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ra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以下是本人对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明确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多年,它在语言教学的许多方面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子”和“高分低能”都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成效不大。
  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语言习惯。然而,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有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新教材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
  (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3)增加阅读和写的量。教师可适当的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四、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从本质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体系,前者是知识体系,后者则为交际体系。语言知识注重于学生对语言方面的掌握,比如语音、语法、词汇等,后者则重视学生对听说读写的训练,并进行这些方面的技巧训练。前一种体系的观念影响我国语言教学许多年,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形成恶性循环。尽管一些学校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但也只是效果甚微。其实,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建立在熟练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特殊调节税种,消费税体现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起着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抑制超前需求,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作用.现行的消费税制经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已经有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
期刊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近10多年来,西南水电资源开发卓有成效.但西南地区特殊地质构造背景和高山峡谷地貌特征,高地应力环境下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问题突出,使得西南地区
期刊
期刊
农村的法制发展是法制社会的重要环节,由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式,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的法制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法律的普及,来提高农村整体法制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就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会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本文认为他们由于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甚小,久而久之,便有轻视
本文主要叙述了故意毁坏财物案件的特点及对该类案件证据的收集方法,通过对发现证据和提取证据方法的理论阐述,为证据收集人员的证据收集实践工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
产学互动式会计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以对院校、行业、企业所占有教育资源及教育环境的利用为手段,培养能够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教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增多,违法犯罪分子逐渐将目光转向油田企业,近年来偷盗油田物资、偷窃油品、打砸抢、破坏油田机器设备等恶劣行为屡禁不止,已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