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有证据表明:我国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不容乐观. 本文以此为线索,具体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影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及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质疑;问题场;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在《数学的心脏》这篇文章中强调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匈牙利籍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 ”可见,学习数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猜测和质疑的机会,应该多问学生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问题场”中学会思辨.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与反思,总结以下几个策略:
一、引发质疑,“唤醒”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源于问题的“感知”,源于意识到问题. 而问题始于疑惑,疑惑产生于情境,情境是问题产生的“沃土”,是问题产生的“催化剂”. 因此情境的创设是使学生“有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也提出这样的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新课程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案例:二年级“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设计打电话订外卖这一情景:
请小朋友们先看一小段动画——小明的家在哪儿. 小明的爸爸妈妈中午不回家,小明想打电话订饭. 小明拨号后,说:“您好,我想订一个榨菜肉丝饭,谢谢!”
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小明没有告诉对方他家住在哪里.
师:说的非常好!小明没有告诉对方他家住在哪里,饭店怎么会送到呢?所以必须要让饭店确定你的位置,才能准确地把饭送到.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呢?我想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一个当餐厅的服务员,一个当小明.
(生表演)
师:表演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生活中怎样确定位置.
打电话订外卖这一情境,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 课的开始,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动画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看、演、评中体会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孩子到情境当中来探索数学问题,使孩子们反复经历现实生活,分析数据,整理数据,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活动质疑,“诱引”发现问题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 ”只有亲身经历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主线. 《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把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点,以数学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质疑,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以获得最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诱引”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案例:“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
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加以比划,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的各面再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在操作、探索、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初步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
知识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人们的直接经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尽可能的将教学设计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得以发展.
三、策略质疑,“激发”问题解决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质疑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案例:“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断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可以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学习“买卖东西”. 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通过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认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真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陪妈妈去超市购买物品,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 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正是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创设一个数学“问题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的训练,通过质疑提高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实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以逐步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生;质疑;问题场;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在《数学的心脏》这篇文章中强调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匈牙利籍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 ”可见,学习数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猜测和质疑的机会,应该多问学生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问题场”中学会思辨.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与反思,总结以下几个策略:
一、引发质疑,“唤醒”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源于问题的“感知”,源于意识到问题. 而问题始于疑惑,疑惑产生于情境,情境是问题产生的“沃土”,是问题产生的“催化剂”. 因此情境的创设是使学生“有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也提出这样的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新课程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案例:二年级“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设计打电话订外卖这一情景:
请小朋友们先看一小段动画——小明的家在哪儿. 小明的爸爸妈妈中午不回家,小明想打电话订饭. 小明拨号后,说:“您好,我想订一个榨菜肉丝饭,谢谢!”
师: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小明没有告诉对方他家住在哪里.
师:说的非常好!小明没有告诉对方他家住在哪里,饭店怎么会送到呢?所以必须要让饭店确定你的位置,才能准确地把饭送到.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呢?我想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一个当餐厅的服务员,一个当小明.
(生表演)
师:表演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生活中怎样确定位置.
打电话订外卖这一情境,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 课的开始,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动画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看、演、评中体会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孩子到情境当中来探索数学问题,使孩子们反复经历现实生活,分析数据,整理数据,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活动质疑,“诱引”发现问题
“听不如看,看不如做. ”只有亲身经历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主线. 《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把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点,以数学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质疑,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以获得最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诱引”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案例:“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
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加以比划,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的各面再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在操作、探索、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初步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
知识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人们的直接经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尽可能的将教学设计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得以发展.
三、策略质疑,“激发”问题解决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质疑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案例:“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断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可以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学习“买卖东西”. 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通过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认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真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陪妈妈去超市购买物品,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 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正是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创设一个数学“问题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的训练,通过质疑提高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实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以逐步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