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6日,江津区油溪镇大坡村。
8点45分,刘仁喜泡了杯茶,坐在电视机前。
他在静等一个节目的开始——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
1月22日,在广东打工的儿子给他打来电话:“爸,给您寄3000块钱过年。”
“用不着,我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刘仁喜说。
前几年,大坡村大片土地撂荒。很多业主想发展农业项目,但部分农民不愿把土地流转出来。
“我急得双脚跳啊!”大坡村党委书记张勋兰叹气。
正在她挠头之际,市里推出了培育农村新型股份制合作社的政策。“村干部和农户一商量,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产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塘库堰承包经营权等五权折资入股,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张勋兰说。
“我们不种地,却有了养老金、土地流转租金、打工工资、股份分红四份收入。”刘仁喜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今年,张勋兰被选为市人大代表,要参加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得知这个消息,刘仁喜对张勋兰说:“张书记,你参加人代会,一定要代我们感谢市委、市政府哟!”
1月26日下午,在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张勋兰说:“村民荷包鼓起来了,所以要我替他们感谢市委、市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把‘培育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纳入其中,对我们是一个鼓舞,让我们有了底气,我们一定会把股份制合作社搞得更好。”
众多像张勋兰这样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这样带着老百姓的期盼和心愿,走进了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月底召开的全市“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极为关键的时期,而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因此,这次“两会”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不辱使命,认真审议、讨论《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踊跃献计献策,为重庆发展把握了市情、明确了目标、设定了路径。
把握市情——“两个欠发达”、“四个关键节点”,是对当前重庆市情的科学界定和精确把握
【报告摘要】
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4676亿元增加到11459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91美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03.5亿元,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4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1亿元,年均增长18.8%。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全员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多。各类市场主体由64.8万户发展到136.9万户。
2012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年经济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
我们也清醒看到,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报告解读】
过去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314”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认真落实国发3号文件,接续实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出新的业绩: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4676亿元增加到11459亿元,年均增长15.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0.3:50.7:39调整为8.2:53.9:37.9;城镇集群和功能初步形成——以主城为龙头,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3个区县城和若干小城镇联动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成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74亿美元增加到5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1亿美元增加到106亿美元;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由55.1%提高到62.3%;三峡库区工作有效推进——历经17年艰苦努力,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森林覆盖率达到41%,主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五年达到4%,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达到90%,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6%,达到22968元和7383元……
成绩突出,但我们也要看到,重庆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经济结构优化仍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本地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工业发展不快,产业集中度和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市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生动力活力有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很大,城镇集群发育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量大面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矛盾依然较多,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说明我们距离中央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距离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对此,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四个关键节点。
“两个欠发达”、“四个关键节点”,是对当前重庆市情的科学界定和精确把握。 【“两会”声音】
经过直辖15年的发展,重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总体上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异大,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现阶段,重庆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推动区域功能明晰、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大化、功能配置最优化的关键节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市人大代表孙政才
重庆虽是直辖市,但实际就如一个省区构架的小省,经济基础、资产规模还很薄弱,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和地区。过去五年地方预算收入翻两番,GDP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增加三倍,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成就令人高兴。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市情,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加快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
——市人大代表黄奇帆
重庆这些年经历了许多考验,但大家仍集中精力抓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城镇集群和功能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仍然要清醒看到,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埋头苦干,低调务实地推动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成绩。
——市人大代表张轩
报告提出,2017年重庆要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让人振奋。虽然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要看到,我们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等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对“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作了具体部署。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定能向中央和3300万重庆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人大代表徐敬业
明确目标——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既贯彻中央精神,又符合重庆实际
【报告摘要】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要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深入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解读】
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那么,怎样才算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第四次党代会设立了“三个领先”——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提出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具体目标。“三中心”,即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这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两集群”,即构建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这是重庆产业竞争力和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依托;“一高地”,即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这是重庆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报告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5万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实现“三个领先”,目标既已明确,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两会”声音】
去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说明重庆城镇集群体系已基本成型。但要想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必须双轮驱动。
——市人大代表杨庆育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无商不兴市。科技与教育,是关系一个地区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报告提出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可谓是抓住了重庆发展的“牛鼻子”。只有建成三个中心,才能实现金融、商贸、科教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市人大代表吴忠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发展是重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扩大对外开放中,重庆应注重对外开放环境的打造,特别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
——市政协委员易小光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就是要为中国探索先行经验。
——市政协委员李勇
设定路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摘要】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任务。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报告解读】
目标既定,关键在于执行。
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局之年的执行尤为重要。为此,报告重点列出了十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工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繁荣各类服务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打造城镇集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扩大内陆开放,拓展开放空间;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做好重点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尤其需要各级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让职能更科学、结构更优化,也更加廉洁高效。报告单列一章,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第一,坚持科学理政,提高服务发展水平;第二,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法规权威;第三,坚持从严治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第四,坚持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两会”声音】
报告一些提法充分表明,今后的城镇化需要全局发展、内涵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城镇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避免出现“千城一面”。
——市人大代表谢玉红
建设美丽重庆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多种树;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巩固创模成果,并向区县创模延伸;三是推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少用电,少用水,少消耗资源。
——市人大代表徐晓玉
我市目前民营经济在汽摩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已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基础,但产业集群效应不够明显。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集群发展,可谓是送来“及时雨”。我建议政府通过做好规划、搭建发展平台等举措,大力培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
——市政协委员卢志红
要加大对信息产业、环保节能产业、数码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突破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打造各类服务业集聚区。
——市政协委员冯建国
(本组文章由《当代党员》、七一网全市“两会”报道组采编)
8点45分,刘仁喜泡了杯茶,坐在电视机前。
他在静等一个节目的开始——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
1月22日,在广东打工的儿子给他打来电话:“爸,给您寄3000块钱过年。”
“用不着,我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刘仁喜说。
前几年,大坡村大片土地撂荒。很多业主想发展农业项目,但部分农民不愿把土地流转出来。
“我急得双脚跳啊!”大坡村党委书记张勋兰叹气。
正在她挠头之际,市里推出了培育农村新型股份制合作社的政策。“村干部和农户一商量,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产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塘库堰承包经营权等五权折资入股,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张勋兰说。
“我们不种地,却有了养老金、土地流转租金、打工工资、股份分红四份收入。”刘仁喜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今年,张勋兰被选为市人大代表,要参加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得知这个消息,刘仁喜对张勋兰说:“张书记,你参加人代会,一定要代我们感谢市委、市政府哟!”
