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实践,它是音乐艺术的纲领、灵魂。
关键词:音乐艺术;实践;纲领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1 -01
实践是一切艺术的纲领。“纲领”它既是一个名词,更是纲领和丰富、拓展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动词。在“在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在音乐艺术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市场化会极大地促进音乐艺术的繁荣、兴旺、传播和发展。但是,如何认识、适应“中国特色”条件下音乐艺术特殊性——唯有实践。
特殊性之一:自觉意识下的声音构成物质材料的艺术。
实践是人类音乐艺术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只有在自觉意识下的“声音”才能构成物质材料艺术,才是审美主体的使然。当我们在说一种艺术美或一部艺术作品美的时候,首先是针对构成这种艺术或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而言的,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音乐得到空前多元化发展。但我们说音乐美,首先是指音乐的声音美。任何一种艺术作品,它给人的印象总是从构成它的物质材料开始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艺术。当然,这些“材料”有高低、强弱、音色等特性。作曲家应用这些“材料”创作出音乐作品来反映我们的生活,表演家用它来表现音乐作品,欣赏者必须通过它才能感受音乐作品,因此说声音是体现人类自觉意识下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以二胡教学为例,学习者都要从空弦开始学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二胡教材把这部分练习曲叫做“空弦练习”,但近些年出版的一些教材中,却改变成为“空弦音练习”,虽然只有一字的变化却体现了教学实践中人性、人格理念的变化,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发音放在首要的位置。教材中指出,当二胡发出噪音时说明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大,速度过慢,当二胡发出虚音时说明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小,速度过快。只有当右手运弓力度速度协调时,发音松弛而圆润,琴弦和琴筒有共振的感觉。并要求学生随时注意聆听和感觉发音状态。
特殊性之二:科学化听觉感知领略音乐艺术灵魂。
实践是音乐艺术听觉自我发现和创新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依赖人们用听觉来感知的,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 歌唱者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情感表达是否动人,演奏者要用听觉辨别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清楚、富有感情。舞蹈者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感知音乐的节奏和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起舞,才能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用动作来表达情感。音乐欣赏者则更需要用听觉去感知、想象,去领悟和理解音乐。显然,“听”是音乐的一切前提,没有了听,一切音乐元素都无从谈起。在如何指导学生练琴方面,为了提高练琴效率,我对学生提出4个要求:1、准确,是指练习中要做到音准、节奏准、演奏法准确、科学、合理。2、清楚,不论快、中、慢乐段,都要做到字字清楚、句句清楚。3、表情,要体会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的音乐情绪,注意音乐中轻重缓急的变化,不能呆板、平淡。4、速度,在完成以上3点要求后就要有速度要求,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实践证明,以上要求在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做到以上的每一点都离不开听,听的越清楚问题就会发现越早、越准确,解决起来也就越方便。
特殊性之三:音乐表演成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二度创作。
实践是音乐表演典型提炼的主体。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它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因为记录音乐的乐谱,不同于语言文字,它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除少数专业音乐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乐谱产生内心听觉外,广大的音乐听众是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审美体验的,即使是音乐专业人士也不能仅仅靠乐谱来欣赏音乐,因此,音乐是离不开表演的艺术。表演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好的表演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平庸的表演会使前期的创作工作毁于一旦。《天鹅湖》是一幕四幕的芭蕾舞剧,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和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只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因此说,音乐是需要表演实践的艺术。而且表演环节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特殊性之四:一千个“汉姆雷特”形象表现同一个性感主题。
实践是“七情六欲”人性化、个性化的人文释放。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每当我们耳边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样的旋律时,无数先辈与侵略者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镜头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坚定、坚强、勇敢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同仇敌忾的民族情感。又如,我们在聆听《二泉映月》时,琴音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旋律里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苦难人生的哀叹、抗争与无奈。我们便会想到那位用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透的老艺人—阿炳,这琴声不正是他人生的写照和内心世界的表白吗!难怪小征泽尔说:这种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音乐是以声音为构成材料的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在音乐学习实践中,我们要用哲学、美学指导实践,要联系社会意识形态实际,充分尊重、发展音乐艺术特殊性,遵循它的艺术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使我们学习事半而功倍,在理性中“阳春白雪”。
