讨论正确的读法。最后他们确定“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个断句是正确的。笔者再指导学生朗读声音延长时稍轻,一句结束后胸中的一口气要全部吐出,全身气息吐纳均衡,并试着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整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规律、方法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小古文朗读素养。
形式丰富的读是学习小古文的法宝。教师示范读、全班读、师生共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掌击节奏读、配乐读、伴动作读等,根据教学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采取相应的朗读方式。这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的,从教师范读—学生讀—多形式读,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会读。
以《小古文100首》中的《雨》为例,“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每句字数相等,但它并不是标准的仄起平收吟诵。教学时教师首先示范读,然后生读、男女读、前后接读、尾词重复读,配乐读,还给它安排了四分音符的击掌节奏读,学生读得如痴如醉。
二、巧妙设问,分析关键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因此,小古文课堂教学中,根据重难点巧妙设问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小古文的关键点或者理解难度较大的句段,巧妙设置问题,适当地点拨、讲解,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
如,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笔者从课题“伯牙绝弦”中的“绝弦”两字入手,抛出如下问题: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学生七嘴八舌反馈,因为钟子期死了,伯牙失去知音。
2.那时候,有很多人都喜欢听伯牙弹琴,为什么伯牙唯独要把钟子期视为知音?认真读文的学生轻而易举地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重点和文章条理。学生能够易如反掌地找到答案,并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又如《两小儿辩日》“想想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体会?前一问,直接从文本发问,学生能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挖掘出文本中包含的意义。后一问,联系学习、生活来谈体会,将文本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更能学有所得。
三、析透文本,感悟寓意
析透,不难解释,分析透彻的意思,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抓住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句来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小古文大多是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都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阅读小古文的过程中,精辟的语言文字就像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无声地润泽学生的心灵,从而感悟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得到启迪。
如教学《学弈》时,抓住文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里面的三个“之”字是一个小难点,是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的。笔者通过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小范围内选择,大大减少难度。再让学生将答案代替回句子,通过这个降低难度的办法,最终学生悟出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语文新课标》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这就是传统语文教学”教材无非是例子的最好发展。因此在小古文教学的基础上扩充课外知识,扩大小古文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建立与学生生活、知识能力水平相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习得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 1.群文阅读
学习小古文,学生在对课内小古文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和类比迁移,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因此能做到举一反三。
小古文《东施效颦》讲述的是东施不知道西施本身的美貌,刻意模仿结果给后人留下笑话。讲解完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邯郸学步》《按图索骥》《鹦鹉学舌》《数典忘祖》《寿陵失步》等,学生不难理解这几则小古文的深刻含义。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古文,是实现学生从“能学古文”到“会学古文”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核心素养能力。
2.改写小古文
人们常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小古文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时,笔者会让学生把小古文改写成现代文,为了使故事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我引导他们在改写时可适当地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同时,笔者还会布置学生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刻地理解小古文的中心思想,更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仿写小古文
小古文语言精练,表达清晰明了,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又不失雅致。相比之下,白话文却很难拥有古文经典的高贵气质与优雅风貌。我鼓励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但并不是要学生严格按照平仄、对偶、句式等要求写句子。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在仿写练习中逐渐形成养爱写小古文的习惯。
《小古文100首》中的《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粉、或红。”布置学生课后仿写:荷花盛开,亭亭玉立,其瓣如盘,其色或粉、或白、或红。
利用作业的形式来做拓展练习,以期达到拓展学生们读、说、写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小古文的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总之,在小学阶段小古文的教学是个难点,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多种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由传统的教师讲解授课方式改变为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自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延伸中学习,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小古文阅读能力,爱上小古文,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陈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06).
[2]高飞.四步教会小古文[J].小學教学设计,2016(11:61—62).
[3]王雅辉.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2).
[4]刘艳琴.文言文要注重整体阅读[J].中学语文,2014(24:94—95).
[5]于志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共识[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