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世纪的西方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势态,各种流派和艺术思潮纷纷出现,表现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在表现派先驱梵高(1853-1890年)和精神领袖蒙克(1863-1943年)的作品中,透露着个性、情感与精神,情感色彩和主观表现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支撑和灵魂所在。
【关键词】 表现主义;梵高;《星月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表现主义产生背景、代表人物
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在表现主义之前,已经有许多的流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等,它们都有其各自风格。表现主义首先出现在德国,在当时它属于一种艺术运动,是一个有组织、有宣传的艺术社团。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曾经在艺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甚至在它的社团停止后,其思想和艺术手法依旧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时,不难发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许多艺术家对社会产生了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在他们的画布上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加上艺术家们想对古典艺术有所创新,借以走出写实手法的束缚。另外东方艺术的广泛流行对表现派艺术步伐的前进也起到一定影响。
代表画家有梵高与蒙克。
二、梵高和蒙克的创作与内心情感的关系
表现主义先驱梵高,他的一生是部传奇,更是一部英雄史诗。他的生,他的疯,他的死都与艺术纠缠在一起。他的艺术创作明白地告知世人他的内心情感。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1]。而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句预言。难道他真是位预言家吗?当然不是,他有的是对艺术的执着与狂热,而这份执着与狂热足以感动所有人。
绘画生涯只有十年的凡高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向日葵》、《鸢尾花》、《麦田飞鸦》……。梵高钟情于黄色,这一点从他的画面中体现了出来,就连他居住的房子也是黄色的。他住在阿尔的一段日子里,画了许多以黄色为基调的向日葵。在他的心中向日葵象征着光和热,有着像太阳一样的光芒,这也是他内心感情烈火的写照。梵高虽然在绘画路上进步神速,但是孤独、贫穷和日益衰落的身体始终折磨着他,同病魔作战,一直到阿尔悲剧的发生,他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下差点伤害了好友高更,他为自己的行为震惊,幡然悔悟的他导致割耳事件的发生。在此之前他画了一幅《梵高的椅子和烟斗》,在斜线的地板上摆着一张椅子,上面有一刻不离的烟斗和烟丝,却没有人。也许梵高预感到好友即将离开自己,他又将陷入孤独中。这幅画渗透着悲凉感,站在画前人们似乎看到了畫者落寞、孤寂的眼神。
命运总是爱作弄人,梵高病情加重,他无法像以前那样自如地创作。于是他住进了圣雷米医院接受治疗,在此期间,他趁病情好转时坚持画画,作品有、《星月夜》(1889,74x29cm)、《麦田飞鸦》等。《星月夜》(右图)中星星和月亮都旋转了起来,使近处的小村庄显得更加的寂静,哥特式的教堂直冲星空,与绿褐色似火焰般的树从大地深处向上生长,洋溢着画者的苦恼与烦闷。那种尊重自然而又与自然对抗,激情与冷静的重重矛盾体现了出来,梵高想在绘画过程中追求高于本身的东西,这个矛盾的载体使他一步步向崩溃的边缘靠近。病魔的缠身使他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这位表现主义先驱用他独有的方式告别了人世——画出告别,《麦田飞鸦》是他的最后之作。
他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仍保持着自持力,这种长期压抑的心理在梵高的画面中表现了出来,他的每根线条,每一笔色彩,每一个笔触,都是心灵的再现,都融入了他的喜、怒、哀、乐。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梵高。反之思考,假使他不是一个内心矛盾、感情丰富的人,那么那些画布上厚重的笔触,鲜亮犹如生命在跳舞的色彩是不会有的,也不可能出现的,那么现在的绘画宝库中就会少一笔财富,绘画史上也许就不会出现梵高这个名字了。
表现主义另一位精神领袖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也有人称他为德国表现主义之父,其作品常以夸张的形体来传达内心情绪的至高点。蒙克的绘画大致有两个阶段,早期作品表现内心孤独与苦闷,题材大都是疾病与死亡的,作品有《呐喊》、《生病的少女》、《青春期》等。他后期的作品画风有所改变,色彩逐渐鲜明,画面也充满了乐天精神。这与他在1908年病倒有关,他顿悟:他要挥别充满自虐苦闷的风格;挥别自我精神的探索和对黑暗灵魂的追求,他对现实世界及作品的处理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无论是早期风格还是后期的风格,都是蒙克内心情感的自我表述。
1900年他完成了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油画《生命之舞》(右图),画中展现了女性的三个阶段:青春期的女性;热恋中的成熟自觉的女性;中年孤寂的女性;画面左端面带微笑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象征着纯洁与自由。舞池中央一对恋人正在共舞,这是蒙克与女友美好回忆的投影。画面最右端一位身穿黑衣正凝视那对跳舞的佳偶的女人,也许正想着自己是不是多余的……孤独从他那充满苦闷的表情中传达了出来。这也是正在走向成熟的蒙克对生命与情感的思考。
蒙克较晚期的作品画风趋向乐观、自然,代表作有壁画《太阳》,这幅作品整个色彩华丽,赞扬了太阳给了万物能量,也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当二战的硝烟还未消散时,他已悄然而去,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他的绘画是一部生活史,一部自传体,就像一本日记一样记录了他所有的生活和感受,包括一些人知的和不为人知的。
三、结论
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绘画创作也不例外。我们应深入生活的本质,使艺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梵高与蒙克的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与他们把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分不开,他们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利用情感色彩和主观表现使他们的创作得到了升华,生活得到了丰富。当然绘画创作不是让我们去硬生生去照搬生活,而是高于生活,属于一种再创造。
在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情感色彩和主观表现具有支撑性作用,是灵魂性的存在。它们的作用得到体现,是因为表现主义之初就与人们试图创造一些比传统的古典艺术形式更能表达内心世界的表现方式有关。
