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北京中考试题在继承中求创新,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中考试题中的开放性试题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它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和发散性思维才能自如应对。开放性试题给予学生选择权,试题的选择亦或思维路径的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建议教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思考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选择;中考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9-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14
2018年是北京中考的改革之年,中考试题稳中求进,打破传统的考查思路,学生的获得感强。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所学在考试中有用武之地,可以做对题、拿到分,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增兴趣、添动力。纵观2018北京中考试题,有一类试题十分亮眼,不像传统的试题学生必须作答,而是给予学生适度的选择性,从两个平行的试题中选其一作答;或试题答案不再唯一,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合情合理的答案。这类试题的最大特点是试题的开放性,给予学生选择权,或试题的选择,或思维方向的选择,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一、开放性试题考查特点和意义
1.考查方式
2018北京中考化学开放性试题有多道,涉及多种不同的内容,如表1所示。题型相对固定,均为主观性试题,没有选择题。
中考的开放性试题分布于生活现象解释、基本实验和原理分析、科学探究三种不同的考查内容中,分值在不同的考查内容中分布也比较平均,反映出开放性试题处于散而均的状态,把更多的选择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选取不同的思维路径作答。
从题干叙述上看,开放性试题除第13题为整体性开放性试题,其余开放性试题均为试题中的某一问,叙述言简意赅,主旨鲜明。例如2018北京中考13题题干“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语言明确,直奔主题;23题第(3)问题干“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直截了当,突出主题。简洁的语言使要义明确,学生可以更直接获取信息,思考问题。
2.设问主题
从考察途径看,开放性试题设问涉及物质性质、用途,混合物主要成分,实验目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开放性试题的设问主题有着明确的指向性,紧紧围绕着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基础实验展开的。从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主题看出,学生要想顺利做好此类试题,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知识、锻炼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3.开放性试题难度和意义
2018中考开放性试题总分合计7分,占到中考化学总分45的15.5%。开放性试题总分值不高,但得分率偏低,与中考得分率相比,偏低14%(见表3),反映出开放性试题失分率较高。试题开放性意义在于学生选择权的回归和思维路径的多样化,较高的失分率也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足,思维路径单一。我们就要夯实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多角度、多视角引领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思维多元化、广泛化。
二、开放性试题分类和典型试题解析
1.开放性试题分类
2018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开放”体现在题目的选择,也体现在思维过程与答案的开放。尽览开放性试题,发现“开放”体现在题目选择的只有一道题1分,第13题,如图l所示。“开放”体现在思维过程与答案的有6道题,占比高达85.7%,充分印证中考正从“知识立意”转向到“能力立意”,凸显思维考查核心地位。两种不同的开放性试题,题目的选择反映学生知识储备选择;思维过程与答案的开放反映学生思维路径选择。两种试题的开放性对于学生要求截然不同,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泾渭分明。
2.典型试题分析
[例](2018年北京中考第13题)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体现题目选择开放性,它由两道等价的小题组成,分别考查物质的用途和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化学中的基础知识,题目本身的难度不大,学生得分率都比较高。题目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生选择权的赋予,选择自己更有把握、更有效率的试题作答,提高得分率和准确度。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此类试题得分率的保证。
[例](2018年北京中考第19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题(1)是开放性试题,体现在思维过程和答案的开放性。结合试题中的描述和实验示意图,虽然对所有学生来说,设问相同: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问思维的角度有所差异,一部分同学关注点在蜡烛上,从蜡烛变化的过程思考与设问的关联,得出“蜡烛熔化”的答案;一部分同学着眼点在火柴上,从火柴变化的历程理解与设问的关系,获得“火柴燃烧”的答案;一部分同学从时间视角完整观测实验的进程,关注整体、注重细节,得出“蜡烛熔化”和“火柴燃烧”的答案。答案差异反映出学生思维角度迥异,让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增强学生获得感。事物复杂性决定我们看待事物角度要多层次、多方面,建议教师培养学生多视角看问题的能力,选好出发点和立足点,宏观微观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照应,使学生思维得以提升,素养获得培养。
中考试题在不断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增大能力立意的考查,我们要及时调整、谨慎应对,落实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当学生在对重要知识、概念和基本实验的功能和价值充分理解后,教师帮助学生知识网络结构化,关注学生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养成全面科学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市中考评价研究报告(1版)[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8