1月26日下午,在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张勋兰说:“村民荷包鼓起来了,所以要我替他们感谢市委、市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把‘培育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纳入其中,对我们是一个鼓舞,让我们有了底气,我们一定会把股份制合作社搞得更好。”
众多像张勋兰这样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这样带着老百姓的期盼和心愿,走进了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月底召开的全市“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极为关键的时期,而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因此,这次“两会”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不辱使命,认真审议、讨论《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踊跃献计献策,为重庆发展把握了市情、明确了目标、设定了路径。
把握市情——“两个欠发达”、“四个关键节点”,是对当前重庆市情的科学界定和精确把握
【报告摘要】
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4676亿元增加到11459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91美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03.5亿元,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4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1亿元,年均增长18.8%。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全员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多。各类市场主体由64.8万户发展到136.9万户。
2012年是重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年经济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
我们也清醒看到,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报告解读】
过去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314”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认真落实国发3号文件,接续实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出新的业绩: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4676亿元增加到11459亿元,年均增长15.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0.3:50.7:39调整为8.2:53.9:37.9;城镇集群和功能初步形成——以主城为龙头,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3个区县城和若干小城镇联动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成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74亿美元增加到5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1亿美元增加到106亿美元;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由55.1%提高到62.3%;三峡库区工作有效推进——历经17年艰苦努力,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森林覆盖率达到41%,主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五年达到4%,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达到90%,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6%,达到22968元和7383元……
成绩突出,但我们也要看到,重庆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经济结构优化仍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本地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工业发展不快,产业集中度和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市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生动力活力有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很大,城镇集群发育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量大面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矛盾依然较多,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说明我们距离中央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距离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对此,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四个关键节点。
“两个欠发达”、“四个关键节点”,是对当前重庆市情的科学界定和精确把握。 【“两会”声音】
经过直辖15年的发展,重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总体上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异大,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现阶段,重庆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推动区域功能明晰、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大化、功能配置最优化的关键节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市人大代表孙政才
重庆虽是直辖市,但实际就如一个省区构架的小省,经济基础、资产规模还很薄弱,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和地区。过去五年地方预算收入翻两番,GDP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增加三倍,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成就令人高兴。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市情,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加快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
——市人大代表黄奇帆
重庆这些年经历了许多考验,但大家仍集中精力抓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城镇集群和功能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仍然要清醒看到,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埋头苦干,低调务实地推动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成绩。
——市人大代表张轩
报告提出,2017年重庆要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让人振奋。虽然重庆仍处在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要看到,我们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等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对“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作了具体部署。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定能向中央和3300万重庆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人大代表徐敬业
明确目标——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既贯彻中央精神,又符合重庆实际
【报告摘要】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要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深入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解读】
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那么,怎样才算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第四次党代会设立了“三个领先”——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提出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具体目标。“三中心”,即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这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两集群”,即构建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这是重庆产业竞争力和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依托;“一高地”,即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这是重庆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报告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5万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实现“三个领先”,目标既已明确,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两会”声音】
去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说明重庆城镇集群体系已基本成型。但要想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土壤,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必须双轮驱动。
——市人大代表杨庆育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无商不兴市。科技与教育,是关系一个地区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报告提出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可谓是抓住了重庆发展的“牛鼻子”。只有建成三个中心,才能实现金融、商贸、科教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市人大代表吴忠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发展是重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扩大对外开放中,重庆应注重对外开放环境的打造,特别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
——市政协委员易小光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就是要为中国探索先行经验。
——市政协委员李勇
设定路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摘要】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任务。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报告解读】
目标既定,关键在于执行。
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局之年的执行尤为重要。为此,报告重点列出了十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工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繁荣各类服务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打造城镇集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扩大内陆开放,拓展开放空间;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做好重点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尤其需要各级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让职能更科学、结构更优化,也更加廉洁高效。报告单列一章,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第一,坚持科学理政,提高服务发展水平;第二,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法规权威;第三,坚持从严治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第四,坚持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两会”声音】
报告一些提法充分表明,今后的城镇化需要全局发展、内涵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城镇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避免出现“千城一面”。
——市人大代表谢玉红
建设美丽重庆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多种树;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巩固创模成果,并向区县创模延伸;三是推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少用电,少用水,少消耗资源。
——市人大代表徐晓玉
我市目前民营经济在汽摩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已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基础,但产业集群效应不够明显。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集群发展,可谓是送来“及时雨”。我建议政府通过做好规划、搭建发展平台等举措,大力培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
——市政协委员卢志红
要加大对信息产业、环保节能产业、数码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突破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打造各类服务业集聚区。
——市政协委员冯建国
(本组文章由《当代党员》、七一网全市“两会”报道组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