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表达秘妙促进读写结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要把教学宗旨从了解“课文内容”转移到引导“语言表达上来。因此教师要潜心于文本引导学生在领悟文本表达秘妙的过程中从读学写促进读写结合。
  一、探寻遣词造句的秘妙,揣摩内化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特别是优美的语言更是学生习得的好范例。教师要发掘那些精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西湖》一课中有四个比喻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绷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如此精妙的语言,不仅准确而传神地表达出事物的形象之美,也使句子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触摸、品味文字。同是比喻句,但作者却用了“犹如”“像”“仿佛”“宛如”等不同的比喻词。这种遣词造句的范例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运用。教师可以先通过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使学生对比喻句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联系学过的课文找出相同类型的比喻句再一次加深印象最后实行迁移引导学生学着写两句打比方的句子把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2自然段,“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一段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在充分感受语言的表达秘妙后把“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一句擦去。引导学生“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教者这一“擦实在是妙。擦出了一片想象的空间擦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既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对课文进行了再创作。
  二、探寻构段方式的秘妙读中仿写
  小学阶段最常见、学生要掌握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式、递进式、承接式、并列式等。这些典型的构段方式,有很强的示范性,要让学生在读中仿写,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促进语言的迁移,提高语用能力。《恐龙》第2自然段:“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段落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是学生仿写的好范例。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当把段式结构的学习、感悟与模仿运用当作重点。就以上段落而言,可以分别设计“节日里街上真热闹“”秋天的菊花多姿多彩”等总述句让学生进行段式仿写,实现读写的迁移。
  三、探寻布局谋篇的秘妙,读中学写
  教材中蕴含着多种小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发掘这些表达秘妙,有利于循文路,导学路,并从读学写。《颐和园》一文作者先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再分别写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最后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条理分明、过渡自然。福建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在教学《颐和园》时,主要按三个板块推进教学:板块一,朗读露一手;板块二,写法学几招;板块三,练笔比一把。他深入浅出、图文结合,根据文本的表达秘妙,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既让学生欣赏到了祖国园林艺术瑰宝的美伦美奂,又巧妙的让学生学会从景点变化、景物顺序、景物特点三个方面写游记的方法。
  四、探寻描写手法的秘妙,以读促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发掘这些表达秘妙,领略其奇妙的技法,有助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品味那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再辅以适当的练习,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姥姥的剪纸》一课第2自然段,我们通过细读,可以发现,前一句这是正面描写,说明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但如果我们注意这句话的前半句与后半句,又会发现,前半句讲的是姥姥剪纸的材料很简单,半后句讲姥姥可以剪什么有什么,这是用对比手法,突出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后一句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又是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这段话的表达秘妙,就在于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应用。教学时,不能满足于领悟这些表达秘妙,还可以巧设训练点,如,“你姥姥神了,剪______像_____,剪____像___,剪只_____,剪只_____。”让学生通过联想练习,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读促写。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阅读教学推进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即大问题就是“领”。梳理提炼出具有明确指向的大问题,不仅对于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表达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一、研究课文题目,提炼全局性问题  文章题目一向是教学的关注点,但教师往往都是在教学初始阶段进行解题,以引起阅读期待。其实,许多文题对深入解读文本起到不可
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飞扬  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环境、情感氛围的营造,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尽可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之感到亲近。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过人的才智,具备丰富的才情。  除此之外,教师应关爱每位学生。事实证明,热爱学生才能被学生所爱。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
王春艳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一课,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言语形式的揣摩高度融合,和谐统一,带领学生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阵清风,对大家有一定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教学片段】  师: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样写的角度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谁发现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课改以来,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争论去进行教学,对其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有了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认识课堂争论的意义  1.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封闭系统,教与学是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看上去平稳,但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非自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课堂争论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能
阅读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品味文本中的情味,构筑起“情感场”?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情感元素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去。  一、创设情境,情感参与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我经常利用情态语言激情,以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激情故事、悬念等创设情境,让情景剧表演“入情”,促使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