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段衔接问题是中学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学衔接的好坏对于能否高质量、高规格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否全面提高学生外语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有效解决学段衔接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3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零起点,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受了英语学习。小学与中学外语课程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管教方式。小学老师主要采用精心呵护和管头管脚的方式,学生对老师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而中学教师更多的是采用检查督促,从小学的保姆式教学模式到初中的主动式教学模式的转换,让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2)教材内容。《牛津小学英语》和《牛津初中英语》虽然是同一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教材,但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教材内容在知识程度、能力要求和课程结构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3)学习方法。相当多的小学生习惯于“让老师搀着手走”,没有主动、自觉地学习英语,教材只是被用来查找词汇或句型的工具书。初中英语更注重对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归纳总结,更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基于这些差异,“中小衔接”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顺应小学生的特点,逐步引导他们适应中学的英语学习。
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笔者在2013年9月接手了新初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组织多种英语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
1.听力训练方面。
理想的英语课堂应是教师坚持全英文授课,让学生在英文环境中锻炼英语思维能力。但对于刚上初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全英文课堂环境往往会让许多同学乱了阵脚,不能理解老师的意思,容易对英语课产生厌倦感。因此笔者在一开始就把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常用的指令性语言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打印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在课余学习、理解,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几堂课下来,常用的句型学生基本能够听懂,教师也能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设计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版块中的听力任务明显比《牛津小学英语》Listen版块中的重得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利用早读课的部分时间增加听力训练,让学生从句子→段落→文章积累输入的内容,提高听力水平。对于这些补充听力材料的选择,突出了趣味性、真实性、梯度性和实效性,例如让学生听美国之声的VOA Special News。一开始听某条新闻的一句话概述,虽然学生对于一些生词不能理解,但不管是听懂几个单词还是一个词组,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名,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仍旧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能听到世界上最及时的英语时事新闻,甚至还能听懂一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慢慢地再给他们听新闻的细节,并要求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复述主要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2.语音模仿方面。
许多小学生进入初中时都存在语音、认读、朗读等方面的问题。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第一关。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进行频繁的听录音模仿、朗读等练习,让学生尽早过“语音关”,说出洋腔洋调的英语。但是《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上的文章篇幅有限,故事情节一般,学生仅模仿这些内容是不够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英语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关键要看学习内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春期前后,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正处于故事期和文学期。因此笔者挑选了《新概念英语Ⅱ》、《典范英语6》作为语音模仿的补充材料,这些故事中的语言鲜活纯正,原汁原味,由浅入深,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借助多媒体,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听录音模仿朗读20分种,一句一句模仿,准确地掌握单词的发音以及模仿语音语调,形成语感。通过模仿,绝大部分学生在平时朗读、课堂上说英语的时候很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同时,这些故事更体现了人文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对构筑学生的“内在精神”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规范书写方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笔者所在的城市中、高考都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这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现在很多初中老师发现,小学生的英文书写并没有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许多学生在书写英语作业时字迹潦草,乱涂乱改,很不规范。针对这个问题,在刚开学阶段,笔者要求每个学生练习书写规范的英文。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英文临摹字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喜爱的字帖进行临摹,每天坚持认真书写两页,老师认真查看、把关,及时规范学生的书写。跟小学时机械式的抄写单词不同,这样的练字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书写的英文一天天在变工整,变漂亮,学生感受到了美的享受。
4.文化知识拓展方面。
牛津英语文章篇幅短,内容涵盖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历史的自然习得,所以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得体性方面做得较差。如何改善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其一,拓展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知识。在学生学习交际用语时,适时拓展文化教育。例如在学打招呼时,中国人习惯问“吃了吗?”“上哪儿去?”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这时就要跟学生灌输东西方文化差异。其二,拓展语法中的文化知识。中英文语法中明显的不同是英文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这就涉及到主谓一致问题。如:My knife and fork is here.学生不能理解这里动词为什么用单数形式。事实上,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餐具,因此句中的谓语动词用is完全正确。这样的拓展,能降低语法难度,使枯燥的语法学习“故事化”。
