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学习的目标与教育建议体现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统一。它要求儿童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三者是紧密结合的。
一、形成科学的态度
案例中孩子探究的对象是两只可爱的活生生的兔子,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体。所谓科学的态度,首先要遵循动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珍爱生命,不可随意拿動物做活体实验。案例中教师同意孩子带各类食物来尝试喂兔子,验证孩子各种未经思考和判断的天马行空的猜想,这显然背离了科学的态度,势必引起兔子生病或死亡。一旦饲养的兔子死亡,孩子必然会伤心,这样既得不出实验结果,又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鲜活生命的消逝也令案例中的教师耿耿于怀,本想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却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如果想让孩子站在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角度进行科学探究,那么教师就要给予良好的示范。今天教师允许孩子们胡乱地喂养兔子,日后孩子们也可能会随意地喂养其他动物,随意地开展其他“研究”。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示范,孩子可能会对科学探究产生误解,这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热情。教师要做的是树立榜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探究。比如,对待孩子带来的兔子,教师首先要带动孩子去欣赏它、爱护它,然后引导他们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观察、研究。
二、掌握科学的方法
要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兔子,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自己先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兔子的品种、饲养方法、生活习性、喂养注意事项、病例症状等。如果教师掌握了兔子的食性及其生理机制,一旦出现类似案例中兔子能不能吃淀粉类食物、能不能吃肉等讨论,教师就能参与其中,适时引导孩子思考人与动物的不同,了解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区别等,这样孩子就会思考哪些食物适合拿来喂兔子,哪些食物不能喂,因为谁都不愿意看到可爱的兔子生病或死亡。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从探究兔子的食性转向关注兔子的叫声、动作、情绪、习性等,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帮助和引导孩子收集有关兔子的书籍、图片、视频等,了解有关兔子的基本知识并和同伴互相学习;另一方面提供机会引导孩子观察兔子,用图画或符号记录多次观察的结果,围绕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并寻求答案。
总之,在开展关于动物的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与引导,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江苏东台市幼儿园 顾 晶)
一、形成科学的态度
案例中孩子探究的对象是两只可爱的活生生的兔子,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体。所谓科学的态度,首先要遵循动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珍爱生命,不可随意拿動物做活体实验。案例中教师同意孩子带各类食物来尝试喂兔子,验证孩子各种未经思考和判断的天马行空的猜想,这显然背离了科学的态度,势必引起兔子生病或死亡。一旦饲养的兔子死亡,孩子必然会伤心,这样既得不出实验结果,又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鲜活生命的消逝也令案例中的教师耿耿于怀,本想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却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如果想让孩子站在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角度进行科学探究,那么教师就要给予良好的示范。今天教师允许孩子们胡乱地喂养兔子,日后孩子们也可能会随意地喂养其他动物,随意地开展其他“研究”。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示范,孩子可能会对科学探究产生误解,这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热情。教师要做的是树立榜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探究。比如,对待孩子带来的兔子,教师首先要带动孩子去欣赏它、爱护它,然后引导他们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观察、研究。
二、掌握科学的方法
要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兔子,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自己先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兔子的品种、饲养方法、生活习性、喂养注意事项、病例症状等。如果教师掌握了兔子的食性及其生理机制,一旦出现类似案例中兔子能不能吃淀粉类食物、能不能吃肉等讨论,教师就能参与其中,适时引导孩子思考人与动物的不同,了解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区别等,这样孩子就会思考哪些食物适合拿来喂兔子,哪些食物不能喂,因为谁都不愿意看到可爱的兔子生病或死亡。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从探究兔子的食性转向关注兔子的叫声、动作、情绪、习性等,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帮助和引导孩子收集有关兔子的书籍、图片、视频等,了解有关兔子的基本知识并和同伴互相学习;另一方面提供机会引导孩子观察兔子,用图画或符号记录多次观察的结果,围绕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并寻求答案。
总之,在开展关于动物的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与引导,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江苏东台市幼儿园 顾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