[2] 陈磊磊,全国高考I卷中化学与传统文化题的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5):9-11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选择;中考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9-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14
2018年是北京中考的改革之年,中考试题稳中求进,打破传统的考查思路,学生的获得感强。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所学在考试中有用武之地,可以做对题、拿到分,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增兴趣、添动力。纵观2018北京中考试题,有一类试题十分亮眼,不像传统的试题学生必须作答,而是给予学生适度的选择性,从两个平行的试题中选其一作答;或试题答案不再唯一,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合情合理的答案。这类试题的最大特点是试题的开放性,给予学生选择权,或试题的选择,或思维方向的选择,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一、开放性试题考查特点和意义
1.考查方式
2018北京中考化学开放性试题有多道,涉及多种不同的内容,如表1所示。题型相对固定,均为主观性试题,没有选择题。
中考的开放性试题分布于生活现象解释、基本实验和原理分析、科学探究三种不同的考查内容中,分值在不同的考查内容中分布也比较平均,反映出开放性试题处于散而均的状态,把更多的选择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选取不同的思维路径作答。
从题干叙述上看,开放性试题除第13题为整体性开放性试题,其余开放性试题均为试题中的某一问,叙述言简意赅,主旨鲜明。例如2018北京中考13题题干“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语言明确,直奔主题;23题第(3)问题干“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直截了当,突出主题。简洁的语言使要义明确,学生可以更直接获取信息,思考问题。
2.设问主题
从考察途径看,开放性试题设问涉及物质性质、用途,混合物主要成分,实验目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开放性试题的设问主题有着明确的指向性,紧紧围绕着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基础实验展开的。从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主题看出,学生要想顺利做好此类试题,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知识、锻炼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3.开放性试题难度和意义
2018中考开放性试题总分合计7分,占到中考化学总分45的15.5%。开放性试题总分值不高,但得分率偏低,与中考得分率相比,偏低14%(见表3),反映出开放性试题失分率较高。试题开放性意义在于学生选择权的回归和思维路径的多样化,较高的失分率也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足,思维路径单一。我们就要夯实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多角度、多视角引领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思维多元化、广泛化。
二、开放性试题分类和典型试题解析
1.开放性试题分类
2018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开放”体现在题目的选择,也体现在思维过程与答案的开放。尽览开放性试题,发现“开放”体现在题目选择的只有一道题1分,第13题,如图l所示。“开放”体现在思维过程与答案的有6道题,占比高达85.7%,充分印证中考正从“知识立意”转向到“能力立意”,凸显思维考查核心地位。两种不同的开放性试题,题目的选择反映学生知识储备选择;思维过程与答案的开放反映学生思维路径选择。两种试题的开放性对于学生要求截然不同,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泾渭分明。
2.典型试题分析
[例](2018年北京中考第13题)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体现题目选择开放性,它由两道等价的小题组成,分别考查物质的用途和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化学中的基础知识,题目本身的难度不大,学生得分率都比较高。题目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生选择权的赋予,选择自己更有把握、更有效率的试题作答,提高得分率和准确度。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此类试题得分率的保证。
[例](2018年北京中考第19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题(1)是开放性试题,体现在思维过程和答案的开放性。结合试题中的描述和实验示意图,虽然对所有学生来说,设问相同: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问思维的角度有所差异,一部分同学关注点在蜡烛上,从蜡烛变化的过程思考与设问的关联,得出“蜡烛熔化”的答案;一部分同学着眼点在火柴上,从火柴变化的历程理解与设问的关系,获得“火柴燃烧”的答案;一部分同学从时间视角完整观测实验的进程,关注整体、注重细节,得出“蜡烛熔化”和“火柴燃烧”的答案。答案差异反映出学生思维角度迥异,让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增强学生获得感。事物复杂性决定我们看待事物角度要多层次、多方面,建议教师培养学生多视角看问题的能力,选好出发点和立足点,宏观微观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照应,使学生思维得以提升,素养获得培养。
中考试题在不断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增大能力立意的考查,我们要及时调整、谨慎应对,落实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当学生在对重要知识、概念和基本实验的功能和价值充分理解后,教师帮助学生知识网络结构化,关注学生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养成全面科学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市中考评价研究报告(1版)[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8
[2] 陈磊磊,全国高考I卷中化学与传统文化题的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