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毕摩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积极影响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凉山彝族是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那里的毕摩文化保留较为完整,文化氛围极其浓厚,对凉山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下,挖掘毕摩文化中的积极文化元素,是充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表现。
  关键词:凉山彝族;毕摩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影响
  凉山地区即是大小凉山片区的简称,大体范围为川滇两省边界的彝族聚居区域,主要包括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以及云南省的宁蒗彝族自治县这些地区。毕摩文化为凉山地区彝族重要的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当地彝族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概述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据2010统计,彝族总人口已达871万,其中,凉山地区大约有200多万。凉山彝族是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当地彝族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如当地的毕摩文化、家支文化、漆器文化以及火把节文化等,都极具民族特色。其中,毕摩文化是凉山彝族最主要的传统文化。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是以毕摩为代表并以其名而发展来的一系列文化的统称,毕摩,为彝族宗教神职人员,从事彝族民间祭仪、治病、整理经书史料等工作。对毕摩文化的认识,学者们各有解释,如有学者认为“毕摩文化是各种巫术和彝族宗教经典的综合体。”联系毕摩文化的历史演变,其历史来源久远,由最先的原始巫术、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等与汉族的道家等其他宗教文化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毕摩文化,其本身参杂着多样的文化成分,因此理解上也各有己见。又如,中央民族大学的巴莫阿依教授认为:“毕摩文化是由毕摩们所创造和传承,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鬼神信仰和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涉及包含了彝族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医药卫生等丰富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宗教。”此解释较为全面客观,为大多研究者所引用。
  二、凉山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功能
  毕摩文化历史悠久,晋国常璩(qu)《华阳南志·南中志》说:“夷中有桀(jie)黠(xia)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为耆老,便为主,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由此可见,在彝族历史上毕摩主要是以祭司、酋长的身份存在。再看彝区自然条件,过去大部分彝区位于高寒边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彝区发展较为缓慢。而毕摩文化伴随着彝区社会的发展的而不断发展演进,并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彝族最主要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其中的宗教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算、风俗等内容,影响着彝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而毕摩所具备的识彝文、懂毕摩经书、作毕祭仪等一系列功能,也在间接的推动着彝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彝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毕摩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凉山地区文化的繁荣,这里主要包括家支文化、苏尼文化和漆器文化等。首先,毕摩文化促进了家支文化的发展壮大。彝族家支文化并非凭空产生,最先由毕摩推崇而产生,毕摩信仰中也有祖先崇拜,将彝族人的血缘关系体现于其中,如有彝族谚语“猴子靠树枝,彝人靠家支”,便是在说家支对于彝族人的重要性。其次,毕摩文化促进了苏尼文化的发展。苏尼也是彝族宗教神职人员,也同样从事类似毕摩祭仪、治病等工作,而苏尼的产生也得依靠毕摩为其作毕,才能成为苏尼,因此,和毕摩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毕摩文化促进了漆器文化的发展。如在绚烂多彩的彝族漆器上,除了黑红黄为主的主色调外,我们也可在上面看到相应宗教绘画,都与毕摩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三、凉山彝族毕摩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践行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凉山地区社会和谐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适应当前中国国情的价值观。其中,和谐思想无不体现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社会和谐将是每个中国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而在凉山地区,建设社会和谐的步伐从未止步。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凉山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穷困转变为更加富裕,从落后转变为更加文明。在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工作,凉山人民也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毕摩文化作为彝族传统文化,其中包含有众多积极的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这部分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凉山地区社会和谐的建设。如,毕摩文化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其中涉及众多学科知识,有助于今天学者们进行不断挖掘与研究。再如,毕摩文化中积极的禁忌禁言及信仰内容,有助于培养彝族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
  2.有利于增强凉山彝族人民的凝聚力
  毕摩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凉山彝族人的凝聚力,主要表现为毕摩信仰和家支文化两方面内容。首先,毕摩信仰是毕摩文化的内容,也是毕摩文化最为原始宗教的重要体现,毕摩信仰主要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其中,祖先崇拜将彝族同根同源的彝人历史紧密连接在一起,如彝族人自阿普笃慕后其六个儿子分支于各地而不断发展壮大,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彝族六祖分支事件的由来,这些都在加深着彝族人的血缘关系。其次,彝族家支文化为毕摩所推崇而产生,而今各个家支不断发展壮大,从几百人都几十万人口的家支已遍布彝区各地,彝族家支就像一棵树,将各地同一家支祖人联系起来,而各个家支的联系就像一张大网,增强了凉山彝族的凝聚力。
  3.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凉山地区的真正落实
  習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今天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与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社会共同认可的文化核心相结合。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养分。毕摩文化作为彝族最主要的传统文化,其中的积极内容是有利于今天彝区社会建设和发展,对今天彝区人民仍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并在今天得以保留下来,必然存在其存在的合理性。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来源,没有文化的民族必将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我们要真正落实党中央的文化政策,将毕摩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使得毕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得以真正的落实。
  四、结语
  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告诉,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动力来源,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毕摩文化在彝族人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彝族人民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当前新时代,我们国家正在向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前进,应传承与保护好彝族毕摩文化,挖掘其中的重要文化内容,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践行,得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孟慧英.彝族毕摩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王仁燕.民族地区矛盾化解主客观研究.[J].市场研究.2014年(4)(上)
  [3]徐铭.毕摩文化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3).
