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延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必需而够用的语文能力。但近几年来,学生玩手机现象极为严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堪忧。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法,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完成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能力的任务。
【关键词】媒体资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过程兼有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的作用。一定的语文能力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中职(技工)学校,语文课既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玩手机现象极为严重,学校几乎已无法控制。作为技工学校公共基础科目之一的语文课,其课堂教学的现状更是堪忧。本文提出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以吸引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同人分享,旨在共同探讨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子。
一、技工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技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当然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也差)
首先是“夹壮”。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而在我们桂西北农村基本上是壮话地区,语言环境和壮话的表达习惯使学生汉语言表达“夹壮”,成为汉语交流的一大障碍。其次我们的学生在“九义”阶段大都是厌学的后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主要表现为错别字多、病句多、语言表达凌乱、书写不规范等。我对2019春季新生(238人)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测试,用的是当地2018年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题(满分100分),结果是最高分68分,60分以上仅有5人,50~59分13人,40~49分62人,余下分数均不超过40分,其中交白卷的20余人。
(二)学生玩手机现象严重
现在的技校学生,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上课甚至是睡觉,手机几乎是不离手,既影响学习,又影响休息。玩手机已成为现在技校学生的一大通病,老师们对这一现象都很头疼,却又无可奈何。2019年春季学期起,我校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强制控制,即在教室黑板旁边制作了手机袋,上课的时候学生必须把手机交到手机袋里。结果是专业实训课稍好一些,而公共基础及理论课课堂却是很糟糕,学生虽然是交了手机,但老师还没有开始上课,近一半的学生已经伏桌子睡觉了!因此,强制控制学生使用手机只是治标,并没有治本。
(三)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及教师教法陈旧是导致学生沉迷于手机主要原因
学生不想学习的原因,基础差固然是其中之一,而教材内容及教师教法陈旧、没有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导致学生不想学习语文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学校采用的语文教材,是为中等水平以上学生设计的,教师通常也是按照教材内容编排进行教学。而进入语文教材的课文虽然都是名家作品,但大都是反映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由于时过境迁,人们的审美、认知都有所改变,这些作品已经很难让阅读能力低下的技校学生感兴趣。到技工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是初中学校在中考前划分出来的不参加中考的学生,基本是 “九义”阶段厌学的后进学生,课文中很多字他们都不会读。如果技工学校老师还是像初中学校老师那样拿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再加上手机游戏的魔力,就很难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上了。
二、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与手机游戏展开拉锯战,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心思留在语文课堂?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讲明语文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大道理固然要让学生知晓,但这些大道理学生们在初中阶段估计已经听得麻木了。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的基本思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文化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反射条件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应从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上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些事情,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技校学生已经对社会现象有所关注,如果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入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
我的做法是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与学生讨论热点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一)把网红视频及网友热评引入课堂
网红视频的特点是吸人眼球,同样可以吸引我们学生的眼球。例如我把陕西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學生们大呼“过瘾”,嚷着让我反复播放几次。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过瘾”。学生说王女士说话水平太高了。我接着引出网友的一篇热评《女研究生大闹奔驰4S店:这世道,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绝对不一样!》:王女士行为虽然“泼”,言语上一点也不“泼”,坐在奔驰车上的每一句话都打在了关键点上,王女士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有理有据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更用一句话成功赢得了围观群众和网友的支持。这节课,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玩手机或者睡觉。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功能训练至少完成了前三个,还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绝对不一样”的道理。
(二)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年龄段观看的节目引入课堂
选择《今日说法》栏目节目,把适合中职学生年龄段观看的节目引入课堂,如《脱轨的青春》《解读青春——冲动的惩罚》《迷失的青春期》《校园平安课》系列等。我认为《今日说法》栏目选取的案例很具有代表性,而且都是新近发生的人们身边的事情,现实性很强。把《今日说法》引入课堂,至少可以收到几个效果:一是选取的案件悬念迭起、扑朔迷离,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学生愿意放下手机观看视频;二是在观看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我们桂西北的学生大都生长在讲壮话的环境里,认真地倾听主持人标准的普通话也是很有必要的;三是在观看节目后,让学生课堂上复述节目内容,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把复述的内容写出来,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四是学生受到法制教育,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三)在讲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结合视频媒体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上《那一年,面包飘香》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当年劝诫学生的话“不可以抽烟,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嚼槟郎;不要去KTV做事,一定要学一种技术”的理解,我给学生播放《今日说法》栏目《迷失的青春期》视频剪辑,观看后学生对青少年打架、喝酒、去KTV做事会造成的恶果印象就很深刻,从而受到思想上的教育:青少年因为年龄、家庭等原因,有时犯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一定不能学坏,要有一技随身。
(四)按照语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让课堂教学高效、实用
当然,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绝不能仅仅是为了夺取学生手中的手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按照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目标,精心设计好问题,让课堂教学达到学生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目的。例如全国高考过后,我把湖南电视台钟山说事栏目的《高考天问》引入课堂,在让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我在黑板上板书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1.高考时家长做了哪些事?你认为家长做的这些事是对的还是错的?2.主持人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在说事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3.看了这个节目,你有什么感想?观看视频后,学生感触很深,纷纷发言:有的对家长的做法表示愤慨,有的对现在的大学唏嘘不已,有的直言自己倘若能掌握一门技术就是不能读高中考大学也没有什么可后悔了。能有如此活跃的课堂,除了因为引入的视频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主持人极具感染力的说辞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外,还有就是观看视频之前设计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当我们利用媒体资源把学生的心思从手机游戏拉回课堂后,我们再穿插通用教材《语文》中的课文教学,从而达到技校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语文教师只有想办法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生动活泼,喜欢上语文课,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能力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莫文彬,壮族,1970年生,广西河池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
