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结合“信、达、雅”翻译原则,来评析严复对《天演论》的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的德国,旨在纠正之前过分注重语言层面的语码转换,而忽视目标语文化的翻译现象。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笔者将通过目的论的三大理论,结合“信(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译文通顺流畅)、雅(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理论分析和赏评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而得知该译本中的得失。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大家对严复的《天演论》能有一个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严复翻译 目的论 信 达 雅《天演论》
一、引言
“中国翻译第一人”严复处于翻译活动相对活跃的晚清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西学传播与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总结出了翻译的三标准——信、达、雅。研究严复的翻译,首先要将其置于清末的社会大背景下。那一时期翻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翻译的内容大多为社会科学,相比而言,文学作品译入较少。2.译作的主要作用是实用,而非理论研究,重思想而轻语言,重内容而轻形式。这样的翻译原则与标准与德国的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不谋而合。以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衡量翻译的主要标准。从《天演论》译作的影响和接受度来看,这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译作。严复本身所总结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然而,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严复的译作以及他所提出的三大翻译理论也受到了很多的批判与质疑。我们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译作的影响与读者效应来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基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译文分析
1.功能主义目的论
(1)功能主义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今,功能主义目的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提出目的论这一概念的是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凯瑟琳娜·莱斯。她表示不可能所有的文本翻译都能达到完全对等的状态,并对之前过分注重表面语码转换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批判。到了20世纪80年代,另一位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对目的论进行了扩充与完善。他试图将翻译从原文本的约束中解脱出来。1984年,莱斯和费米尔合著的书中提到“目的原则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其翻译的目的”。(Reiss
【关键词】严复翻译 目的论 信 达 雅《天演论》
一、引言
“中国翻译第一人”严复处于翻译活动相对活跃的晚清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西学传播与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总结出了翻译的三标准——信、达、雅。研究严复的翻译,首先要将其置于清末的社会大背景下。那一时期翻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翻译的内容大多为社会科学,相比而言,文学作品译入较少。2.译作的主要作用是实用,而非理论研究,重思想而轻语言,重内容而轻形式。这样的翻译原则与标准与德国的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不谋而合。以译入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为衡量翻译的主要标准。从《天演论》译作的影响和接受度来看,这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译作。严复本身所总结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然而,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严复的译作以及他所提出的三大翻译理论也受到了很多的批判与质疑。我们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译作的影响与读者效应来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基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译文分析
1.功能主义目的论
(1)功能主义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今,功能主义目的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提出目的论这一概念的是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凯瑟琳娜·莱斯。她表示不可能所有的文本翻译都能达到完全对等的状态,并对之前过分注重表面语码转换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批判。到了20世纪80年代,另一位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对目的论进行了扩充与完善。他试图将翻译从原文本的约束中解脱出来。1984年,莱斯和费米尔合著的书中提到“目的原则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其翻译的目的”。(R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