关键词:音乐艺术;实践;纲领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1 -01
实践是一切艺术的纲领。“纲领”它既是一个名词,更是纲领和丰富、拓展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动词。在“在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在音乐艺术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市场化会极大地促进音乐艺术的繁荣、兴旺、传播和发展。但是,如何认识、适应“中国特色”条件下音乐艺术特殊性——唯有实践。
特殊性之一:自觉意识下的声音构成物质材料的艺术。
实践是人类音乐艺术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只有在自觉意识下的“声音”才能构成物质材料艺术,才是审美主体的使然。当我们在说一种艺术美或一部艺术作品美的时候,首先是针对构成这种艺术或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而言的,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音乐得到空前多元化发展。但我们说音乐美,首先是指音乐的声音美。任何一种艺术作品,它给人的印象总是从构成它的物质材料开始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艺术。当然,这些“材料”有高低、强弱、音色等特性。作曲家应用这些“材料”创作出音乐作品来反映我们的生活,表演家用它来表现音乐作品,欣赏者必须通过它才能感受音乐作品,因此说声音是体现人类自觉意识下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以二胡教学为例,学习者都要从空弦开始学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二胡教材把这部分练习曲叫做“空弦练习”,但近些年出版的一些教材中,却改变成为“空弦音练习”,虽然只有一字的变化却体现了教学实践中人性、人格理念的变化,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发音放在首要的位置。教材中指出,当二胡发出噪音时说明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大,速度过慢,当二胡发出虚音时说明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小,速度过快。只有当右手运弓力度速度协调时,发音松弛而圆润,琴弦和琴筒有共振的感觉。并要求学生随时注意聆听和感觉发音状态。
特殊性之二:科学化听觉感知领略音乐艺术灵魂。
实践是音乐艺术听觉自我发现和创新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依赖人们用听觉来感知的,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 歌唱者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情感表达是否动人,演奏者要用听觉辨别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清楚、富有感情。舞蹈者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感知音乐的节奏和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起舞,才能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用动作来表达情感。音乐欣赏者则更需要用听觉去感知、想象,去领悟和理解音乐。显然,“听”是音乐的一切前提,没有了听,一切音乐元素都无从谈起。在如何指导学生练琴方面,为了提高练琴效率,我对学生提出4个要求:1、准确,是指练习中要做到音准、节奏准、演奏法准确、科学、合理。2、清楚,不论快、中、慢乐段,都要做到字字清楚、句句清楚。3、表情,要体会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的音乐情绪,注意音乐中轻重缓急的变化,不能呆板、平淡。4、速度,在完成以上3点要求后就要有速度要求,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实践证明,以上要求在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做到以上的每一点都离不开听,听的越清楚问题就会发现越早、越准确,解决起来也就越方便。
特殊性之三:音乐表演成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二度创作。
实践是音乐表演典型提炼的主体。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它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因为记录音乐的乐谱,不同于语言文字,它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除少数专业音乐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乐谱产生内心听觉外,广大的音乐听众是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审美体验的,即使是音乐专业人士也不能仅仅靠乐谱来欣赏音乐,因此,音乐是离不开表演的艺术。表演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好的表演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平庸的表演会使前期的创作工作毁于一旦。《天鹅湖》是一幕四幕的芭蕾舞剧,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和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只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因此说,音乐是需要表演实践的艺术。而且表演环节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特殊性之四:一千个“汉姆雷特”形象表现同一个性感主题。
实践是“七情六欲”人性化、个性化的人文释放。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每当我们耳边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样的旋律时,无数先辈与侵略者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镜头便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坚定、坚强、勇敢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同仇敌忾的民族情感。又如,我们在聆听《二泉映月》时,琴音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旋律里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苦难人生的哀叹、抗争与无奈。我们便会想到那位用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透的老艺人—阿炳,这琴声不正是他人生的写照和内心世界的表白吗!难怪小征泽尔说:这种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音乐是以声音为构成材料的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在音乐学习实践中,我们要用哲学、美学指导实践,要联系社会意识形态实际,充分尊重、发展音乐艺术特殊性,遵循它的艺术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使我们学习事半而功倍,在理性中“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