二、创立英语社团,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初一新生好动、好胜、好表现,所以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展示“自我”,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笔者认为英语社团活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展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社团活动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展示英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方面的社团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笔者与备课组老师组织英语社团,认真设计导演、精心组织部署、及时总结反思,从而将教材还原到实践,将知识演绎成能力,使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教师的教、引与学生的学、用相辅相成。例如:针对新生练字开展“英文书写”比赛,学生展出的规范、工整的书写,正是他们努力的结果;“美文摘抄”比赛、“故事概要书写”比赛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句型结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典范英语”朗读比赛、“新概念英语”模仿比赛是对语音模仿的检验,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信心也增强了;“典范英语情景剧”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表演欲望,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另外,笔者认为赏识教育非常重要,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进步更要提出适当的表扬。所以每次活动中,笔者会尽可能多地设置奖项、发放获奖证书和奖品并及时向家长报喜。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其实每个人都有小小的虚荣心,当看到通过努力赢得的奖状和奖品时,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这时,学生会带着更多的热情去学习英语,而家长也会更配合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多身心还处于不成熟的少儿发展时期,他们顽皮、好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发现自己的英语老师发音特别地道流利时,学生自然会进行模仿;如果老师知识渊博,更会让学生崇拜,从而更加想学这门功课,增强对这门功课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的信心保持下去,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一是知识形象,如好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丰富的语言背景知识,纯熟的语法知识和对课本内容了如指掌,等等。二是授课艺术,教师对备课一定要严肃认真,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肢体语言丰富准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灵活;板书设计美观、工整、有条理,等等。三是尊重人格,以诚相待。老师应尽可能多接触学生,孩子们最喜欢能像朋友一样与老师相处,通过平等谈话、课堂提问等方式,学生会感受到老师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这样才能使学生因喜欢老师从而更加喜欢英语,激发进一步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克服对初中英语难度增加、要求提高、内容更多的惧怕和畏难情绪。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小学英语教学向初中英语教学过渡是一个创造过程,教学衔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快节奏的衔接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初一英语教师要根据初一新生的现状和自己教学研究的体会,用心激活教材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尽快掌握初中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沈雁.做好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的教学衔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09).
[2]谢桂湘.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探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09).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3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零起点,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受了英语学习。小学与中学外语课程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管教方式。小学老师主要采用精心呵护和管头管脚的方式,学生对老师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而中学教师更多的是采用检查督促,从小学的保姆式教学模式到初中的主动式教学模式的转换,让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2)教材内容。《牛津小学英语》和《牛津初中英语》虽然是同一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教材,但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教材内容在知识程度、能力要求和课程结构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3)学习方法。相当多的小学生习惯于“让老师搀着手走”,没有主动、自觉地学习英语,教材只是被用来查找词汇或句型的工具书。初中英语更注重对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归纳总结,更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基于这些差异,“中小衔接”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顺应小学生的特点,逐步引导他们适应中学的英语学习。
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笔者在2013年9月接手了新初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组织多种英语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
1.听力训练方面。
理想的英语课堂应是教师坚持全英文授课,让学生在英文环境中锻炼英语思维能力。但对于刚上初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全英文课堂环境往往会让许多同学乱了阵脚,不能理解老师的意思,容易对英语课产生厌倦感。因此笔者在一开始就把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常用的指令性语言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打印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在课余学习、理解,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几堂课下来,常用的句型学生基本能够听懂,教师也能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设计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版块中的听力任务明显比《牛津小学英语》Listen版块中的重得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利用早读课的部分时间增加听力训练,让学生从句子→段落→文章积累输入的内容,提高听力水平。对于这些补充听力材料的选择,突出了趣味性、真实性、梯度性和实效性,例如让学生听美国之声的VOA Special News。一开始听某条新闻的一句话概述,虽然学生对于一些生词不能理解,但不管是听懂几个单词还是一个词组,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名,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仍旧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能听到世界上最及时的英语时事新闻,甚至还能听懂一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慢慢地再给他们听新闻的细节,并要求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复述主要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2.语音模仿方面。
