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一提到物理这门学科,不少高中生都感到头痛,无论怎样下功夫成绩就是提不高,所以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激情。
如何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教师应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建设,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步,以及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通过课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只有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弹力”这节课时,为了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教师可以通过光杠杆的放大作用显示微小形变,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从而对该节课感兴趣,印象深,记得牢。
2.用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力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用牛顿管做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羽毛与铁片同时落在底部。老师由此可引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讲授。
3.利用实验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之前,教师不妨先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拿来一支玻璃棒,选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上讲台,让他们各持玻璃棒一端来比赛,看谁把棒拉过去。第一次交锋结果一般是男生取得“胜利”。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让女生胜过男生,再按照学生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表演(例如在男生手持的那端玻璃棒涂上一层机油)。第二次比赛的结果,毫无疑问将是女生获“胜”。一个小小的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想弄明白为什么,为讲解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多数情况下,我们用讲授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在课堂上特别是讨论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宁可牺牲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也要花时间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能随意泯灭,打击其积极性。
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如何证明呢?”有一同学提出用照相的办法,另一同学马上就问照相机应装在哪里?因此,我认为有时“课堂不必太像课堂”,只要学生的兴趣能够被激发,思维得以训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该讲的内容未能讲完,只要学生有兴趣,我们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或第二节课再补讲。这样做师生就彼此轻松了。
在讲“力的分解”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有两位大力士在为谁的力气大而争吵,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力气大,这时有一个过路的小孩对他们说,拿一根结实的长绳子来,我一个人可以拉动你们两个人。两位大力士当然不服,结果两位大力士失败了。你知道这个小孩是怎么拉动两位大力士的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获得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学生经过努力便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便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这样学生才能兴趣持久。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物理。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激情。
如何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教师应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建设,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步,以及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通过课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只有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弹力”这节课时,为了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教师可以通过光杠杆的放大作用显示微小形变,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从而对该节课感兴趣,印象深,记得牢。
2.用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力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用牛顿管做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羽毛与铁片同时落在底部。老师由此可引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讲授。
3.利用实验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之前,教师不妨先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拿来一支玻璃棒,选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上讲台,让他们各持玻璃棒一端来比赛,看谁把棒拉过去。第一次交锋结果一般是男生取得“胜利”。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让女生胜过男生,再按照学生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表演(例如在男生手持的那端玻璃棒涂上一层机油)。第二次比赛的结果,毫无疑问将是女生获“胜”。一个小小的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想弄明白为什么,为讲解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多数情况下,我们用讲授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在课堂上特别是讨论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宁可牺牲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也要花时间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能随意泯灭,打击其积极性。
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如何证明呢?”有一同学提出用照相的办法,另一同学马上就问照相机应装在哪里?因此,我认为有时“课堂不必太像课堂”,只要学生的兴趣能够被激发,思维得以训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该讲的内容未能讲完,只要学生有兴趣,我们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或第二节课再补讲。这样做师生就彼此轻松了。
在讲“力的分解”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有两位大力士在为谁的力气大而争吵,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力气大,这时有一个过路的小孩对他们说,拿一根结实的长绳子来,我一个人可以拉动你们两个人。两位大力士当然不服,结果两位大力士失败了。你知道这个小孩是怎么拉动两位大力士的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获得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学生经过努力便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便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成功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这样学生才能兴趣持久。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