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余弦(1993-),男,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法律硕士(在读),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十三届成员之一,曾远赴国家级贫困县支教一年。
我们认为,青春的梦,应趁着最美的光景在最好的年华里绽放。
2015年的夏天,怀着对大山的期待,我们一群年轻的支教伙伴从西南政法大学来到祖国西部陌生的贫困县——巫溪县。后经分配,我和另一位伙伴去往百步村尖山中学校任教。
初到这里,我对一切好奇,但又不适应。好奇,我的学生、村里的风景与各色样式的土豆菜品;不适应传道授业,也不适应这里孩子区别于城市孩子的质朴和与其年岁不符的别样成熟。拾起课本,我看着讲台下背直腰挺的学生们,一双双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心中动容,肩上不由沉了几分。
刚走出校园,我深知教育基础的重要性,本想要成为儿时梦想中那自带光环的和蔼老师,可迫切希望他们快快生长的我,慢慢地成了孩子口中那个凶凶的余老师。窃以为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胜任教学工作,可我站上讲台那刻才发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久久不得其法,而后幸得阅历丰富的老师指点,加之孩子们积极配合,一起改良课堂教学、增加互动、分配学习小组,点滴进步都是看得见的。很快,日子每天往复。每天六点二十五分的早自习,让我改掉晚睡晚起的毛病;与孩子们日渐频繁的交流,让我学会倾听和包容;每周的家访之路,让我学会感恩与理解。上课了,下课啦,改作业,评讲试题,维持课堂纪律,这一切是那么平凡而又充实。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我希望把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学习精神传达给我所教授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鼓励、启发他们,陪伴他们走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见证他们的成长。
我想我开始爱上这个地方了,好山、好水、好多可爱的孩子。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生活,“充实”二字确为恰当。我教授课程井然有序,开展公益活动也有条不紊,这样生活不会倦懒,亦是充实得当。
刚来服务地的时候,学校老师对我们团队开展公益活动不甚理解,问,“你们为什么要做公益?”我一般答,“因为我们是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公益活动是我们支教工作组成部分之一。”是的,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项目;山里的冬天应该是温暖的,于是有了众志成城的暖冬行动;聚合爱心公益组织,有了“小雨微爱”的巫溪公益之行;无父无母的孩子最为牵动我们的心,恰逢其时,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引进“拾穗行动”给饱受生活磨砺的事实孤儿们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家访之路,风景是美的,而心情更多的是沉重。我见过刚刚失去儿子的老婆婆,搂着外孙不住落泪;病重母亲强撑笑颜,拉着女儿的手与我们交谈;父母早逝的小男孩,端着白开水在夕阳的氤氲中冲我们微笑。不知不觉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我心中不断滋养生长。
时间不长,经历却是很多,我想人的心境会变化,大抵是因为亲历了些什么吧。如果那位老师再问我做公益的缘由,我想我会这么答,“试着去做一做,帮助一个人看看,你会感觉很快乐!”这就是理由。如果这个世界充满阳光,那么请你拥抱阳光。
光景转瞬,时光如歌,纵然不舍,一年归期将至,也到说再见的时候。许是我胆小,见不得别离的场面,逃一般的走了,可在回程的大巴上读完孩子们写给我的信,眼泪还是止不住往下落。感觉大学毕业就在昨天,然今天也要和这里说再见了,回望过去一年,想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揉碎在心间,生怕以后城市的喧嚣会将它淹沒。孩子们的纯净善良不断浸染、温暖着我,每次讲台下几十双干净热切的目光投来,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瞬间充斥进全身每一个细胞,不由得紧一紧心神,让自己清晰意识到他们的美好。感恩支教期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你们教会我很多很多,但此间最大的美好莫过于这里孩子们教给我的纯真质朴,两者融合,更是让我懂得,但凡为人师者、做教育的,没有捷径可循,只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深入教学一线,才能有所收获。
这里是巫溪的大山,美丽而又神奇,养育了无数辛劳善良的人们,滋生出只有祖辈天人们才有的天然人文底蕴。城里快节奏工作,这里慢悠悠生活;城里人与人是陌生的,这里相互之间没有不认识的;城里多的是灯红酒绿,这里最不缺是街坊邻里的欢声笑语。我相信沉醉浮华虚空的人爱上这里很容易,因为巫溪的大山有的只是纯粹。
