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逻辑思维: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348386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学科中最为重要的必修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多侧重于数学理论的讲解、解题思路的介绍,课堂性质仍然与“灌输式”课堂相近,长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逻辑思维、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将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基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以及案例,就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展开分析,以期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问题
  一、 前言
  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核心支撑,也是初中数学教育最为本质的目的。所谓逻辑思维,主要指人们在认识期间,通过事物的概念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判断,并在推理的基础上反映事物本质的过程。逻辑思维要求人们在分析事物时有条理、有根据,并最终得以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如此,要达到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必须加强对学生分析事物能力的训练。笔者认为,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对此,笔者总结教学经验,通过查阅文献,提出几点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希望与广大教师、学者共同分享、探讨。
  二、 教师辅助“提问”,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多以被动式形式学习知识,通过理解课本内容、聆听教师讲解、作业强化等途径学习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高效完成學习任务,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恰恰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学生里,能对教材案例、数学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认为,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先由教师辅助“提问”,为学生的聆听和理解打开另一条路,使其能意识到原有的理论还存在其他漏洞、可能或者解释,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目的。教师的辅助提问,应是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一种“代替式”反问,即暗示学生对相关问题提出质疑,从而使学生反省、深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另一种途径。这种“代替式”反问应介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间,避免问题太简单学生产生不屑心理,同时也避免问题过难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从而使得“辅助提问”形同虚设。
  例如,在“可能性与概率”一章的学习中,计算“抛硬币”概率时,课本上的解释通常是“硬币共有两面,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因此,抛出硬币为正面的概率为12,反面也为12。”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首先确定学生的观点,作出“你们认为这句话对吗?”的提问;若学生肯定回答,则进一步提出“如果我抛了10次硬币,但有8次出现了正面,这种情况会发生吗?”;部分学生可能若有所思:这类情况的确可能发生,但此时抛出正面的概率就不是12,这是否证明原理论是错误的呢?若学生对原理论的正确性作出了不确定的回答,则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你认为哪个地方出现了其他可能性?”;由此使得学生对原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并搜集证据为自己的观点佐证。这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三、 小组合作探讨,提供“问题孵化平台”
  在教师辅助“提问”初具成效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渐渐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具备一定程度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思考、解决的能力,教师还可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问题孵化平台”。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只有“一家之言”的情况下,通常难以存在争议,也就不存在问题;而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则可能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而有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也会日益增多。因此,开展小组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清并清晰表达自身观点,也有利于其在聆听其他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质疑。
  在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或者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问题;既要保证与教学目的紧密相连,又要激发学生兴趣,更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基础上提升其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提出“找到让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什么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等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学习基础上,通过结合三角形的组成特点——三角形由边、角组成,激发学生从各个方面入手展开小组合作探索分析。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理解角度、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等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分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问题也会较多;此时,教师不过多干涉,学生的依赖心理将削弱,这也有利于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 回归理论构架,从“元认知”入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理论是数学学科产生以及发展以来已经形成的一个庞大、科学、较为稳定的规则体系;其在阐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强化其逻辑思维的目的,还应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理论、数学思路的构架,从“元认知”入手,使其进一步了解自我认知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习惯及其利弊,并最终完成自我提升和发展。笔者认为,要回归数学理论构架,应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完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作为回顾、复习课堂进行实践。例如,教师可使学生在完成某一数学问题的解答后,对解答思路进行总结;学生对某一单元的数学理论进行“思维导图”的描写等。例如,在学习“圆与圆位置关系”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动态图形式,展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相对位置的变化。继而提出问题“已经学习过点在不断变化位置时,会在圆内、圆上与圆外,那么基于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结合以上两者的关系,能否类推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呢?”“这三个关系是如何判定出来的呢?”结合一点动态发散,构建问题链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构知识网络。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进一步应用数学理论的重要转折点,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并对数学始终保留着兴趣与好奇心。也只有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充分利用既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鹏鹏.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2016(05):32.
  [2]刘岩玲.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探究[J].数学大世界,2017(07):39.
  作者简介:
  方炼,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市坝黄逸夫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各个产业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崇尚教学的人性化与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以教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彰显,最终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缓解此现状,打造高效课堂,本文就初中数学教
摘 要:电教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当中,这使得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小学生们刚接触书本,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因此电教给小学教学带来的便利尤为显著。但是如果小学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不恰当,那么电教也只会是教学过程中的累赘。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一、 引言  因为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很弱,而数学课又偏向于抽象化,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教学十分困难。要解
文书立卷时拟写案卷标题要讲究技巧。笔者体会,就是要掌握立卷特征,熟悉拟写要领,并处理好二者关系。先评析两例案卷标题实例;实例一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1958年形成的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往注重的是对学生正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现状就使得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够灵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题,对此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十分灵活的学科,在学生学习数学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不断更新,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在人教版的课程要求中,要将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相关的数学历史、发展轨迹、演变规律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将数学教学渗透到文化内涵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对链接数学文化,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相关内容能够对教育
摘 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  关键词: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基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而互动教学模式变成当前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一种关键方式。跟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的加深,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的发生改变,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摒弃,创新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一、 引言  课堂互动式教学就是交流互动式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师可从统计学的视角有效使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领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促进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统计;数据分析;数据随机  根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