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方法作为传统的学习方法——接受式学习方法的补充,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具体分析从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生活资源
我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立足高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作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之事着手,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是我对近几年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所做的总结。
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建立研究性学习基地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根据我校实际需要建立“XX中学研究性学习苗圃基地”,此苗圃基地是一个以教学、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型苗圃,同时可为学校绿化提供树苗及花卉。建设人员中有老师2人,技术指导人员1人,到目前为止参加的学生已超过500人次,且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同时这些学生中有的还担当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自苗圃基地建成后,我带领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并给植物挂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编写校本教材《XX中学校园植物》。
同学们在熟悉了一些常见植物名称、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之后,在我校技术指导员的带领下,在不同季节进行常见花卉繁殖及护理。我们这苗圃基地育苗品种有:月季、杨树、柳树、龙柏、香樟、桂花、含笑、竹等,以及一些花卉如凤仙花、矮牵牛、三色堇、鸡冠花等。苗圃基地还将不断地进行苗木补充和更新,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学校绿化的需求。本研究性学习苗圃基地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1.树种及花卉的识别;2.播种育苗;3.扦插繁殖技术;4.嫁接繁殖技术;5.大苗移植技术;6.苗木的抚育与管护。这些实训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拓展了生物教学阵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更热爱劳动了。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成立兴趣小组
我校地处海边,海洋资源比较丰富,为弘扬海洋文化我校建立“海洋文化馆”,设有各类展览室,如有海洋渔具展览室、海洋贝类展览室、珊瑚展览室、海洋鸟类展览室、海洋鱼类展览室等。海洋文化馆除设以上各类展室之外,更重要的是开设一些标本制作室,如海洋鱼类浸制标本室、海鸟标本制作室、海洋植物标本制作室、海洋贝类手工制作室,为此,我们分别成立了4个兴趣小组,在我和同事们精心组织下,标本制作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定期开展活动,制作了大量标本。在海洋文化馆中绝大部分标本都是学生亲自制作的,自己制作的标本被展览出来,同学们都感到很自豪。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各类标本是怎么制作的,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陶冶了情操,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与环保工作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工业生产,运用哪些生物科学技术。如从当地的酿酒业了解酵母菌,认识发酵与食品生产;从加酶洗衣粉的生产,认识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查了解哪些药品和疫苗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认识生物工程技术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应用等。
四、利用社会热点问题随时开展研究性学习
每节生物课的前几分钟我都请一位学生介绍他(她)事前所准备的有关生物方面的问题或科普文章,而后当场提问让其他同学抢答,当某一同学介绍的内容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时,就以此为题,大家通过寻找资料作深入了解。比如克隆婴儿问题,通过对克隆婴儿的有关情况追踪了解,不但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克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研究只有造福人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特色栏目”丰富,增加了科学家访谈、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本章小结、网站登录等,这些栏目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所学内容主动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与一日三餐的食物相结合,理解氨基酸及其种类;运用数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在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课后通过“科学史话”、“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指把教学的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曾经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是在备课时设计好了课堂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提问,学生按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学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联系实际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诱思”,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无法进行相向而“思”不到位。
研究性学习开展后,学生的实践活动多了,接触的事物多了,问题自然也就多了;活动中师生接触多了,感觉更亲近了,他们不仅对课本知识向老师提出“为什么”,对在其他方面看到或碰到的问题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现在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条理性,还能够较好地联系自身感受使答案更具有说服力,如免疫细胞的来源,人体免疫的方式及过程,什么是特异性免疫,等等,他们就会结合自己注射疫苗的感受回答。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胡兰芳.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中学生物学,2008,24(4):11-12.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生活资源
我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立足高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作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之事着手,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是我对近几年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所做的总结。
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建立研究性学习基地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根据我校实际需要建立“XX中学研究性学习苗圃基地”,此苗圃基地是一个以教学、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型苗圃,同时可为学校绿化提供树苗及花卉。建设人员中有老师2人,技术指导人员1人,到目前为止参加的学生已超过500人次,且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同时这些学生中有的还担当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自苗圃基地建成后,我带领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并给植物挂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编写校本教材《XX中学校园植物》。
同学们在熟悉了一些常见植物名称、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之后,在我校技术指导员的带领下,在不同季节进行常见花卉繁殖及护理。我们这苗圃基地育苗品种有:月季、杨树、柳树、龙柏、香樟、桂花、含笑、竹等,以及一些花卉如凤仙花、矮牵牛、三色堇、鸡冠花等。苗圃基地还将不断地进行苗木补充和更新,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学校绿化的需求。本研究性学习苗圃基地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1.树种及花卉的识别;2.播种育苗;3.扦插繁殖技术;4.嫁接繁殖技术;5.大苗移植技术;6.苗木的抚育与管护。这些实训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拓展了生物教学阵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更热爱劳动了。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成立兴趣小组
我校地处海边,海洋资源比较丰富,为弘扬海洋文化我校建立“海洋文化馆”,设有各类展览室,如有海洋渔具展览室、海洋贝类展览室、珊瑚展览室、海洋鸟类展览室、海洋鱼类展览室等。海洋文化馆除设以上各类展室之外,更重要的是开设一些标本制作室,如海洋鱼类浸制标本室、海鸟标本制作室、海洋植物标本制作室、海洋贝类手工制作室,为此,我们分别成立了4个兴趣小组,在我和同事们精心组织下,标本制作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定期开展活动,制作了大量标本。在海洋文化馆中绝大部分标本都是学生亲自制作的,自己制作的标本被展览出来,同学们都感到很自豪。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各类标本是怎么制作的,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陶冶了情操,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与环保工作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工业生产,运用哪些生物科学技术。如从当地的酿酒业了解酵母菌,认识发酵与食品生产;从加酶洗衣粉的生产,认识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查了解哪些药品和疫苗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认识生物工程技术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应用等。
四、利用社会热点问题随时开展研究性学习
每节生物课的前几分钟我都请一位学生介绍他(她)事前所准备的有关生物方面的问题或科普文章,而后当场提问让其他同学抢答,当某一同学介绍的内容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时,就以此为题,大家通过寻找资料作深入了解。比如克隆婴儿问题,通过对克隆婴儿的有关情况追踪了解,不但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克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研究只有造福人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特色栏目”丰富,增加了科学家访谈、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本章小结、网站登录等,这些栏目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所学内容主动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与一日三餐的食物相结合,理解氨基酸及其种类;运用数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在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课后通过“科学史话”、“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指把教学的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曾经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是在备课时设计好了课堂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提问,学生按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学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联系实际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诱思”,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无法进行相向而“思”不到位。
研究性学习开展后,学生的实践活动多了,接触的事物多了,问题自然也就多了;活动中师生接触多了,感觉更亲近了,他们不仅对课本知识向老师提出“为什么”,对在其他方面看到或碰到的问题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现在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条理性,还能够较好地联系自身感受使答案更具有说服力,如免疫细胞的来源,人体免疫的方式及过程,什么是特异性免疫,等等,他们就会结合自己注射疫苗的感受回答。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胡兰芳.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中学生物学,2008,24(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