山里人人皆为师者,一年不长,终生难忘,谢谢你们让我毕业。感恩,这片质朴土地上的人和事,让我成长、使我成熟;感恩,大山在这一年所赋予我的种种美好;感恩,我们十一位散落各地但守望相助的战友;感恩,在最美好的年华来到这里遇到最美好的你们。
我们认为,青春的梦,应趁着最美的光景在最好的年华里绽放。
2015年的夏天,怀着对大山的期待,我们一群年轻的支教伙伴从西南政法大学来到祖国西部陌生的贫困县——巫溪县。后经分配,我和另一位伙伴去往百步村尖山中学校任教。
初到这里,我对一切好奇,但又不适应。好奇,我的学生、村里的风景与各色样式的土豆菜品;不适应传道授业,也不适应这里孩子区别于城市孩子的质朴和与其年岁不符的别样成熟。拾起课本,我看着讲台下背直腰挺的学生们,一双双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心中动容,肩上不由沉了几分。
刚走出校园,我深知教育基础的重要性,本想要成为儿时梦想中那自带光环的和蔼老师,可迫切希望他们快快生长的我,慢慢地成了孩子口中那个凶凶的余老师。窃以为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胜任教学工作,可我站上讲台那刻才发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久久不得其法,而后幸得阅历丰富的老师指点,加之孩子们积极配合,一起改良课堂教学、增加互动、分配学习小组,点滴进步都是看得见的。很快,日子每天往复。每天六点二十五分的早自习,让我改掉晚睡晚起的毛病;与孩子们日渐频繁的交流,让我学会倾听和包容;每周的家访之路,让我学会感恩与理解。上课了,下课啦,改作业,评讲试题,维持课堂纪律,这一切是那么平凡而又充实。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我希望把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学习精神传达给我所教授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鼓励、启发他们,陪伴他们走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见证他们的成长。
我想我开始爱上这个地方了,好山、好水、好多可爱的孩子。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生活,“充实”二字确为恰当。我教授课程井然有序,开展公益活动也有条不紊,这样生活不会倦懒,亦是充实得当。
刚来服务地的时候,学校老师对我们团队开展公益活动不甚理解,问,“你们为什么要做公益?”我一般答,“因为我们是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公益活动是我们支教工作组成部分之一。”是的,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项目;山里的冬天应该是温暖的,于是有了众志成城的暖冬行动;聚合爱心公益组织,有了“小雨微爱”的巫溪公益之行;无父无母的孩子最为牵动我们的心,恰逢其时,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引进“拾穗行动”给饱受生活磨砺的事实孤儿们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家访之路,风景是美的,而心情更多的是沉重。我见过刚刚失去儿子的老婆婆,搂着外孙不住落泪;病重母亲强撑笑颜,拉着女儿的手与我们交谈;父母早逝的小男孩,端着白开水在夕阳的氤氲中冲我们微笑。不知不觉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我心中不断滋养生长。
时间不长,经历却是很多,我想人的心境会变化,大抵是因为亲历了些什么吧。如果那位老师再问我做公益的缘由,我想我会这么答,“试着去做一做,帮助一个人看看,你会感觉很快乐!”这就是理由。如果这个世界充满阳光,那么请你拥抱阳光。
光景转瞬,时光如歌,纵然不舍,一年归期将至,也到说再见的时候。许是我胆小,见不得别离的场面,逃一般的走了,可在回程的大巴上读完孩子们写给我的信,眼泪还是止不住往下落。感觉大学毕业就在昨天,然今天也要和这里说再见了,回望过去一年,想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揉碎在心间,生怕以后城市的喧嚣会将它淹沒。孩子们的纯净善良不断浸染、温暖着我,每次讲台下几十双干净热切的目光投来,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瞬间充斥进全身每一个细胞,不由得紧一紧心神,让自己清晰意识到他们的美好。感恩支教期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你们教会我很多很多,但此间最大的美好莫过于这里孩子们教给我的纯真质朴,两者融合,更是让我懂得,但凡为人师者、做教育的,没有捷径可循,只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深入教学一线,才能有所收获。
这里是巫溪的大山,美丽而又神奇,养育了无数辛劳善良的人们,滋生出只有祖辈天人们才有的天然人文底蕴。城里快节奏工作,这里慢悠悠生活;城里人与人是陌生的,这里相互之间没有不认识的;城里多的是灯红酒绿,这里最不缺是街坊邻里的欢声笑语。我相信沉醉浮华虚空的人爱上这里很容易,因为巫溪的大山有的只是纯粹。
山里人人皆为师者,一年不长,终生难忘,谢谢你们让我毕业。感恩,这片质朴土地上的人和事,让我成长、使我成熟;感恩,大山在这一年所赋予我的种种美好;感恩,我们十一位散落各地但守望相助的战友;感恩,在最美好的年华来到这里遇到最美好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