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树纷纷落叶了,步道上,落上厚厚一层。环卫工人打扫着,发出“哗”“哗”“哗”的声响。树上还落下一些豆子一样的东西,紫黑色,踩一下,地上便印上墨点,这是樟籽。今春落下的这些樟籽儿,没人踏践,扫过之后,地面干净,往年的这个时候却不行。步道上干干净净,但阒寂无人。不一会儿,一辆大车轰轰隆隆开过来,载着像大炮一样的东西,向樟树上喷洒水雾,水雾中饱含浓浓的药味儿,樟树又纷纷飘落一些东西,地上又撒了一层。环卫工埋怨几句,又扫一阵。戴着口罩,额上沁满了汗水,戴的是那种过时的纱布口罩,平时扫地防尘用的,环卫工说:全城的药店,都销售一空了,没有买到一只。我答应给环卫工送些。我准备充足,刚听到疫情爆发,就买了上百只。环卫工是为这片小区两栋楼服务的。今年的春天分外不同,弥漫着未知和忧伤的氛围。
从正月初一始,我就在这片樟树下值守了,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樟树高高耸耸,与浮云相齐,有遮天蔽日的气势。它们也是哨兵,与我们一起站岗。两栋楼,八个单元,98户人家。在两栋楼的几个出入口,搭起帐篷,牵上电线,借来居民的简易桌椅,也算安营扎寨了。天气仍然很冷,春天延迟了,还是冬天的气象。樟树并沒有避风挡雨。下雨了,雨水都落在帐篷上,猛烈地击打着,帐篷摇摇欲坠,一股风来便东倒西歪。即使出太阳了,也只有星星点点的光,恍惚印在帐篷的顶端,像一把细菌撒在上面。鸟雀来得少了,偶尔一两只混在一起,不是鸣叫就是打架。两只小狗在樟树下,天天追逐一阵子,又狗吠几声。其余都悄无声息,如果还有,那就是喷雾器消毒喷洒的声音,几乎天天消毒。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志愿者为两栋楼消毒,药水配浓了,都中了毒,第二天难受之极,躺了一天,嗓子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疫情起初,爬楼梯,入户登记,测体温,我们这些志愿者虽然口罩、眼镜、手套都戴上,全副武装,仍心存恐怖,生怕遇到感染者。居民也恐怖,敲门不应,拒绝测量,有的打开门,匆匆应付,害怕我们是传染者,恐惧已从心中传到了眼神。有几天,我像一个“特务”,晚上行动,对着两栋楼八个单元,用手机拍照,观察哪户人家有灯光,哪户人家黑灯熄火。看到灯光亮堂,心里便踏实些,没有串门儿,没有外出,如果哪户人家没有灯光,心中便有疑虑,或惴惴不安,搜寻电话,一一问询,人在何处,是否外出,或是否隔离。一颗心都悬到嗓子眼儿了。特殊时期,人与人的“疑心”被激活了。
天天关注居民的动态,频繁入户,天天测体温,每户的情况才了然于胸。居民们也才慢慢释然。室内惭惭有了生机,有了电视的声音,不过关心的都是新闻。也传出了钢琴清脆美妙的乐曲,还是有乐观主义者的。孩子们蹲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老师们在网上授课。近两月的时间,都盯着巴掌大的屏幕听课。孩子们的眼睛受苦了。全城的超市、药店和所有门店都关闭,家家户户慢慢学会了网上买菜、购物,超市用车配送到住宅楼下。其他的车都停下来,超市的车辆倒是日夜奔忙。人口多的,天天买菜,人口少的,隔三差五。两栋楼建了个微信群,素不相识的人,都在群里认识了,在群里报体温、说平安。有的在家里待久了,也在群里发几句牢骚,有的回响几句,有的一声不吭。有的家里没体温计,没口罩,没消毒液,在群里诉求,我和志愿者们备上这些送上门去。我希望每个人呆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人出来晒晒太阳,也被劝回到室内,有人骂我两句,我把愤怒压住,有时也悄悄地顶撞几句。我感到抱歉,是我“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当我们失去了自由的时候,才知道自由的可贵啊。春节前来做客的,喜气洋洋而来,原本只想待两天,结果做了一个多月的客人,宾客长嘘短叹,主人强装欢颜。皆万般无奈啊。谁料到会封城呢。也有半夜起来,趁执勤人员打个盹儿,偷偷跑了出去,步行十几个小时,长途跋涉,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口,回到他们的村庄;也有的披星戴月,从村庄走回县城。一场特殊的大事,上演了无数痛苦而又生动的故事。
一天深夜,居民都睡了,窗户黑了。我和几个志愿者下了决心,想千方,设万计,弄来了三卷铁丝网,沿着樟树将两栋楼围了起来,好在这些樟树为我们竖好了天生的桩子,围起来简单。多个口子堵死了,只留了一个通道。原有的帐篷也撒掉几个,只需支一个了。这样就减少了值守人员。志愿者都冻坏了,感冒了好几个,隐忍着,不咳嗽出来,怕别人听见。如果与疫情打持久战,得保存实力。围网是悄然行动。如果在众目睽睽下围网,是多么难堪。夜深人静,楼上无人知晓,第二天,看到生米做成熟饭,最多骂我们几句。我们等待骂声四起吧。奇怪,没有。有人说,城就封了,还怕你们围铁丝网?多走几步,绕行就行了,早就应当这样,少受些苦寒。
