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倡导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营造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了解什么是物理,物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物理教学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且总结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和教学途径,找到一套比较优质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必要性;基本流程;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89
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以及时代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课程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科学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学习观念,使初中物理课程走向学生的生活。为了落实生活化的教学,初中物理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手段来探究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教学的第一要素,通过利用丰富的生活化素材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意义,降低物理教学的枯燥感,从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现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于如何真正地使用学到的知识没有正确的概念,难以在脑海当中勾勒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情景。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学会将物理知识和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有助于逐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经历,让学生学会动手和动脑,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机械化学习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生活化的教学不是特指某一个教学环节采取生活化的手段,也不是简单地应用生活中的教育素材,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采取符合学生认知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开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学习物理知识,并且最终将物理知识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总结为“生活——教学——生活”。
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参考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明确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找到能够链接物理学科和生活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强调使用信息技术、语言、实物等手段来创设展示生活现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进行迁移学习,从而将学生的直接经验改造为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效的课堂起始于成功的课堂导入,只有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课堂上,才能够使学生在整堂课上都保持较高的集中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产生于生活,因此,课堂导入也应当贯彻生活化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思考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的环节给学生提出了比较熟悉的问题:在晒衣服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做可以让衣服干的更快一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衣服晒干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我们在晾衣服时需要将衣服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样,在学生回答出了贴近的答案之后,笔者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水到渠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也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和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的媒体素材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这样的画面: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在用力地蹬车之后,自行车开始向前行驶,但是过一段时间,自行车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止。在视频播放完了之后,笔者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个视频中获得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这个人的蹬车动作使得自行车产生了运动,这样,虽然没有形成正确的描述方式,学生却在无形当中了解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给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生活化小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實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很多的物理实验,只是很少会认真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因此,利用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物理小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逐渐地改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比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吹纸条的小实验。首先让学生随便撕下一张纸,分成两半,之后将两片纸自由下垂,对着纸的中间去吹起,学生会发现原本以为纸会分开的现象没有发生,两张纸却紧紧地吸在了一起。这个现象很快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纷纷提出了各种想法,营造了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充满趣味性的故事、谜语等来展开课堂导入,增强物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让课堂变得喜闻乐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通俗化讲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物理知识有着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知识讲解时,需要讲解方式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使用通俗化的知识讲解方式,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包含物理概念的生活难题,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现并且总结出其中的物理概念。比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水塔问题来展开教学。假设小伟家住在6楼,小红家住在4楼,那么要将水塔建在几楼,这两家才能够有水?学生虽然对相关知识还不太了解,但是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很容易想到水是不能往高处走的,因此,水塔必须建设在6楼以上。这样,通过生活经验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案例来帮助学生总结物理规律。掌握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形成,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分析物理规律,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受的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物理规律来设计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总结出规律。比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举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老师的身高是170厘米,假设老师站在距离平面镜1.5米的位置,之后向着与镜子相反的方向走去,那么老师在镜子当中成的像高度可以怎么计算?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平面镜中成的像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样,通过让学生将物理规律与实际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达到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丰富物理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要积极应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增加物理课堂的亲切感,在生活当中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力”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力的性质,笔者使用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对这句俗语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产生力,就必须至少有两个物体。
总之,如何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着的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角度入手,实施生活化的知识讲解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去接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
3.练习生活化,巩固应用。
练习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延续性活动,并且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意义重大。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为了考试而布置练习题,而是应当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上,使用生活化的练习题目,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练习题的解决中逐渐地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见情景编成练习题,让学生对实际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巩固学生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密度”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静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静看到了以后,告诉妈妈自己可以帮助她来测量金项链的密度,从而知道这条项链的真假,那么小静使用的手段是什么呢?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代入感,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金项链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利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
教师可以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设计练习题。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按照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了解,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光现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注重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出发,设计了一些包含生活常识的问题,例如“在雨后的夜里,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可以怎么进行判断”等等,从而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去深化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物理学习观念的形成。
4.自制生活化教具。
初中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可以进一步缩短学生和物理学之间的距离,则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会更加理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自制生活化教具的角度上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来消除对学习物理的苦恼,探究科学的神秘感。这样,通过学生自制教具经验的增加,学生会在课堂上变得更加开放、自主,乐于大胆地进行发言,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比如,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来展开了实验。首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三个乒乓球,第一个乒乓球不做任何处理,第二个注入适量的水,第三个则注满水,之后再将三个乒乓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这样,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来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在教具的应用中自发地总结出知识,变得爱学、乐学,获得更好的学习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着的难、繁、偏等问题,加强教学内容与學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物理学科知识,而且可以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回归生态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出物理教育的内在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
