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贴心的备忘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inxia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事先无法预料的状况,怎样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像一本贴心的备忘录,为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依据和有效适宜的指导,使笔者的工作每天都呈现新奇和精彩,使笔者所教的幼儿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关注幼儿:从关注生活兴趣开始
  幼儿的好奇心强、爱探索、爱尝试。一次户外活动时,笔者发现一些幼儿不喜欢玩飞盘,却跑到操场西南边的小沙池玩沙去了。他们围着沙池玩得不亦乐乎,一边玩一边饶有趣味地相互讨论。有的幼儿说:“我用沙子来画画。”有的幼儿说:“是啊,可以在沙子上画画,我会画个太阳……”
  《指南》在“说明”的第四点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他们“玩沙”的那一刻,笔者意识到了这一偶发活动的重要性,虽然它不是预设的计划,但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沙池比较小,一下子容不下所有幼儿,于是笔者赶忙到教室拿了几个大盆,请配班的王老师跟笔者一起把沙子装进大盆中,送到教室。然后带领幼儿们走进教室,一同玩沙。王老师找来前几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做游戏用的旧鞋盒,每人发一个。每张桌子上笔者都放一个装了沙子的小盆,幼儿们围坐在桌子四周,开始玩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一边交谈一边用沙作画,互相学习小伙伴们的经验。一会儿工夫,笔者看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作品: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大大的棒棒糖……
  接下来几天,笔者开展了大班主题活动“快乐的创意沙画”,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沙画及其创作方法。第一阶段是欣赏沙画;第二阶段是了解沙画创作方法;第三阶段是尝试创作。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通过直观的欣赏以及教师的提问,熟悉沙子的特性,感知沙画这种艺术形式。探索用漏一漏、刮一刮、抠一抠、捏一捏等方法,尝试创作,亲自体验,大胆表现。伴随着优美愉悦的音乐,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他们专注而细心地创作了生动、形象、丰富的画面:爸爸妈妈和宝宝逛公园、小刺猬采果子……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判断偶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生活紧密结合,根据其学习特点和兴趣来开展适宜的活动。
  尊重幼儿:从尊重个体差异入手
  在一次美术活动结束后的小结中,幼儿们都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作品。可轮到航航展示作品时,大家都直摇头,嘟囔着说:画的什么呀?几个调皮的幼儿笑了起来,随即其他人也跟着大笑。航航本来就腼腆,平时在集体面前说话还有点结巴,此刻被大家这么一笑,就像傻了一样,紧张得用手直抓自己的衣角,吞吞吐吐,“我画的是……画的是……”
  笔者赶紧摸摸他的头,蹲下来握住他的手,微笑地看着他,用鼓励的语气对他说:“没关系,我会等你,你慢慢说。”这时,大家安静了下来,和笔者一起等待。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说出:“我画的是未来的智能汽车,路上堵车了,一按按钮,汽车就飞过去了。”原来,他用许多竖线条表示堵车,怪不得大家都看不出来。听他这么一说,笔者倒觉得他很有创意,就立即为他竖起大拇指,给他一个最佳创意奖。这时,他的小脸上荡漾着甜甜的笑容。
  《指南》中提出,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能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其实在幼儿的眼里,世界没那么多框框,他们喜欢在画纸上胡乱地画满,完成自己的“杰作”。教师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正如英国作家洛克所过:当众宣布儿童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我们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催生出一个个积极自信、开朗热情的个体。
  《指南》在“说明”的第四点还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每个幼儿都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必须俯下身来,学会等待,学会看懂每个个体发展的进程。
  发展幼儿:从引导幼儿认识自然开始
  蚂蚁洞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一次,笔者带领幼儿在教室的后花园玩时,平时最喜欢观察的乐乐大声喊:“快来看,好多蚂蚁!”大家都围拢过去,看到在一棵树下有许多蚂蚁在爬。洋洋最先提了一只,接着,其他人也纷纷捉起来,俨然一场捉蚂蚁大赛。“蚂蚁好小啊!”“咦!这么多蚂蚁从哪儿来的呢?”“是啊!这儿有个蚂蚁的家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小博士”乐乐对笔者说:“我有一个办法,我明天带点白糖来,放在洞口,吸引蚂蚁出来。”“我家里有面包,我带面包来。”小美按捺不住说道。“对啊!我也带!”其他同伴附和着。
  笔者欣然同意了他们的想法,并请他们和笔者一起收集关于蚂蚁的图书资料,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随后的几天,大家通过图片的交流,增进了对蚂蚁生活习性的认识。幼儿们还带来了白糖、饼干、糖果等,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蚂蚁洞。幼儿们还在记录本上记录下了寻找的过程。乐乐还兴奋地告诉笔者:“老师,我找到了3个蚂蚁洞呢!”洋洋也不甘示弱:“我也找到了2个!”……接下来,笔者也加入了寻找蚂蚁洞的行列,和他们比赛,看谁找到的蚂蚁洞多。
  《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应该做幼儿的朋友,和他们平等相处,让他们感到亲切和可信赖。好奇幼儿的好奇,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相信幼儿,给幼儿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才能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究。