  [4]冯海晓.近年来关于西南民族地区矛盾冲突的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8年S3期
  [5]左玉堂.彝族毕摩文化论[J].楚雄师专学报,1991(1)
  作者简介
  陈小江,云南丽江人,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SZJDS08)。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可谓“三晋故土,物阜民丰”。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使用地区广泛,一直窑火炽烈。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陶器的出现。唐宋辽金元时期的山西古陶瓷别具一格,地方特色鲜明。  关键词:山西;陶瓷艺术;文献  一、山西艺术陶瓷及艺术陶瓷文献研究概述  1、山西艺术陶瓷概述  艺术陶瓷艺术陶瓷也可以称之为陶瓷艺术,为陶艺和瓷器艺术的总称。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
期刊
摘 要: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当代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更加追求自由,以反面形式去批判给当代艺术带来了种种进步与变化。本文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深入了解,阐述并举例表现出批判性思维给当代艺术的表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批判性;当代艺术;现代社会;进步  引言  当代艺术中的批判性是取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批判性,但能够得到好的效果也是需要有对知识的不断积
期刊
摘 要:汉代陵墓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其中,大型石狮是其代表,石狮是汉代造型艺术的一大主题,汉代石狮遗存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的重要篇章,并开创了两千多年来,在重要建筑和陵墓前安置石狮的这一先河。四川作为汉代墓葬现存的墓前石狮最多的地方,可以看作是汉代精神的缩影。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地区汉代墓前石狮造型艺术特色的研究,感受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特点。  关键词:四川;汉代;墓前石狮;造型  汉
期刊
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历史性的价值追求,无论是在世界的东方还是在西方,它始终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在我国古代的各大学派在对和谐社会深刻研究的同时,在西方社会各个学派的思想家也对其进行着深刻的探索与实践。  古希腊哲学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最初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认为宇宙能够包容万物,万物自身的必然性与规律性,最终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和谐宇宙,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期刊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中国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期刊
摘 要:《走在山水间》展现了极具魅力的壮族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表现了少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壮族传统的民族特色与当下的积极向前融合在了一起,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我国现代舞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通过对《走在山水间》进行分析和研究,着眼于舞蹈的文化背景,从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舞蹈的结构出发,结合编导的思路与音乐设置等各方面对其进行舞蹈创作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创建的目的在于弥补过错配偶的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慰抚无过错配偶的精神创伤,预防、制裁有过错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以维护婚姻的稳定及无过错配偶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存在诸多问题,如举证难、认定难和适用范围过窄等问题。分析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适用问题,结合我国法律确定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径。  关键词:离婚损害赔偿;举证难;认定难;适用
期刊
摘 要: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在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中,衣总是排在第一位,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物质需求,中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而在漫长服饰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服饰设计却出现文化与设计的断层现象,如何找到中国服饰的命脉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汉代;女子服饰;现在女装;设计  一、汉代女子服饰形制及内涵  汉代是继秦朝以后大一统的朝代,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混乱中,汉代重新对礼
期刊
摘 要:20世纪是西方艺术史方法论高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三位艺术史家就是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风格学》、《图像学研究》、《艺术与错觉》则构成二十世纪艺术史的圣典。潘氏思想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而《图像学研究》中译本序就范景中先生据英文本校改后写的序,其中就潘诺夫斯基及其代表作、潘氏思想来源、以及《图像学研究》的文体、主要理论、评价等方面来做整体介绍,使我们能够清
期刊
摘 要:西方艺术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美观念的发展史。在现代艺术的前期,如后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纳比派、野兽派、维也纳分离派,艺术家对于画面的掌控力是潜在的、不显山露水的,架上绘画的语言魅力在激进的表 面之下仍然安静地存在着,呈现出一种经验的大众所能欣赏的美,而到了现代主义后期,则撇开了对作品审美意义的关注,艺术无关审美,创造高于审美。就像杜尚在谈到他对“现成品”的选择时所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