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对人才素质的培养、人才技能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职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为此模具教师要多调整教学方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07-01
模具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相关工种,模具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技能学习的可持續发展能力培养等,是从事机械模具加工一体化教学的老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积极探究未知事物的认识倾向、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模具兴趣小组活动,巩固模具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模具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在电加工技能教学课中,学生平时亲手制造的工件,生产出的样板,可以让学生收藏纪念。模具生产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生产实践训练中,应使学生感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加工操作的过程是一个结合读图、思考、分析工艺、设备选择、加工、测量、加工调整、检测以及安全操作于一体的复杂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制作小零件的过程给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让学生配钥匙,看那个学生的观察力好、锉削技能水平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好钥匙,而且最关键的能顺利把锁打开,让学生体验实用感和成就感,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锉削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模具加工技能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模具加工技能的氛围,有利的提高了模具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思路、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改进、革新、创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知识点、技能要领,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产,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在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同时提高课堂实效性,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动力,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有所创新。接着引出要讲的新课题,除了技能的提高之外工具的改造很重要,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把锉刀的修磨顺理成章的进行讲解,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把课题先讲后去解决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一体化教学时的精讲与多练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课程改革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握“精讲”和“多练”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现师与生、教与学的互动共进。对于实践性特强的模具课而言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课堂教学不能从概念出发,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可以高效的“边学边做”或“先做后学”的方式。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模具教材大有些部分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有些需要引导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和引导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麻花钻的几何角度是我感觉最深的一个例子。我改变先讲解麻花钻几何角度等太过抽象的专业知识,首先介绍麻花钻的加工能力和外部结构,简单提出了一些问题,如麻花钻各物理表面加工时都与谁接触、这些表面会影响加工的那些因素、作用是什么。其次让学生进行钻孔练习,在生动而直观的加工练习中,学生对麻花钻的外部结构和各物理表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疑问时,再对麻花钻的深入的知识和问题进行讲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样从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课堂专业知识的讲解,也使得学生的技能练习也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技能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从而真正做到一体化教学时的精讲与多练的和谐结合。
四、模具生产实习教学中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机械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模具技术的不断的更新,但学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不适用社会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模具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设备,越是最先进的设备,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设备,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又不能让学生知难而退而进入无序状态。倒装复合模中凸凹模的制作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典型的综合类模具课题,在传统的模具加工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了调整,加入了先进的也很实用的新技术电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不仅要求学生有过硬的模具加工技术也要掌握电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并有综合应用和协调各设备的能力。那么在模具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模具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它以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作依托,现代的数控加工和电加工技术作为保证,在从业人员的努力探究下不断发展。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模具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领下,以教学中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目标,真正提高模具教学中的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 陈静.浅析中职数控专业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有效策略[J].职业,2012,(32).
[2] 李萌.浅谈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3] 陈金环.高职院校中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中国-东盟博览,2012,(2).
[关键词]中职;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07-01
模具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相关工种,模具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技能学习的可持續发展能力培养等,是从事机械模具加工一体化教学的老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积极探究未知事物的认识倾向、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模具兴趣小组活动,巩固模具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模具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在电加工技能教学课中,学生平时亲手制造的工件,生产出的样板,可以让学生收藏纪念。模具生产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生产实践训练中,应使学生感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加工操作的过程是一个结合读图、思考、分析工艺、设备选择、加工、测量、加工调整、检测以及安全操作于一体的复杂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制作小零件的过程给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让学生配钥匙,看那个学生的观察力好、锉削技能水平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好钥匙,而且最关键的能顺利把锁打开,让学生体验实用感和成就感,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锉削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模具加工技能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模具加工技能的氛围,有利的提高了模具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思路、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改进、革新、创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知识点、技能要领,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产,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在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同时提高课堂实效性,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动力,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有所创新。接着引出要讲的新课题,除了技能的提高之外工具的改造很重要,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把锉刀的修磨顺理成章的进行讲解,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把课题先讲后去解决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一体化教学时的精讲与多练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课程改革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握“精讲”和“多练”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现师与生、教与学的互动共进。对于实践性特强的模具课而言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课堂教学不能从概念出发,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可以高效的“边学边做”或“先做后学”的方式。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模具教材大有些部分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有些需要引导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和引导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麻花钻的几何角度是我感觉最深的一个例子。我改变先讲解麻花钻几何角度等太过抽象的专业知识,首先介绍麻花钻的加工能力和外部结构,简单提出了一些问题,如麻花钻各物理表面加工时都与谁接触、这些表面会影响加工的那些因素、作用是什么。其次让学生进行钻孔练习,在生动而直观的加工练习中,学生对麻花钻的外部结构和各物理表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疑问时,再对麻花钻的深入的知识和问题进行讲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样从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课堂专业知识的讲解,也使得学生的技能练习也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技能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从而真正做到一体化教学时的精讲与多练的和谐结合。
四、模具生产实习教学中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机械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模具技术的不断的更新,但学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不适用社会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模具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设备,越是最先进的设备,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设备,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又不能让学生知难而退而进入无序状态。倒装复合模中凸凹模的制作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典型的综合类模具课题,在传统的模具加工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了调整,加入了先进的也很实用的新技术电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不仅要求学生有过硬的模具加工技术也要掌握电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并有综合应用和协调各设备的能力。那么在模具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模具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它以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作依托,现代的数控加工和电加工技术作为保证,在从业人员的努力探究下不断发展。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模具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领下,以教学中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目标,真正提高模具教学中的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 陈静.浅析中职数控专业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有效策略[J].职业,2012,(32).
[2] 李萌.浅谈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3] 陈金环.高职院校中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中国-东盟博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