【关键词】媒体资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过程兼有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的作用。一定的语文能力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中职(技工)学校,语文课既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玩手机现象极为严重,学校几乎已无法控制。作为技工学校公共基础科目之一的语文课,其课堂教学的现状更是堪忧。本文提出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以吸引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同人分享,旨在共同探讨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子。
一、技工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技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当然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也差)
首先是“夹壮”。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而在我们桂西北农村基本上是壮话地区,语言环境和壮话的表达习惯使学生汉语言表达“夹壮”,成为汉语交流的一大障碍。其次我们的学生在“九义”阶段大都是厌学的后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主要表现为错别字多、病句多、语言表达凌乱、书写不规范等。我对2019春季新生(238人)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测试,用的是当地2018年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题(满分100分),结果是最高分68分,60分以上仅有5人,50~59分13人,40~49分62人,余下分数均不超过40分,其中交白卷的20余人。
(二)学生玩手机现象严重
现在的技校学生,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上课甚至是睡觉,手机几乎是不离手,既影响学习,又影响休息。玩手机已成为现在技校学生的一大通病,老师们对这一现象都很头疼,却又无可奈何。2019年春季学期起,我校对学生进行手机使用强制控制,即在教室黑板旁边制作了手机袋,上课的时候学生必须把手机交到手机袋里。结果是专业实训课稍好一些,而公共基础及理论课课堂却是很糟糕,学生虽然是交了手机,但老师还没有开始上课,近一半的学生已经伏桌子睡觉了!因此,强制控制学生使用手机只是治标,并没有治本。
(三)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及教师教法陈旧是导致学生沉迷于手机主要原因
学生不想学习的原因,基础差固然是其中之一,而教材内容及教师教法陈旧、没有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导致学生不想学习语文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学校采用的语文教材,是为中等水平以上学生设计的,教师通常也是按照教材内容编排进行教学。而进入语文教材的课文虽然都是名家作品,但大都是反映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由于时过境迁,人们的审美、认知都有所改变,这些作品已经很难让阅读能力低下的技校学生感兴趣。到技工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是初中学校在中考前划分出来的不参加中考的学生,基本是 “九义”阶段厌学的后进学生,课文中很多字他们都不会读。如果技工学校老师还是像初中学校老师那样拿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再加上手机游戏的魔力,就很难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上了。
二、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与手机游戏展开拉锯战,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心思留在语文课堂?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讲明语文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大道理固然要让学生知晓,但这些大道理学生们在初中阶段估计已经听得麻木了。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的基本思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文化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反射条件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应从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上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些事情,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技校学生已经对社会现象有所关注,如果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入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
我的做法是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与学生讨论热点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一)把网红视频及网友热评引入课堂
网红视频的特点是吸人眼球,同样可以吸引我们学生的眼球。例如我把陕西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學生们大呼“过瘾”,嚷着让我反复播放几次。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过瘾”。学生说王女士说话水平太高了。我接着引出网友的一篇热评《女研究生大闹奔驰4S店:这世道,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绝对不一样!》:王女士行为虽然“泼”,言语上一点也不“泼”,坐在奔驰车上的每一句话都打在了关键点上,王女士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有理有据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更用一句话成功赢得了围观群众和网友的支持。这节课,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玩手机或者睡觉。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功能训练至少完成了前三个,还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绝对不一样”的道理。
(二)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年龄段观看的节目引入课堂
选择《今日说法》栏目节目,把适合中职学生年龄段观看的节目引入课堂,如《脱轨的青春》《解读青春——冲动的惩罚》《迷失的青春期》《校园平安课》系列等。我认为《今日说法》栏目选取的案例很具有代表性,而且都是新近发生的人们身边的事情,现实性很强。把《今日说法》引入课堂,至少可以收到几个效果:一是选取的案件悬念迭起、扑朔迷离,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学生愿意放下手机观看视频;二是在观看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我们桂西北的学生大都生长在讲壮话的环境里,认真地倾听主持人标准的普通话也是很有必要的;三是在观看节目后,让学生课堂上复述节目内容,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把复述的内容写出来,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四是学生受到法制教育,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三)在讲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结合视频媒体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上《那一年,面包飘香》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当年劝诫学生的话“不可以抽烟,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嚼槟郎;不要去KTV做事,一定要学一种技术”的理解,我给学生播放《今日说法》栏目《迷失的青春期》视频剪辑,观看后学生对青少年打架、喝酒、去KTV做事会造成的恶果印象就很深刻,从而受到思想上的教育:青少年因为年龄、家庭等原因,有时犯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一定不能学坏,要有一技随身。
(四)按照语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让课堂教学高效、实用
当然,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绝不能仅仅是为了夺取学生手中的手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按照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目标,精心设计好问题,让课堂教学达到学生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目的。例如全国高考过后,我把湖南电视台钟山说事栏目的《高考天问》引入课堂,在让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我在黑板上板书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1.高考时家长做了哪些事?你认为家长做的这些事是对的还是错的?2.主持人的语言很有感染力,他在说事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3.看了这个节目,你有什么感想?观看视频后,学生感触很深,纷纷发言:有的对家长的做法表示愤慨,有的对现在的大学唏嘘不已,有的直言自己倘若能掌握一门技术就是不能读高中考大学也没有什么可后悔了。能有如此活跃的课堂,除了因为引入的视频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主持人极具感染力的说辞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外,还有就是观看视频之前设计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当我们利用媒体资源把学生的心思从手机游戏拉回课堂后,我们再穿插通用教材《语文》中的课文教学,从而达到技校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语文教师只有想办法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生动活泼,喜欢上语文课,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能力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莫文彬,壮族,1970年生,广西河池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