许多小学生进入初中时都存在语音、认读、朗读等方面的问题。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第一关。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进行频繁的听录音模仿、朗读等练习,让学生尽早过“语音关”,说出洋腔洋调的英语。但是《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上的文章篇幅有限,故事情节一般,学生仅模仿这些内容是不够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英语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关键要看学习内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春期前后,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正处于故事期和文学期。因此笔者挑选了《新概念英语Ⅱ》、《典范英语6》作为语音模仿的补充材料,这些故事中的语言鲜活纯正,原汁原味,由浅入深,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借助多媒体,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听录音模仿朗读20分种,一句一句模仿,准确地掌握单词的发音以及模仿语音语调,形成语感。通过模仿,绝大部分学生在平时朗读、课堂上说英语的时候很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同时,这些故事更体现了人文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对构筑学生的“内在精神”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规范书写方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笔者所在的城市中、高考都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这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现在很多初中老师发现,小学生的英文书写并没有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许多学生在书写英语作业时字迹潦草,乱涂乱改,很不规范。针对这个问题,在刚开学阶段,笔者要求每个学生练习书写规范的英文。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英文临摹字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喜爱的字帖进行临摹,每天坚持认真书写两页,老师认真查看、把关,及时规范学生的书写。跟小学时机械式的抄写单词不同,这样的练字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书写的英文一天天在变工整,变漂亮,学生感受到了美的享受。
4.文化知识拓展方面。
牛津英语文章篇幅短,内容涵盖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历史的自然习得,所以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得体性方面做得较差。如何改善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其一,拓展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知识。在学生学习交际用语时,适时拓展文化教育。例如在学打招呼时,中国人习惯问“吃了吗?”“上哪儿去?”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这时就要跟学生灌输东西方文化差异。其二,拓展语法中的文化知识。中英文语法中明显的不同是英文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这就涉及到主谓一致问题。如:My knife and fork is here.学生不能理解这里动词为什么用单数形式。事实上,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餐具,因此句中的谓语动词用is完全正确。这样的拓展,能降低语法难度,使枯燥的语法学习“故事化”。
二、创立英语社团,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初一新生好动、好胜、好表现,所以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展示“自我”,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笔者认为英语社团活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展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社团活动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展示英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方面的社团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笔者与备课组老师组织英语社团,认真设计导演、精心组织部署、及时总结反思,从而将教材还原到实践,将知识演绎成能力,使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教师的教、引与学生的学、用相辅相成。例如:针对新生练字开展“英文书写”比赛,学生展出的规范、工整的书写,正是他们努力的结果;“美文摘抄”比赛、“故事概要书写”比赛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句型结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典范英语”朗读比赛、“新概念英语”模仿比赛是对语音模仿的检验,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信心也增强了;“典范英语情景剧”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表演欲望,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另外,笔者认为赏识教育非常重要,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进步更要提出适当的表扬。所以每次活动中,笔者会尽可能多地设置奖项、发放获奖证书和奖品并及时向家长报喜。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其实每个人都有小小的虚荣心,当看到通过努力赢得的奖状和奖品时,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这时,学生会带着更多的热情去学习英语,而家长也会更配合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多身心还处于不成熟的少儿发展时期,他们顽皮、好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发现自己的英语老师发音特别地道流利时,学生自然会进行模仿;如果老师知识渊博,更会让学生崇拜,从而更加想学这门功课,增强对这门功课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的信心保持下去,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一是知识形象,如好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丰富的语言背景知识,纯熟的语法知识和对课本内容了如指掌,等等。二是授课艺术,教师对备课一定要严肃认真,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肢体语言丰富准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灵活;板书设计美观、工整、有条理,等等。三是尊重人格,以诚相待。老师应尽可能多接触学生,孩子们最喜欢能像朋友一样与老师相处,通过平等谈话、课堂提问等方式,学生会感受到老师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这样才能使学生因喜欢老师从而更加喜欢英语,激发进一步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克服对初中英语难度增加、要求提高、内容更多的惧怕和畏难情绪。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小学英语教学向初中英语教学过渡是一个创造过程,教学衔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快节奏的衔接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初一英语教师要根据初一新生的现状和自己教学研究的体会,用心激活教材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尽快掌握初中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沈雁.做好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的教学衔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09).
[2]谢桂湘.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探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