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后进生往往缺乏对于学习的信心且存在着心理落差感,小学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并对后进生多加鼓励,从而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被激发,最终使成绩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受制于各类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后进生是一支不可被忽略的群体。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印象中对于后进生的错误态度,转而以帮助后进生进步为主。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全体学生质量的目的。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后进生的原因分析入手,进一步提出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后进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障碍因素。对于后进生来说,往往会经常受到来自教师与家长的批评,从而感觉到很多失败的情绪与感受,极易有自卑心理产生,进而使其学习的信心越来越缺乏。同时后进生在日常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大,学习数学的兴趣只在一时,如果遇到一些难题就会马上失去学习兴趣,其学习动机不准确。除此之外,自信心的缺乏也会使其片面地认为自己有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二)学习习惯不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后进生通常缺乏积极性,其依赖心理极强,极少会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比如课后复习不认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前预习不够以及学习目标模糊等。后进生学习数学仅在课堂时间内,必然会造成成绩落后。
(三)学习方法不正确。后进生经常会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得不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比如三角形面积运算法则,对于后进生来说,仅仅记着公式,却无法将公式准确运用,经常会产生使用错误、忘记除2等行为。另外,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的一个体系,如果后进生在学习中无法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就会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步增加,会导致问题更多的积压起来,对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将造成重大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后进生转化措施研究
(一)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当代教育工作中,师生间的关爱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一个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与这个学科任课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小学生如果喜欢数学学科的教师,那么他就会对数学课产生兴趣,同时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主动、积极地接受。许多后进生由于在数学学习中屡屡受挫,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另外,教师还应关心他们的自尊心,在行为、言语中应注意对后进生的保护。
对教师来说,应了解每个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其能够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信心得以增强。
(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门抽象学科,数学的抽象、严谨与科学正是使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能够把抽象的数学课堂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就更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兴趣提升。比如,在“圆的面积”知识点讲解时,教师能够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个长方形展现出来,再借助动画演示对其进行拼接、剪切成为一个圆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形反操作成为一个长方形。借助整个演示、动手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长、宽、圆形半径、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推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除此之外,由于后进生自卑心理的存在,使其认为自身学习成绩无法取得进步。因此,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更需要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后進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的课堂形象,让学生能够接受自己,才能接受自己教授的学科知识,最终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先制定学习目标,并让后进生能够将这个目标当作动力。应以各学生个体差异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分别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目标,同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不合理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调整。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定的目标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时,就要及时修正,在刚开始的阶段,不宜制定过高的目标给后进生,应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目标完成时的成就感,并给予表扬与鼓励,逐渐养成其为自己定出学习目标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学习成为后进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另外,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也应注意难易结合,特别是在辅导后进生时,应督促其能够养成按质、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对于那些进步的后进生应给予充分的褒扬,对于进步慢的,则应戒急戒燥,应秉承着循序渐进原则,耐心辅导。后进生只有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才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得以增强,同时自觉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结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是他们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其中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涵盖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信心、学习兴趣等内容,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后进生转化的措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水平与素质。
参考文献:
[1]钟凤娇.后进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转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金玲娥.世无"朽木"不可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后进生.[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受制于各类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后进生是一支不可被忽略的群体。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印象中对于后进生的错误态度,转而以帮助后进生进步为主。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全体学生质量的目的。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后进生的原因分析入手,进一步提出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后进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障碍因素。对于后进生来说,往往会经常受到来自教师与家长的批评,从而感觉到很多失败的情绪与感受,极易有自卑心理产生,进而使其学习的信心越来越缺乏。同时后进生在日常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大,学习数学的兴趣只在一时,如果遇到一些难题就会马上失去学习兴趣,其学习动机不准确。除此之外,自信心的缺乏也会使其片面地认为自己有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二)学习习惯不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后进生通常缺乏积极性,其依赖心理极强,极少会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比如课后复习不认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前预习不够以及学习目标模糊等。后进生学习数学仅在课堂时间内,必然会造成成绩落后。
(三)学习方法不正确。后进生经常会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得不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比如三角形面积运算法则,对于后进生来说,仅仅记着公式,却无法将公式准确运用,经常会产生使用错误、忘记除2等行为。另外,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的一个体系,如果后进生在学习中无法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就会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步增加,会导致问题更多的积压起来,对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将造成重大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后进生转化措施研究
(一)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当代教育工作中,师生间的关爱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一个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与这个学科任课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小学生如果喜欢数学学科的教师,那么他就会对数学课产生兴趣,同时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主动、积极地接受。许多后进生由于在数学学习中屡屡受挫,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另外,教师还应关心他们的自尊心,在行为、言语中应注意对后进生的保护。
对教师来说,应了解每个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其能够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信心得以增强。
(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门抽象学科,数学的抽象、严谨与科学正是使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能够把抽象的数学课堂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就更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兴趣提升。比如,在“圆的面积”知识点讲解时,教师能够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个长方形展现出来,再借助动画演示对其进行拼接、剪切成为一个圆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形反操作成为一个长方形。借助整个演示、动手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长、宽、圆形半径、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推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除此之外,由于后进生自卑心理的存在,使其认为自身学习成绩无法取得进步。因此,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更需要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后進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的课堂形象,让学生能够接受自己,才能接受自己教授的学科知识,最终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先制定学习目标,并让后进生能够将这个目标当作动力。应以各学生个体差异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分别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目标,同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不合理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调整。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定的目标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时,就要及时修正,在刚开始的阶段,不宜制定过高的目标给后进生,应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目标完成时的成就感,并给予表扬与鼓励,逐渐养成其为自己定出学习目标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学习成为后进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另外,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也应注意难易结合,特别是在辅导后进生时,应督促其能够养成按质、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对于那些进步的后进生应给予充分的褒扬,对于进步慢的,则应戒急戒燥,应秉承着循序渐进原则,耐心辅导。后进生只有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才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得以增强,同时自觉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结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是他们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其中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涵盖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信心、学习兴趣等内容,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后进生转化的措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水平与素质。
参考文献:
[1]钟凤娇.后进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转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金玲娥.世无"朽木"不可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后进生.[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