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80后教师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地了解80后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为全区教师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引导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促进他们快速成长,2009年10月至12月,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80后教师专业发展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对全区“80后”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通过点面结合、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网络交流等方式开展,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4.6%。在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调研组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的统计处理和定性的分析研究。调研组认为,调研结果对促进80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较为典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问卷分析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调研组共设计了与80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关的问题36道,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职业态度、专业发展等方面。
  1.80后教师基本情况
  成长背景。在参与调查的80后教师中,有42%来自县级以上城市,30%来自农村,15%来自县城,13%来自乡镇。调研发现,在来自县城及县级以上城市的青年教师身上,80后一代的群体特征体现得更为充分、明显。
  政治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6%的80后教师已经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其余为共青团员。尚未入党的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这表明,80后教师在政治上有所追求。
  工作状况。约有48%的教师在学校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另外有30%的教师除一线教学工作,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还有15%的教师承担了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等兼职工作;超工作量及满工作量者占76%。这表明,80后教师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
  学历及职称。80后教师学历普遍较高,绝大多数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这说明这一群体的教师文化素养较高,基本功扎实,有着良好的后续培养基础。因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他们的职称普遍较低,绝大多数为中级或初级职称。
  2.80后教师的职业态度
  职业认识。有40%的人表示,“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挑战性”;有27%的人认为“教师的付出与所得不相当”;有28%的人表示教师是终身职业,无转行打算;有27%的人表示即使不做教师,也要从事和教育有关的行业。这说明,大多数80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只要工作环境比较理想,能够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并愿意作出努力。
  职业幸福感。有超过64%的人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看做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有50%的人对上班的感受是“满负荷工作,但觉得比较愉快”。这说明大部分80后教师工作负担虽重,但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职业,因而他们的工作状态很好,能够从学生的成长中找到职业的价值与成功。
  教育观念。48%的人认为,“以身作则,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师最大的教育责任,34%的人认为教育的责任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说明,80后教师对教育的职责认识非常清晰。同时,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教师重要的职责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被教师们放在次要地位。由此可见,80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要求比较一致。
  3.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知识与技能。调查中发现,80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认可度普遍不高:有77%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不够新颖;自我评价能“顺心工作、效果优良”的仅有17%;在教育技术方面,70%的教师经常使用PPT辅助教学。调研组在走访中也发现,80后教师对教师专业的“学科知识”普遍感到不自信;老教师也反映青年教师的知识面虽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强,但具体到专业知识尤其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却远远不如中老年教师。
  专业发展目标与水平。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自我定位比较高,30%的人希望自己能成为校级学科带头人,超过一半的人期望自己能成为更高一级的学科带头人或名师。这说明,大部分青年教师希望自己有更多被关注的机会,希望在业务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但是调研组发现,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层次较低:他们对专业发展理论了解不多,48%的人只是略有耳闻;他们参加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72.1%的教师只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且时间不足,每期外出学习在3天以内的占45%;他们参加的竞教竞技活动多为校级和区级,能参与到更高级别交流与比赛的不到8%;在教育科研方面,有32%的80后教师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55%的调查者只参与过校级课题研究,仅有5%的被调查者主持过校级及以上立项课题。
  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关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的调查中,80后教师选择超过半数的依次为:有效的业务培训缺乏;自身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收入低,生活压力大;教学任务重,杂事多,工作量大;学校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竞争激励机制不够。不少80后教师认为,学校的评价制度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过多地强调教学成绩,束缚了他们的教改尝试和创新,致使自己专业发展积极性降低。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缺少针对青年教师的奖励机制,因而不愿意在专业发展上花更多时间。同时,大部分80后教师对业务培训感到不满意,认为每次时间太短,信息量又太多,无法及时理解、吸收;并且培训理论性研究较多,学术研究较多,能够真正提高个人素质的学习性研究较少,培训系统性不强。