[2]唐宇嘉.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柯敏得.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
[4]张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文轩初级中学,山东 聊城252000)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必要性;基本流程;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89
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以及时代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课程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科学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学习观念,使初中物理课程走向学生的生活。为了落实生活化的教学,初中物理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手段来探究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教学的第一要素,通过利用丰富的生活化素材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意义,降低物理教学的枯燥感,从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现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于如何真正地使用学到的知识没有正确的概念,难以在脑海当中勾勒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情景。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渐学会将物理知识和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有助于逐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经历,让学生学会动手和动脑,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机械化学习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生活化的教学不是特指某一个教学环节采取生活化的手段,也不是简单地应用生活中的教育素材,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采取符合学生认知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开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学习物理知识,并且最终将物理知识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总结为“生活——教学——生活”。
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参考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明确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找到能够链接物理学科和生活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强调使用信息技术、语言、实物等手段来创设展示生活现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进行迁移学习,从而将学生的直接经验改造为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效的课堂起始于成功的课堂导入,只有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课堂上,才能够使学生在整堂课上都保持较高的集中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产生于生活,因此,课堂导入也应当贯彻生活化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思考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的环节给学生提出了比较熟悉的问题:在晒衣服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做可以让衣服干的更快一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衣服晒干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我们在晾衣服时需要将衣服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样,在学生回答出了贴近的答案之后,笔者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水到渠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也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和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的媒体素材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这样的画面: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在用力地蹬车之后,自行车开始向前行驶,但是过一段时间,自行车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止。在视频播放完了之后,笔者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个视频中获得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这个人的蹬车动作使得自行车产生了运动,这样,虽然没有形成正确的描述方式,学生却在无形当中了解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给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生活化小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實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很多的物理实验,只是很少会认真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因此,利用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物理小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可以逐渐地改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比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吹纸条的小实验。首先让学生随便撕下一张纸,分成两半,之后将两片纸自由下垂,对着纸的中间去吹起,学生会发现原本以为纸会分开的现象没有发生,两张纸却紧紧地吸在了一起。这个现象很快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纷纷提出了各种想法,营造了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充满趣味性的故事、谜语等来展开课堂导入,增强物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让课堂变得喜闻乐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通俗化讲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物理知识有着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知识讲解时,需要讲解方式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使用通俗化的知识讲解方式,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包含物理概念的生活难题,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现并且总结出其中的物理概念。比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从生活中常见的水塔问题来展开教学。假设小伟家住在6楼,小红家住在4楼,那么要将水塔建在几楼,这两家才能够有水?学生虽然对相关知识还不太了解,但是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很容易想到水是不能往高处走的,因此,水塔必须建设在6楼以上。这样,通过生活经验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案例来帮助学生总结物理规律。掌握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形成,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分析物理规律,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受的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物理规律来设计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总结出规律。比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举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老师的身高是170厘米,假设老师站在距离平面镜1.5米的位置,之后向着与镜子相反的方向走去,那么老师在镜子当中成的像高度可以怎么计算?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平面镜中成的像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样,通过让学生将物理规律与实际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达到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丰富物理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要积极应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增加物理课堂的亲切感,在生活当中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力”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力的性质,笔者使用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对这句俗语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产生力,就必须至少有两个物体。
总之,如何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着的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角度入手,实施生活化的知识讲解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去接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
3.练习生活化,巩固应用。
练习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延续性活动,并且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意义重大。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为了考试而布置练习题,而是应当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上,使用生活化的练习题目,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练习题的解决中逐渐地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见情景编成练习题,让学生对实际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巩固学生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密度”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静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静看到了以后,告诉妈妈自己可以帮助她来测量金项链的密度,从而知道这条项链的真假,那么小静使用的手段是什么呢?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代入感,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金项链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利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
教师可以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设计练习题。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按照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了解,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光现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注重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出发,设计了一些包含生活常识的问题,例如“在雨后的夜里,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可以怎么进行判断”等等,从而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去深化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物理学习观念的形成。
4.自制生活化教具。
初中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可以进一步缩短学生和物理学之间的距离,则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会更加理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自制生活化教具的角度上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来消除对学习物理的苦恼,探究科学的神秘感。这样,通过学生自制教具经验的增加,学生会在课堂上变得更加开放、自主,乐于大胆地进行发言,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比如,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来展开了实验。首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三个乒乓球,第一个乒乓球不做任何处理,第二个注入适量的水,第三个则注满水,之后再将三个乒乓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这样,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来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在教具的应用中自发地总结出知识,变得爱学、乐学,获得更好的学习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着的难、繁、偏等问题,加强教学内容与學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物理学科知识,而且可以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回归生态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出物理教育的内在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
[2]唐宇嘉.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柯敏得.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
[4]张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文轩初级中学,山东 聊城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