参考文献
[1]选自《凡高生平与作品鉴赏》第十七章第一段,紫都,刘慕编著,远方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表现主义;梵高;《星月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表现主义产生背景、代表人物
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在表现主义之前,已经有许多的流派: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等,它们都有其各自风格。表现主义首先出现在德国,在当时它属于一种艺术运动,是一个有组织、有宣传的艺术社团。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曾经在艺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甚至在它的社团停止后,其思想和艺术手法依旧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时,不难发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许多艺术家对社会产生了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在他们的画布上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加上艺术家们想对古典艺术有所创新,借以走出写实手法的束缚。另外东方艺术的广泛流行对表现派艺术步伐的前进也起到一定影响。
代表画家有梵高与蒙克。
二、梵高和蒙克的创作与内心情感的关系
表现主义先驱梵高,他的一生是部传奇,更是一部英雄史诗。他的生,他的疯,他的死都与艺术纠缠在一起。他的艺术创作明白地告知世人他的内心情感。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1]。而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句预言。难道他真是位预言家吗?当然不是,他有的是对艺术的执着与狂热,而这份执着与狂热足以感动所有人。
绘画生涯只有十年的凡高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向日葵》、《鸢尾花》、《麦田飞鸦》……。梵高钟情于黄色,这一点从他的画面中体现了出来,就连他居住的房子也是黄色的。他住在阿尔的一段日子里,画了许多以黄色为基调的向日葵。在他的心中向日葵象征着光和热,有着像太阳一样的光芒,这也是他内心感情烈火的写照。梵高虽然在绘画路上进步神速,但是孤独、贫穷和日益衰落的身体始终折磨着他,同病魔作战,一直到阿尔悲剧的发生,他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下差点伤害了好友高更,他为自己的行为震惊,幡然悔悟的他导致割耳事件的发生。在此之前他画了一幅《梵高的椅子和烟斗》,在斜线的地板上摆着一张椅子,上面有一刻不离的烟斗和烟丝,却没有人。也许梵高预感到好友即将离开自己,他又将陷入孤独中。这幅画渗透着悲凉感,站在画前人们似乎看到了畫者落寞、孤寂的眼神。
命运总是爱作弄人,梵高病情加重,他无法像以前那样自如地创作。于是他住进了圣雷米医院接受治疗,在此期间,他趁病情好转时坚持画画,作品有、《星月夜》(1889,74x29cm)、《麦田飞鸦》等。《星月夜》(右图)中星星和月亮都旋转了起来,使近处的小村庄显得更加的寂静,哥特式的教堂直冲星空,与绿褐色似火焰般的树从大地深处向上生长,洋溢着画者的苦恼与烦闷。那种尊重自然而又与自然对抗,激情与冷静的重重矛盾体现了出来,梵高想在绘画过程中追求高于本身的东西,这个矛盾的载体使他一步步向崩溃的边缘靠近。病魔的缠身使他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这位表现主义先驱用他独有的方式告别了人世——画出告别,《麦田飞鸦》是他的最后之作。
他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仍保持着自持力,这种长期压抑的心理在梵高的画面中表现了出来,他的每根线条,每一笔色彩,每一个笔触,都是心灵的再现,都融入了他的喜、怒、哀、乐。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梵高。反之思考,假使他不是一个内心矛盾、感情丰富的人,那么那些画布上厚重的笔触,鲜亮犹如生命在跳舞的色彩是不会有的,也不可能出现的,那么现在的绘画宝库中就会少一笔财富,绘画史上也许就不会出现梵高这个名字了。
表现主义另一位精神领袖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也有人称他为德国表现主义之父,其作品常以夸张的形体来传达内心情绪的至高点。蒙克的绘画大致有两个阶段,早期作品表现内心孤独与苦闷,题材大都是疾病与死亡的,作品有《呐喊》、《生病的少女》、《青春期》等。他后期的作品画风有所改变,色彩逐渐鲜明,画面也充满了乐天精神。这与他在1908年病倒有关,他顿悟:他要挥别充满自虐苦闷的风格;挥别自我精神的探索和对黑暗灵魂的追求,他对现实世界及作品的处理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无论是早期风格还是后期的风格,都是蒙克内心情感的自我表述。
1900年他完成了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油画《生命之舞》(右图),画中展现了女性的三个阶段:青春期的女性;热恋中的成熟自觉的女性;中年孤寂的女性;画面左端面带微笑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象征着纯洁与自由。舞池中央一对恋人正在共舞,这是蒙克与女友美好回忆的投影。画面最右端一位身穿黑衣正凝视那对跳舞的佳偶的女人,也许正想着自己是不是多余的……孤独从他那充满苦闷的表情中传达了出来。这也是正在走向成熟的蒙克对生命与情感的思考。
蒙克较晚期的作品画风趋向乐观、自然,代表作有壁画《太阳》,这幅作品整个色彩华丽,赞扬了太阳给了万物能量,也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当二战的硝烟还未消散时,他已悄然而去,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他的绘画是一部生活史,一部自传体,就像一本日记一样记录了他所有的生活和感受,包括一些人知的和不为人知的。
三、结论
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绘画创作也不例外。我们应深入生活的本质,使艺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梵高与蒙克的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与他们把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分不开,他们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利用情感色彩和主观表现使他们的创作得到了升华,生活得到了丰富。当然绘画创作不是让我们去硬生生去照搬生活,而是高于生活,属于一种再创造。
在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情感色彩和主观表现具有支撑性作用,是灵魂性的存在。它们的作用得到体现,是因为表现主义之初就与人们试图创造一些比传统的古典艺术形式更能表达内心世界的表现方式有关。
参考文献
[1]选自《凡高生平与作品鉴赏》第十七章第一段,紫都,刘慕编著,远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