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避免“得意而忘言”,做到“文意兼得”,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具有语文意识的自觉体现。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透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支撑教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理念,看到教师所具有的语文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普散文,怎样让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感受、欣赏、积累、运用语言?下面例举教师通过梳理课文第1自然段的教学因素设计的教学过程,加以分析说明。
(课文片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五点左右,蔷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花了;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花草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一、设计类型举例与分析
设计一:
1.认识美丽的花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圈出这些美丽的花。②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花(出示图片)一一亲切地招呼招呼它们吧。
2.品读欣赏花姿美
①这么多花中,你觉得哪一朵花开放的姿态最美?多读几遍,等会儿美美地读给大家听。②读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子,理解“欣然怒放”“绽开”“含笑一现”。③合作朗读,引导理解: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3.积累背诵
让学生背诵积累优美词句。
分析:该设计通过三个环节“读好花名”“品读花美”“积累背诵”来达成《花钟》第1自然段的教学,扣住语言,以朗读为手段,教学过程基本以读悟的形式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努力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但是,教学的设计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课文为什么把花儿开放写得如此之美?那是作者在写花儿开放时的独具匠心所致。例举的9种花的开放,推敲这些词语和句式的不同,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应是本语段的语言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具有语文意识的有力表现,但教师却不去引领发现,不加指导体会,在阅读理解中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指导。
设计二: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开放的时间是怎样的?
2.交流思考结果。生答,教师板书花名。
3.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放方式,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每种花开的情景的?把文中描写花开的词语划出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花名旁随机板书。结合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
5.师指导小结:作者写了那么多花,却没有用重复的词语,这跟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所以写作文的时候,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避免重复,这样文章就会越写越好。
分析:该设计发现并抓住了本语段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写了那么多花的开放,却没有用重复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并由阅读迁移到写作,让学生知道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文章才生动,吸引人。虽然也让学生通过读文去感知,然后交流感悟,但教学环节的展开依然以教师的主观意志进行,基本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告诉学生应该那样做。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显得机械、呆板。
设计三:
1.看花,入目
①找花: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花?(依次出示花的图片,下面出示花名,读一读)。②辨花,析词(“淡雅”与“艳丽”):其中有一组词都是对花的描写,但却写出了花的不同的美:淡雅与艳丽。你觉得哪些花可以说淡雅的?哪些花可以说艳丽的?
2.赏花,入心
①指导朗读,随机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②读读描写花开的词语,小结:描写鲜花的开放,可以用不同的写法,可以是花的颜色,可以是花的姿态,可以是花的性情,更可以把它当作人来写。③读读表示时间的词,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交流后小结:“左右”表示的是“大概”,如果对花开的时间不确定,就应该用这样的词,作者用词多准确。④生练习背诵。
3.写花,入神
出示四种花:月季花、牡丹花、梅花、梨花。请你也用不同的词语来写写鲜花的开放。可以用课文中的词,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
分析:
该设计善于利用文本的特点,设计与文本情境吻合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先感知鲜花,接着指导美读,引导体会写法,最后迁移运用,顺应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语文学习有了更大的空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善于用语文教师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文本中的典型语言现象,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训练点,并把它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展丌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从设计中我们看到,缺陷还是很明显的:一是训练点过于饱满,点与点之间相割裂,缺少整体性,教学过程显得繁琐而细碎;二是每个语言点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致的,都是读文,引导,小结特点,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少指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思考
1.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语言现象,可能是一个词,可能是一个标点,也可能是一个句式、一个语段……都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良苦用心,这些内容用心去揣摩。
2.语言训练的形式要丰富。训练要有整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像前面“设计三”的语言训练,训练点很多,但缺少整合。
3.“语言味”更彰显人文性。语言文字承载思想情感,好的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普散文,在教学中,既要防止把它上成科学课,也不能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文内容充分感受、体会的情况下就把语言形式从课文中提取出来,进行静态地、机械的学习训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普散文,怎样让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感受、欣赏、积累、运用语言?下面例举教师通过梳理课文第1自然段的教学因素设计的教学过程,加以分析说明。
(课文片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五点左右,蔷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花了;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花草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一、设计类型举例与分析
设计一:
1.认识美丽的花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圈出这些美丽的花。②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花(出示图片)一一亲切地招呼招呼它们吧。
2.品读欣赏花姿美
①这么多花中,你觉得哪一朵花开放的姿态最美?多读几遍,等会儿美美地读给大家听。②读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子,理解“欣然怒放”“绽开”“含笑一现”。③合作朗读,引导理解: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3.积累背诵
让学生背诵积累优美词句。
分析:该设计通过三个环节“读好花名”“品读花美”“积累背诵”来达成《花钟》第1自然段的教学,扣住语言,以朗读为手段,教学过程基本以读悟的形式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努力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但是,教学的设计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课文为什么把花儿开放写得如此之美?那是作者在写花儿开放时的独具匠心所致。例举的9种花的开放,推敲这些词语和句式的不同,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应是本语段的语言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具有语文意识的有力表现,但教师却不去引领发现,不加指导体会,在阅读理解中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指导。
设计二: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开放的时间是怎样的?
2.交流思考结果。生答,教师板书花名。
3.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放方式,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每种花开的情景的?把文中描写花开的词语划出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花名旁随机板书。结合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
5.师指导小结:作者写了那么多花,却没有用重复的词语,这跟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所以写作文的时候,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避免重复,这样文章就会越写越好。
分析:该设计发现并抓住了本语段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写了那么多花的开放,却没有用重复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并由阅读迁移到写作,让学生知道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文章才生动,吸引人。虽然也让学生通过读文去感知,然后交流感悟,但教学环节的展开依然以教师的主观意志进行,基本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告诉学生应该那样做。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显得机械、呆板。
设计三:
1.看花,入目
①找花: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花?(依次出示花的图片,下面出示花名,读一读)。②辨花,析词(“淡雅”与“艳丽”):其中有一组词都是对花的描写,但却写出了花的不同的美:淡雅与艳丽。你觉得哪些花可以说淡雅的?哪些花可以说艳丽的?
2.赏花,入心
①指导朗读,随机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②读读描写花开的词语,小结:描写鲜花的开放,可以用不同的写法,可以是花的颜色,可以是花的姿态,可以是花的性情,更可以把它当作人来写。③读读表示时间的词,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交流后小结:“左右”表示的是“大概”,如果对花开的时间不确定,就应该用这样的词,作者用词多准确。④生练习背诵。
3.写花,入神
出示四种花:月季花、牡丹花、梅花、梨花。请你也用不同的词语来写写鲜花的开放。可以用课文中的词,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
分析:
该设计善于利用文本的特点,设计与文本情境吻合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先感知鲜花,接着指导美读,引导体会写法,最后迁移运用,顺应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语文学习有了更大的空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善于用语文教师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文本中的典型语言现象,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训练点,并把它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展丌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从设计中我们看到,缺陷还是很明显的:一是训练点过于饱满,点与点之间相割裂,缺少整体性,教学过程显得繁琐而细碎;二是每个语言点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致的,都是读文,引导,小结特点,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少指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思考
1.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语言现象,可能是一个词,可能是一个标点,也可能是一个句式、一个语段……都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良苦用心,这些内容用心去揣摩。
2.语言训练的形式要丰富。训练要有整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像前面“设计三”的语言训练,训练点很多,但缺少整合。
3.“语言味”更彰显人文性。语言文字承载思想情感,好的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普散文,在教学中,既要防止把它上成科学课,也不能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文内容充分感受、体会的情况下就把语言形式从课文中提取出来,进行静态地、机械的学习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