  二、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势与问题
  1.发展优势
  亲和力强,受学生欢迎。80后教师大多精力充沛,充满青春活力,而且不少人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还处在学生与教师身份转换的磨合期,所以更能理解学生,更易融入学生群体。有7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关系融洽”,这也说明80后教师在学生中很受欢迎。许多80后教师上课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后更能和他们用QQ、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此外,80后教师知识面广,上课时能引经据典、举一反三,很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在80后教师看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模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激情的讲解、热烈的讨论、精彩的PPT演示,不断翻新的教学模式……80后教师的课堂完全不同过去较为单调的模式。与手执教科书逐词逐句地分析与讲解相比,80后教师更愿意以独特创新的方法让学生领会教材内容。不管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新课程理念,他们都能很快接受,较快地由理论层面转入实践运用。他们推崇现代教育特别是后现代教育,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行为,诠释和践行着新课程、新理念。正是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创新精神,使他们往往能成为改革的先锋。
  个性张扬,思维活跃。80后教师的独立性使得其教学风格鲜明、突出。他们希望以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模式来做事,喜欢通过QQ、博客来展示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通过与好友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摸索出新的思路和办法,不少80后教师都有写博客的习惯,借助网络,以叙事和感悟的方式来敞亮心扉,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表达教育情思。
  2.存在的问题
  专业发展内驱力不强。有38%的80后教师表示,选择职业是父母的要求;还有不少人认为选择做教师仅仅是迫于严酷的就业压力;有28%的人表示,如果有更好机会,他们将会改行。这表明,部分80后教师的自身角色定位还不够明确,并非出于真诚热爱而从事教师行业,这对他们的专业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阻力。
  教学反思不够深入全面。调查表明,绝大多数80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课后,对教学策略、过程和效果的反思不够深入、全面,虽然60%的教师有反思的习惯,但很少能够自觉坚持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经验尚浅。80后教师常常遭遇教学困境。他们虽然激情洋溢,但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感觉乏力,有部分教师无力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90后”的学生在变化更加剧烈的社会环境里成长,大多反应敏锐,学习新事物能力很强,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远远超出了教师,加上他们大多性格独立,敢想敢问,有勇气有胆量,所以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突发奇想,主动提问,师生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面对学生的突然“进攻”,始料不及且毫无准备的80后教师往往会答不上来,他们中有的人有时会满脸通红、举止失常,有时甚至会“委屈”地掉泪,缺乏从容的应对策略和宽宏大度的胸襟。
  生活网络化,阅读习惯较差。在工作以外,65%的80后教师经常上网,在网上查阅资料、玩游戏、看新闻和影视作品,网络依赖度相当高。虽然网络让人不脱节于时代,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会让人在不停的复制、粘贴中养成懒惰的习惯,消磨创造性,甚至使人沉溺在无聊的消遣中不能自拔。传统阅读在80后教师身上体现不够,大多数教师阅读量偏小,而且单一。尤其是在专业阅读方面,往往只对学校提供的必读书有所涉猎,而很少主动阅读教育类著作。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每天与书本、练习本打交道,对“本本”有抵触情绪,所以业余时间更喜欢泡在音、形、声、色兼容一体的电视和网络里;二是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休闲方式的可选性越来越多,教师休闲时往往会把书本搁在一边,即使阅读,也多选择消遣性的报刊,很少去读名著、名篇;三是过度网络化的生活让大多数80后教师变得浮躁,习惯于快餐式阅读,而很少能静下心来潜心研读。
  对现实和未来充满焦虑。80后教师在五彩斑斓的社会中长大,太多的物质诱惑常常使他们在漫漫求索中迷失长远目标,缺乏执著追求。此外,他们还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多重压力:一方面要努力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一部分教师容易产生迷茫、麻木的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大多面临着人生的情感变化,有不少人背井离乡,工作、生活常有孤立无援之感;有些教师个人情感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工作与生活;还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要结婚生子,更会为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而焦虑;而现实生活中诸如买房、人情往来、赡养父母等问题,也让80后教师感觉难以面对和解决。这样的情绪必然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使他们紧张、焦虑,甚至有悲观厌世之感。
  三、对80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建议
  1.加强专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引领,指导80后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对于不少80后教师来说,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处于家庭中心地位,祖辈与父辈在物质方面给予了他们相当的满足。他们从事的工作却难以使家庭满足较高的期望,这往往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落差,让他们觉得被忽视,没有成就感,进而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实现,很容易造成职业认同度不高,并产生工作倦怠。