  《指南》不断指引着笔者对“回归教育本真”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带领笔者在最熟悉的地方寻找“风景”。所以,笔者在迷茫时学《指南》,能豁然开朗;在困惑时学《指南》,能茅塞顿开;在疲惫时学《指南》,能如沐春风;在得意时学《指南》,能注满新能量。由此可见,《指南》是幼儿教师成长的方向盘,是幼儿教师成长的指南针,是帮助幼儿教师释疑解惑的心灵鸡汤。它时时刻刻浸润着笔者的心灵,贯穿笔者的教学生活。时间一长,笔者与幼儿一同成长,目标明确了,困惑少了;方法多了,问题少了。笔者的心灵也跟着变得柔和起来,在幼儿成长的天空里不断超越自我。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成为当前学科教研面临的重要课题。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下面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针对一线教师当下的困惑,着眼于厘清“五对关系”,确立“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的意识与理念,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而推动教学实践从知识教学走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学
为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引向深入,12月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直属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会。他强调,要不断深化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理解,切实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以好的作风推进依法治教,全面落实全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任务,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引向深入。  会上,袁贵仁带领与会人员重温了宪法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他指出,领
“教育”一词在《说文解字》中早有所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近代以来,西方教育者解释“education”一词,则具有引出、诱发之意,进而使人们认识到,“教育”是一种能够把人与生俱来的种子(或潜质)引发出来的活动。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国于2011年制定颁发了新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意志品质、行动力的
近期,部分南美洲国家发生经蚊媒传播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我国也发现多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气温较高,蚊媒密度将很快上升,通过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另外,春夏季也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就有关工作要求下发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通过蚊媒传播的传染病防控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中关于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要求,扎实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决定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实验。通知对实验任务、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申报要求、遴选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教育部网站,2013-07-17)
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在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压力的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请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校长洪志荣、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中学校长佘坤珍、安徽
淡茶灯一盏,清风书一卷,徜徉于名家大师之间,流连于教育理想之畔,太和教育的愿景常浮眼前:强基础、调布局,提升教育品质;提质量、促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关注每一个学生,办适合学生的教育,构建教育生态;坚持立德树人,铸就师生幸福,回归教育本真;重传承,抓内涵,践行仁恕文化;创特色,抓亮点,形成教育品牌。下面具体阐述。  一、提升教育品质,实现教育公平  良好均衡的办学条件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的基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语系中的不老话题。虽然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漫天飞,但真正做到深化改革的并不多,能够始终坚持改革的更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并卓有成效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作为贵州省的百年老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过一些思路,提过一些理念,但一路走来,驻足回望,能得到大家普遍认同和共同追求的课堂精神仍有匮乏。  一、改革背景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15年,是贵州省一类示
所谓思维习惯,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觉性、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劳动技术(以下简称“劳技”)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习惯直接决定着他们认知水平的发展层次和对劳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教师的劳技教学从一开始就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就会使课堂变得充实而高效。如何在劳技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吸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联合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部分省(区)省会城市教育局(教委)启动了“身边的好学校”主题介绍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此活动接受了记者采访。负责人就开展“身边的好学校”主题介绍活动的原因、什么样的学校是“身边的好学校”,以及列入“身边的好学校”介绍活动的学校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解释。  负责人指出,开展“身边的好学校”主题介绍活动,是为了缓解择校问题,通过介绍让家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