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别突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实施农业现代化.其目标和路线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会有区别。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步的历史过程,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创造很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关注资源生态保育,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1.我们是在小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实施农业现代化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人少地多的国家,是在扩大农场土地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农业现代化,中国人多地少.农民占多数,近期内没有条件普遍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只能在不改变小农户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生物技术和集约经营来进行土地替代、在区域化种植、集约化养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中国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实施农业现代化,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体制的残留尤其是流通领域的部门垄断还在起作用。中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伴随工作量很大,难度很大,相关成本可能较高。
3.中国农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农村的一场产业革命
和小城镇建设同行、这场产业革命将农业现代化、农业新的技术革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融为一体,从整体上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则为农业现代化和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和微观制度保证,使农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变成内生变量,从而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加速器”。同时,小城镇建设会直接带动和促进农村综合发展、产业集中化、企业化和社会化,为农民离开土地、实现非农化转移提供现实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地区分布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相一致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三次调查表明,全国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的来看,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吻合。各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东、中部增幅相同。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组织规模小,竞争力不够强
龙头企业年销售收人中小企业和组织居多。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者较多,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3.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
在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合同”是口头约定或“君子协议”,真正签订订单很少而且违约现象屡有发生,有的企业在农产品‘.卖难”时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买难”时不按合同约定把农产品卖给企业。企业与加盟农户主体地位不对称,农户处于弱势被动地位,也与履约率低有很大关系。
4.某些体制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有的地方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行政命令的办法,追求发展速度,盲目上项目,造成结构趋同,缺乏区域特色,影响比较优势的发挥;一些地区存在部门分割、体制不顺。分散指导的现象,没有形成合力,有的甚至侵犯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我国农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三、政府在实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能
为了高效率地实施农业现代化,很需要政府的观念和行为现代化,涉农企业家的观念和行为现代化,界定政府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
1.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农业服务
在国民经济全局中为农业准确定位,调控市场,保证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提供农业所需的公共物品,包括基础设施和科技等公益性服务,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与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要学会运用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公司、企业及其它产业组织去调节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要直接干预。
2.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建设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产地市场和销售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以及各类直销市场网络成型,各种产品和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正常有效地流通,没有部门垄断没有地区封锁,并与国际市场接软;形成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全国有统一的母法,地方和各类市场在统一母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细法,并有统一的商品分级检验标准,统一的商品销售规程,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保证一切区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无阻地进行公平交易,使交易行为依法有序进行;大力发展农民联合自助组织,如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杜等,给予名副其实的法人资格,要给有能力的合作企业和其它民营农业企业以直接出口权,使它们都能按市场规范参与市场交易,合理分享市场利益。对此、国家要给予相应的法律保障。
3.构建国内农业保护和支持系统
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符合农业发展新战略的要求,也便于与国际接轨,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WTO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条款和绿箱政策,构建农业保护和支持系统,对本国农业实施行得通的保护和有力支持,将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争得尽量多的比较利益。
4.增加投资、振兴农业科技事业
“科教兴农”必先兴科技。从总体上说,大部分属于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大多不能直接面向市场,也没有能力面向市场,应当区别对待。农业科研体制要以市场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例如农作物、畜牧业和水产业领域宜按产业或产品为主体进行力量重组,建立若干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构建“科教企”技术创新体系。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宜按自然区域类型设里,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重点。
5.推进农村综合发展,改变二元结构
中国是在没有完成常规的产业革命的情况下步人农村现代化,融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这无论对于中国农民还是企业和政府都是艰难的跳跃。这样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单靠农业是承担不了的,而要靠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与发展将农村融人现代发展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由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步的历史过程,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创造很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关注资源生态保育,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1.我们是在小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实施农业现代化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人少地多的国家,是在扩大农场土地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农业现代化,中国人多地少.农民占多数,近期内没有条件普遍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只能在不改变小农户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生物技术和集约经营来进行土地替代、在区域化种植、集约化养殖、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领域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中国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实施农业现代化,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体制的残留尤其是流通领域的部门垄断还在起作用。中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伴随工作量很大,难度很大,相关成本可能较高。
3.中国农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农村的一场产业革命
和小城镇建设同行、这场产业革命将农业现代化、农业新的技术革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融为一体,从整体上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则为农业现代化和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和微观制度保证,使农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变成内生变量,从而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加速器”。同时,小城镇建设会直接带动和促进农村综合发展、产业集中化、企业化和社会化,为农民离开土地、实现非农化转移提供现实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地区分布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相一致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三次调查表明,全国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的来看,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吻合。各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东、中部增幅相同。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组织规模小,竞争力不够强
龙头企业年销售收人中小企业和组织居多。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者较多,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3.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
在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合同”是口头约定或“君子协议”,真正签订订单很少而且违约现象屡有发生,有的企业在农产品‘.卖难”时忽视农民利益,有的农户在农产品“买难”时不按合同约定把农产品卖给企业。企业与加盟农户主体地位不对称,农户处于弱势被动地位,也与履约率低有很大关系。
4.某些体制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有的地方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行政命令的办法,追求发展速度,盲目上项目,造成结构趋同,缺乏区域特色,影响比较优势的发挥;一些地区存在部门分割、体制不顺。分散指导的现象,没有形成合力,有的甚至侵犯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我国农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三、政府在实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能
为了高效率地实施农业现代化,很需要政府的观念和行为现代化,涉农企业家的观念和行为现代化,界定政府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
1.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农业服务
在国民经济全局中为农业准确定位,调控市场,保证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提供农业所需的公共物品,包括基础设施和科技等公益性服务,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与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要学会运用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公司、企业及其它产业组织去调节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要直接干预。
2.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建设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产地市场和销售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以及各类直销市场网络成型,各种产品和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正常有效地流通,没有部门垄断没有地区封锁,并与国际市场接软;形成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全国有统一的母法,地方和各类市场在统一母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细法,并有统一的商品分级检验标准,统一的商品销售规程,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保证一切区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无阻地进行公平交易,使交易行为依法有序进行;大力发展农民联合自助组织,如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杜等,给予名副其实的法人资格,要给有能力的合作企业和其它民营农业企业以直接出口权,使它们都能按市场规范参与市场交易,合理分享市场利益。对此、国家要给予相应的法律保障。
3.构建国内农业保护和支持系统
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符合农业发展新战略的要求,也便于与国际接轨,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WTO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条款和绿箱政策,构建农业保护和支持系统,对本国农业实施行得通的保护和有力支持,将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争得尽量多的比较利益。
4.增加投资、振兴农业科技事业
“科教兴农”必先兴科技。从总体上说,大部分属于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大多不能直接面向市场,也没有能力面向市场,应当区别对待。农业科研体制要以市场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例如农作物、畜牧业和水产业领域宜按产业或产品为主体进行力量重组,建立若干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构建“科教企”技术创新体系。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宜按自然区域类型设里,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重点。
5.推进农村综合发展,改变二元结构
中国是在没有完成常规的产业革命的情况下步人农村现代化,融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这无论对于中国农民还是企业和政府都是艰难的跳跃。这样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单靠农业是承担不了的,而要靠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与发展将农村融人现代发展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由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