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文化、领略思想。一般来讲,语文主题教学主要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新发展等三个环节。通过主题涉及的内容准备更多课堂环节,帮助学生把握中心;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课文进行分类和归纳,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通过主题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是一门关于人文的教学,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所以语文主题教学给学生人文气息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文化、领略思想,同时对课文中心思想总结的学习也起到奠基作用。
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一定的主题代表性,教师给学生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主题的代表性预先知道课文讲述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语文主题的梳理和解释也给自己的教学指引了一条方向,通过主题涉及的内容来准备更多课堂环节,帮助学生学习。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为《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师带领学生浏览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就可以给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课文讲述的是哪些内容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比如他们会说到:节日、思乡等内容,此时教师在肯定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更加概括性地去总结这些节日、思乡内容代表的主题。根据这个单元的课文标题,教师不难发现这些就是“民俗风情”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民俗风情”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意识到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应该涉及的观点。这种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课文主题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人文了解、课题归纳等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轻松地深入课文内涵,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主题
语文学习要注重归纳和分析,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也要注意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总结和分析。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课文进行分类和归纳,充分将语文主题对应到各种文章中去,提高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有以下课文:《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学生在学习过这些课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来做一次主题归纳训练。根据这些课文题目,学生可以总结出:童年、往事、岁月等主题词眼,根据这些主题词再来进行具体归纳,把同类的课文标题纳入对应的主题词中。比如“童年”这个词就可以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根据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归纳主题的方法把语文教学目体现出来,即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文学认知意识,能够认识到具体文章所代表的含义。
语文学习作为一种文学学习不仅仅关系着人文作品的发展,在教材课文中也有着一定篇幅的说明、科技文章,这也是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所必须认识到的文章体裁。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讲到“动物”这个主题,这些文章更加体现着逻辑性、论述性,教师在讲解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归纳。每篇文章也不仅仅是体现着“动物”这个主题,比如《国宝——大熊猫》这篇课文,还涉及到“生态保护”这个主题。所以主题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渠道。
三、课文主题对人文思想的培养
主题教学除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外,更促进了学生人文思想的提升。教师除了利用教材课文来进行主题归纳外,也可以采用一些课外散文、短篇小说、记述文等文章来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外文章,感触更多人文气息。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亲情”这个主题,所以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亲情”有关主题的文章。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品,学生通过对《背影》的学习以及对《我与地坛》的阅读,能够理解到“亲情”这个主题所富含的价值意义,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来说则是一个有效的培养方式。在“亲情”这个主题的笼罩下,学生也一定进行自我感触,去想象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从而更加珍惜家人、朋友,所以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的培养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方法。
又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表示作者借物抒情、有感而发的主题。所以教师不妨要求学生也利用这种方式来自己创作小文章、小诗歌,以“借物抒情“的主题形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固定的主题下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才能,把语文主题学习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的提升,促进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沉淀。
总而言之,语文主题教学包括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新发展等环节。教师利用教材文章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猜想与归纳,同时利用课外材料促使学生自己根据主题来去创作,这个过程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更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创新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雅楠.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韦沙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 2014
[3]李青.主题教学理论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是一门关于人文的教学,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所以语文主题教学给学生人文气息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文化、领略思想,同时对课文中心思想总结的学习也起到奠基作用。
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一定的主题代表性,教师给学生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主题的代表性预先知道课文讲述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语文主题的梳理和解释也给自己的教学指引了一条方向,通过主题涉及的内容来准备更多课堂环节,帮助学生学习。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为《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师带领学生浏览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就可以给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课文讲述的是哪些内容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比如他们会说到:节日、思乡等内容,此时教师在肯定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更加概括性地去总结这些节日、思乡内容代表的主题。根据这个单元的课文标题,教师不难发现这些就是“民俗风情”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民俗风情”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意识到课文主旨和中心思想应该涉及的观点。这种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课文主题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人文了解、课题归纳等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轻松地深入课文内涵,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归纳主题
语文学习要注重归纳和分析,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也要注意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总结和分析。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课文进行分类和归纳,充分将语文主题对应到各种文章中去,提高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别有以下课文:《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学生在学习过这些课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来做一次主题归纳训练。根据这些课文题目,学生可以总结出:童年、往事、岁月等主题词眼,根据这些主题词再来进行具体归纳,把同类的课文标题纳入对应的主题词中。比如“童年”这个词就可以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根据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归纳主题的方法把语文教学目体现出来,即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文学认知意识,能够认识到具体文章所代表的含义。
语文学习作为一种文学学习不仅仅关系着人文作品的发展,在教材课文中也有着一定篇幅的说明、科技文章,这也是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所必须认识到的文章体裁。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讲到“动物”这个主题,这些文章更加体现着逻辑性、论述性,教师在讲解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归纳。每篇文章也不仅仅是体现着“动物”这个主题,比如《国宝——大熊猫》这篇课文,还涉及到“生态保护”这个主题。所以主题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渠道。
三、课文主题对人文思想的培养
主题教学除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外,更促进了学生人文思想的提升。教师除了利用教材课文来进行主题归纳外,也可以采用一些课外散文、短篇小说、记述文等文章来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外文章,感触更多人文气息。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时,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亲情”这个主题,所以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亲情”有关主题的文章。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品,学生通过对《背影》的学习以及对《我与地坛》的阅读,能够理解到“亲情”这个主题所富含的价值意义,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来说则是一个有效的培养方式。在“亲情”这个主题的笼罩下,学生也一定进行自我感触,去想象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从而更加珍惜家人、朋友,所以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的培养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方法。
又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表示作者借物抒情、有感而发的主题。所以教师不妨要求学生也利用这种方式来自己创作小文章、小诗歌,以“借物抒情“的主题形式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固定的主题下进行自由创作、发挥才能,把语文主题学习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的提升,促进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沉淀。
总而言之,语文主题教学包括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新发展等环节。教师利用教材文章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猜想与归纳,同时利用课外材料促使学生自己根据主题来去创作,这个过程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更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创新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雅楠.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韦沙沙.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 2014
[3]李青.主题教学理论及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