  80后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个人的努力,又需要用人学校的管理、引导,更需要研修机构的培训和培养。80后教师的教学热情需要调动和保持,教学经验需要习得和积累,教研能力更需要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为此,调研组认为,应该针对80后教师注重他人评价、渴望获得认可和尊重、希望得到认同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励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规划职业生涯,以实现专业成长。根据80后教师在专业发展目标、需要、优势、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学校及研修机构应鼓励和引导教师认真制订个人发展长期规划,继而制订短期成长计划,并通过发展性评价引导他们不断进行修订和调整,明确发展方向和领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主动发展对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
  2.强化课程建设,构建有利于80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运而生的各种培训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针对80后教师的特点,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调研组认为,应当特别重视教师个体的学科差异性,充分尊重并采用他们喜欢的学习交流方式。
  在培训内容上,结合教师专业特点以及从调研中反映出来的80后教师的需要,可以从四个方面层层递进。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训,包括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新课程理念。
  (2)分学科进行专业理论、技能知识培训,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特点、课堂观摩、问题研讨及理论培训结合。
  (3)教育科研理论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理论、行动研究法理论及操作体系、微型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操作培训、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等。
  (4)针对80后教师的心理焦虑、自我意识比较突出等特点,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及沟通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宜采取集中培训、分组研讨、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应当加强专业阅读和写作的培训。在集中培训时,应采取专家讲座、名师交流、课堂观摩、问题研讨、外出参观等多种方式,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渗透和活动参与相结合,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培训,加强现场互动,充分激发80后教师思考、交流的激情。在分散培训中,可采用推荐阅读书目、与名师结对、写教育博客、举办阅读沙龙、主题征文等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
  3.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让80后教师在集体和团队中激情成长
  80后教师往往在家庭里缺少兄弟姐妹,在学校里也很难有同伴好友,因此大多个性鲜明,孤独感较强。另一方面,教师虽然有集体生活的氛围,但真正面对讲台,面对学生时,也很容易由孤独感而产生紧张、焦虑。因此,把80后教师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共同的“磁场”和氛围里交流和探寻“成长路线图”,体验成长的激情和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组认为,根据80后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任教学科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可由学校或研修机构牵头,构建形式多样的合作共享、民主和谐的“80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推选专门的召集人,配备名优教师作为“引领者”,让“共同体”成员在召集人和引领者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问题研究、阅读交流等活动。以沟通、合作的方式,引导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合作学习;学校和研修机构不断跟踪、适时参与“共同体”的活动,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价,将有利于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
  4.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名师资源,带动和引领80后教师发展
  调研组发现,大多数80后教师都期望能够得到区域内名师面对面的帮助和指导,希望能多走进他们的课堂,多方面、多层次地接受他们的帮助,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促进自身成长。因此,在80后教师专业培训中,应当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尽可能让他们参与到区域性的研修活动和指导教师发展中来。
  调研组设想,对于80后教师专业培训,大体上可采用如下方式:一是选择部分名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二是组织名师和80后教师集中交流,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互动探讨;三是80后教师走进名优教师课堂,通过观摩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四是采用名师和80后教师结对的方式,面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一方面要求80后教师主动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名师也要承担一定的帮扶任务。通过这些形式,既能促进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能促进区域内名师的交流、研讨和专业发展。
  5.为80后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在制度支持和氛围营造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0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校本研修,这要求学校要注意做到四个方面:第一,学校应制订80后教师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引导80后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工作和研究;第二,对80后教师实行发展性评价,鼓励80后教师自主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修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促进自身发展,学校对进步比较大的80后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氛围,在有效的团队研修中促进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第四,为80后教师外出学习提供经费和时间上的保障,鼓励80后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
  区域层面的评价也往往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针对80后教师的长期培训,有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两种形式,对培训过程和效果的监控非常重要。因此,在集中培训时,要考核教师到位情况、参加交流情况,并要求教师写集中培训后的心得体会。对于分散的团队研修和自主研修,要查看团队研修记录,进课堂听课,看个人研修资料(包括阅读、上课、反思、参加活动、网络研修等)。就区域而言,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80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总结交流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培训机构再结合80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其他考核,进行发展性评价。对于在培训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要搭建平台,鼓励其纵向发展。