白天,樟树与我们同伴,夜晚也是,樟树像一排巨人,矗立在两楼的外围和我们的帐篷之上,一切都是静谧的,好像什么大事都没有发生。楼上的人家,偶尔送来水果,送来开水,还偶尔送来夜宵和暖手暖脚的东西,送来温暖。好多好多的日子,我们披裏着大衣,坚守阵地,与寒冷、与疫情斗争,护卫着平安。
撤走帐篷的那天,与已经熟识的居民们,会恋恋不舍。对这排樟树,更要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告别。
选自“中国作家网”
从正月初一始,我就在这片樟树下值守了,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樟树高高耸耸,与浮云相齐,有遮天蔽日的气势。它们也是哨兵,与我们一起站岗。两栋楼,八个单元,98户人家。在两栋楼的几个出入口,搭起帐篷,牵上电线,借来居民的简易桌椅,也算安营扎寨了。天气仍然很冷,春天延迟了,还是冬天的气象。樟树并沒有避风挡雨。下雨了,雨水都落在帐篷上,猛烈地击打着,帐篷摇摇欲坠,一股风来便东倒西歪。即使出太阳了,也只有星星点点的光,恍惚印在帐篷的顶端,像一把细菌撒在上面。鸟雀来得少了,偶尔一两只混在一起,不是鸣叫就是打架。两只小狗在樟树下,天天追逐一阵子,又狗吠几声。其余都悄无声息,如果还有,那就是喷雾器消毒喷洒的声音,几乎天天消毒。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志愿者为两栋楼消毒,药水配浓了,都中了毒,第二天难受之极,躺了一天,嗓子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疫情起初,爬楼梯,入户登记,测体温,我们这些志愿者虽然口罩、眼镜、手套都戴上,全副武装,仍心存恐怖,生怕遇到感染者。居民也恐怖,敲门不应,拒绝测量,有的打开门,匆匆应付,害怕我们是传染者,恐惧已从心中传到了眼神。有几天,我像一个“特务”,晚上行动,对着两栋楼八个单元,用手机拍照,观察哪户人家有灯光,哪户人家黑灯熄火。看到灯光亮堂,心里便踏实些,没有串门儿,没有外出,如果哪户人家没有灯光,心中便有疑虑,或惴惴不安,搜寻电话,一一问询,人在何处,是否外出,或是否隔离。一颗心都悬到嗓子眼儿了。特殊时期,人与人的“疑心”被激活了。
天天关注居民的动态,频繁入户,天天测体温,每户的情况才了然于胸。居民们也才慢慢释然。室内惭惭有了生机,有了电视的声音,不过关心的都是新闻。也传出了钢琴清脆美妙的乐曲,还是有乐观主义者的。孩子们蹲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老师们在网上授课。近两月的时间,都盯着巴掌大的屏幕听课。孩子们的眼睛受苦了。全城的超市、药店和所有门店都关闭,家家户户慢慢学会了网上买菜、购物,超市用车配送到住宅楼下。其他的车都停下来,超市的车辆倒是日夜奔忙。人口多的,天天买菜,人口少的,隔三差五。两栋楼建了个微信群,素不相识的人,都在群里认识了,在群里报体温、说平安。有的在家里待久了,也在群里发几句牢骚,有的回响几句,有的一声不吭。有的家里没体温计,没口罩,没消毒液,在群里诉求,我和志愿者们备上这些送上门去。我希望每个人呆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人出来晒晒太阳,也被劝回到室内,有人骂我两句,我把愤怒压住,有时也悄悄地顶撞几句。我感到抱歉,是我“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当我们失去了自由的时候,才知道自由的可贵啊。春节前来做客的,喜气洋洋而来,原本只想待两天,结果做了一个多月的客人,宾客长嘘短叹,主人强装欢颜。皆万般无奈啊。谁料到会封城呢。也有半夜起来,趁执勤人员打个盹儿,偷偷跑了出去,步行十几个小时,长途跋涉,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口,回到他们的村庄;也有的披星戴月,从村庄走回县城。一场特殊的大事,上演了无数痛苦而又生动的故事。
一天深夜,居民都睡了,窗户黑了。我和几个志愿者下了决心,想千方,设万计,弄来了三卷铁丝网,沿着樟树将两栋楼围了起来,好在这些樟树为我们竖好了天生的桩子,围起来简单。多个口子堵死了,只留了一个通道。原有的帐篷也撒掉几个,只需支一个了。这样就减少了值守人员。志愿者都冻坏了,感冒了好几个,隐忍着,不咳嗽出来,怕别人听见。如果与疫情打持久战,得保存实力。围网是悄然行动。如果在众目睽睽下围网,是多么难堪。夜深人静,楼上无人知晓,第二天,看到生米做成熟饭,最多骂我们几句。我们等待骂声四起吧。奇怪,没有。有人说,城就封了,还怕你们围铁丝网?多走几步,绕行就行了,早就应当这样,少受些苦寒。
白天,樟树与我们同伴,夜晚也是,樟树像一排巨人,矗立在两楼的外围和我们的帐篷之上,一切都是静谧的,好像什么大事都没有发生。楼上的人家,偶尔送来水果,送来开水,还偶尔送来夜宵和暖手暖脚的东西,送来温暖。好多好多的日子,我们披裏着大衣,坚守阵地,与寒冷、与疫情斗争,护卫着平安。
撤走帐篷的那天,与已经熟识的居民们,会恋恋不舍。对这排樟树,更要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告别。
选自“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