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不仅给美术教育注入了更宽泛的内涵,也越来越使“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成功与否”成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美术评价是我们美术教育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主要从美术评价标准、主体、途径等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多元评价。
【关键词】美术教学评价标准主体途径
一、评价标准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多维性和多层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层次,学生作业最后效果是否优秀不再是衡量评价标准的唯一方式。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突出评价的诊断、发展能力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多维性和多层性两个方面;所谓多维性,就是评价的内容可以从美术本身及以外的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美术方面主要考察构图、色彩和创意,后者则强调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常规习惯等因素的关注。所谓多层性,就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对美术感兴趣且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评价标准,要求他们在美术作品中表现思想内涵;对于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评价时着重关注其能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否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侧重于对其学习的态度以及进步进行恰当的评价,做到既因人而异,又随时就势,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
与此同时,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既不能只以作业表现的技能为评价标准,也不能片面地理解激励性评价,一味地以无标准、无原则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实际上,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激励评价功能并不是有错不改,而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追求艺术的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知道好的程度与努力的方向。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才能形成真正富有魅力,才是有价值的美术评价。
二、评价主体要适应新型教育理念,体现多元性和指导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习惯把自己的评价摆在首位,这样往往导致学生没有主见,听从教师的权威评价,养成依赖的坏习惯。而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不仅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师评,也可以学生评价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评价自我——自评。由于初中学生仍然对教师有向导性、依赖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为了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师评应放在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之后。互评是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并得到提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正确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敢于自我肯定,勇于展示自我,乐于与同学分享。
由于每位学生的经验和知识都不同,审美感受也会因为而异,因此不管是互评还是自评,教师要组织引导好并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学生在评价作品过程中将他评和自评进行比较,通过思考分析,找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存在的差异,让评价更为主观,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学生评价作品前,可以用“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呢”这种“两分法”的观点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发展的观念,审美的眼光去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三、评价途径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体现综合性和长效性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体现评价的综合性。
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学习中的点滴发现,学习中一个大胆的创意、一个建设性的构想等等,都要给予适时的、充分的、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品尝到成功喜悦,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比如,学生的透视画并不准确,但学习态度很认真,作品也很有新意,那么教师可以这么评价“你的作品很有创意,你真的很有想象力,如果能修改一下会更加完美”,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不断品尝到美术学习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另一方面,要努力体现评价的长效性。课堂上的学习评价一般都是瞬时评价、即兴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当前的行为表现,但我们不应该受课堂的局限,而应当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一种学习成果与阶段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不孤立任何一种评价形式,从而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课堂评价也发挥它的延迟效应,让课堂评价也成为学生一个基本信息,为学生的长效发展服务。比如,教师应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评价模式的关注重点,将课堂教学评价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手册上,作为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价的一项基本材料,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总结:美术评价是我们美术教育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笔者认为,美术教学多元评价的探索过程,其实质就是从传统的“单主体”“重结果”的甄别教学评价模式向以新理念为指导的“多主体”“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模式转变的过程,希望本人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的初步探索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尹少淳
[3]《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修订版)》 柳夕浪
【关键词】美术教学评价标准主体途径
一、评价标准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多维性和多层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层次,学生作业最后效果是否优秀不再是衡量评价标准的唯一方式。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突出评价的诊断、发展能力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多维性和多层性两个方面;所谓多维性,就是评价的内容可以从美术本身及以外的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美术方面主要考察构图、色彩和创意,后者则强调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常规习惯等因素的关注。所谓多层性,就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对美术感兴趣且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评价标准,要求他们在美术作品中表现思想内涵;对于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评价时着重关注其能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否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侧重于对其学习的态度以及进步进行恰当的评价,做到既因人而异,又随时就势,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
与此同时,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既不能只以作业表现的技能为评价标准,也不能片面地理解激励性评价,一味地以无标准、无原则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实际上,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激励评价功能并不是有错不改,而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追求艺术的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知道好的程度与努力的方向。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才能形成真正富有魅力,才是有价值的美术评价。
二、评价主体要适应新型教育理念,体现多元性和指导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习惯把自己的评价摆在首位,这样往往导致学生没有主见,听从教师的权威评价,养成依赖的坏习惯。而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不仅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师评,也可以学生评价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评价自我——自评。由于初中学生仍然对教师有向导性、依赖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为了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师评应放在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之后。互评是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并得到提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正确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敢于自我肯定,勇于展示自我,乐于与同学分享。
由于每位学生的经验和知识都不同,审美感受也会因为而异,因此不管是互评还是自评,教师要组织引导好并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学生在评价作品过程中将他评和自评进行比较,通过思考分析,找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存在的差异,让评价更为主观,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学生评价作品前,可以用“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呢”这种“两分法”的观点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发展的观念,审美的眼光去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三、评价途径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体现综合性和长效性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体现评价的综合性。
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学习中的点滴发现,学习中一个大胆的创意、一个建设性的构想等等,都要给予适时的、充分的、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品尝到成功喜悦,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比如,学生的透视画并不准确,但学习态度很认真,作品也很有新意,那么教师可以这么评价“你的作品很有创意,你真的很有想象力,如果能修改一下会更加完美”,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不断品尝到美术学习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另一方面,要努力体现评价的长效性。课堂上的学习评价一般都是瞬时评价、即兴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当前的行为表现,但我们不应该受课堂的局限,而应当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一种学习成果与阶段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不孤立任何一种评价形式,从而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课堂评价也发挥它的延迟效应,让课堂评价也成为学生一个基本信息,为学生的长效发展服务。比如,教师应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评价模式的关注重点,将课堂教学评价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手册上,作为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价的一项基本材料,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总结:美术评价是我们美术教育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笔者认为,美术教学多元评价的探索过程,其实质就是从传统的“单主体”“重结果”的甄别教学评价模式向以新理念为指导的“多主体”“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模式转变的过程,希望本人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的初步探索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尹少淳
[3]《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修订版)》 柳夕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