  总之,80后教师是目前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希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动力。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80后教师更是如此。调研组将在今后的专门培训工作中,进一步作认真细致的探索。
  
  本调研组成员包括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徐丽娟副局长,涪城区教师进修校魏先和校长、谢云副校长,邓剑、刘雄飞老师。调研报告由邓剑、刘雄飞执笔,谢云作最后的统整和修订。
  
  (责任编辑:朱蒙)
其他文献
叶澜教授说过:“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虽然化学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努力进行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天的化学教育仍难以令人满意,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涌起求知喜悦的化学课仍然不多。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笔者认为,只有引发学生急欲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过程中,给
《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  (美)艾米·戈德斯坦著 中信出版集团 ¥56.00  简斯维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好运百年来与通用汽车息息相关。当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而来时,简斯维尔的厄运也因通用汽车而起,简斯维尔人的生活迅速跟工厂一起停摆。作者艾米·戈德斯坦是《华盛顿邮报》一位资深的特约撰稿人,她凭借着自己在简斯维尔的深入采访和观察,还原了尊严的消逝和在希望中挣扎的人们。一位
别具特色的乡村农家乐线上线下相结合,展销直播促增收  “我为张掖‘妇’字号农特产品和妇女手工编织产品代言。绿色、有机、无污染是张掖农特产品的最大优势,勤劳聪慧的张掖妇女生产的农特产品品质好、口碑佳,编织的手工产品反映了张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是您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张掖市妇联主席王爱琴为“家庭网购节·巾帼来助力”专场直播带货活动预热宣传时这样介绍。2020年8月1
钱理群先生说:“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成为学生童年和青少年记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作为班主任,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孩子记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那又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其实,对于教育,对于班主任自身的发展,我们不缺乏大道理,而缺乏小常识,缺乏对常识的深度理解和坚持实施。因为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常识性问题。正如教育学者张文质所说:“所有教育的道理其实都很平实、浅近。”  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回顾课改三年多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情境创设“百态千姿”、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可以发现潜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别让“形式”晃了眼,莫被“假象”崴了脚!    一、棒杀不可取,捧杀更要不得    回首过
21世纪的作文教学应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不断更新发展的高效教学,教学过程应是自由、愉悦、系统的,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作文教学能力培养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而并非短视而功利的应试作文技巧训练。笔者研读《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中《穷理查德的年鉴》一课时,发现其中微型写作课的写作指导具体、训练样式多样,且特別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网络写作能力,对我
看到一位博主写了这么一件趣事:我和我外甥女每天早上都要涂脂抹粉。我上班早,她就会说:“你好漂亮啊,小姨。”她上班早,我就会夸:“你今天真好看啊,小女孩。”我们过得发自内心的和谐。  下面有人评论:我和我妈就是这样。上学的时候,她每天早上上班穿好衣服,都会问我好不好看。晚上,我俩还会去她的衣柜翻衣服,给她明天上班做搭配。  这些内容看得人心里甜甜的。哪个女人不爱美,不爱打扮?其实就等着你夸呢。  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而倍受关注。最初,我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分组管理,从每组中选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主要负责检查、督促组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向教师汇报检查结果及组员的学习情况,对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交由教师处理。尽管小组长检查时人人过堂,字字过目,汇报时分门别类地统计分析,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运作情况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在班级中形
2009年春天,《中国教师》杂志杜开启了第一届“诗声校园”征文活动,伴随着时光矫健的步履,在火热的夏天,应征稿件开始纷至沓来。而今却未有料及,在原本10月31日截稿的日子之后,依然有一些热心的校园文友殷来佳作。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对这次征文活动也进行了一定的回顾和思索。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教师》杂志举办“诗声”校园征文活动,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从心灵上、情感上关注并展现校园生活申的两大人群,尤其
我从教已近20个年头。做一名教师,是我大学毕业时自主自觉的选择,这种自主自觉的选择包含着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某种肯定的评价。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重中之重的是师德。首先,应当对师德有深入的认识。孙中山先生曾经用知行关系来总结人类的发展史,他说:人类早期时代是不知而行的时代,到了文明时代是行而后知的时代,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则是知而后行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理论便不会有正确的行动。我想在师德问题上亦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