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西方的和前苏联的智能观与我国古代的智能观进行了比较,对智能问题做了一番较系统的考察。认为为了揭示智能概念的实质,既要考察其外部关系,也要剖析其内部结构,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类是地球上最可宝贵的“万物之灵”,高高雄踞于自然界一切生物之上。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科学文化,不断揭示着物质世界的奥秘,开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领域和行动领域。人类靠什么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和调节自己的主观活动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成为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呢?靠的主要是不断发展着的人类自己的智能。
智能一词有多种涵义,归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智能等同于智力或能力。这反映在西方的智力心理学或前苏联的能力心理学之中;一种是把智力与能力结合起来,是二者的总称。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看法。本文旨在从两种观点的比较中对智能问题做一番较系统的考察。
一、西方及前苏联的智能观
(一)西方的观点
关于智力与能力的关系,西方又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包容说。即认为智力包含有多种多样的能力,各种能力是智力的组成因素。如西方传统智力因素论和结构论,以及现代的智力三元论和多元论,都倾向于持此种看法。一是等同说。即认为“智力就是的能力。”如说智力就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或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文着重探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八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1)语言文字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2)数学逻辑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幾种职业。
(3)视觉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4)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5)音乐旋律智能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6)人际关系智能
是指识别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是特别需要人际关系智能的几种职业。
(7)自我认知智能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8)自然观察者智能。用于对各类事物观察辨别。就是通常所说的观察能力。
加德纳还特别指出,在人们身上,各种智能的水平及其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据此可以提出两种假设:一是“非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一是“当代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正因为这样,在学校教育中,就必须从课程、方法(教学与学习的)与评估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便名副其实地开展因材施教。
(二)前苏联的观点
前苏联的观点可称为从属说。它认为能力是一个上位概念,而智力则其下位概念;能力包含着智力,智力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它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这一般能力就是智力。
二、我国古代的智能观
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智能心理思想,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智能观。我们所说的智能心理思想的“智能”,不是指智慧之能(量) ,而是智力与能力结合或统一的简称。我国古代的观点既不同于西方,也有别于前苏联,具有自己的特色,可称之为智力与能力相对独立论,简称智能独立论。
这一智能观认为,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国古代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孔子。他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智能水平与特点的考察,就是区别开来进行的。孟子的“良知良能”说,肯定了智能各自独立的性质。但孔孟的这一智能思想还不十分明确,而明确提出者应归功于荀子。如前所引,他的“知有所合谓之智”、“能有所合谓之能”两个命题,便为智能相对独立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后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奉行这一观点。如《淮南子·主术训》云:“智欲员(圆) 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王充说:“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论衡·定贤》) 此二者显然都是智力与能力并举的。刘劭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更加明显,他既有智力类型的划分,也有能力类型的界定。
唐宋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或言智,或言才(偏重才能) ,智能相对独立论的思想不大明显。在明清时期,论及智能独立论者主要有:王廷相说:“人为万物之灵,厥性智且才,穷通而已。”(《王氏家藏集·乌生八九子篇》) 认为人性中具有智力和才能,因而能“穷通”事理。唐甄云:“三德之修,皆从智入;三德之功,皆从智出。”又说:“性之无不能者,别谓为才。”(《潜书·性才》) 这显然是把智与能(才能) 分开来考察的。而王夫之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思想则最为系统、最为丰富,可以说他是我国古代这一智能心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如前所述,智能独立论有两个主要内涵,一是智与能的区别,一是智与能的联系。王夫之对此二者都有独到的见解。就前者看,他认为智为认识潜能,即潜在的认识能力;能是实践潜能,即潜在的实践能力。智乃“知”,系“耳力”、“目力”、“心思”对外界的了解并获得成功,属于认识活动;能为“用”,即作用于外部世界并取得效果,属于实际活动。智“无迹”,具有内隐性;能“有迹”,具有外显性。就后者看,他认为智与能互为基础、互为条件,即所谓“知其然”,才会使“其能然”;“知无迹,能者知之迹”。智与能相互依存、同功并用,即所谓“智能相因,不知则亦不能”,“知能同功而成德业”。智与能相互转化、共同提高,即所谓“困而后辨之”(能转化为智) ,“缘视听以为之”、“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智转化为能) 。
同上述西方的和前苏联的智能观相比,我国的智能独立论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在理论上,它可以澄清智力与能力两个概念的混淆局面,有助于揭示智力与能力的性质。无论西方的包容说和等同说,还是前苏联的从属说,都是把智力与能力混在一起,不是说智力包含能力,就是说能力包含智力,难以使人们了解智力与能力真面目。智能独立论则不然,它将二者分别开来加以考察,就容易使人们把握智力与能力的实质。
(二)在实践上,它可以克服重此轻彼或重彼轻此的片面性,有助于将智力与能力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和培养。如果按照西方的智能观,既然智力包含能力,那就会以为智力发展了,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而就会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果按照前苏联的智能观,既然能力包含智力,那就会以为能力提高了,智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而就会忽视对智力的培养。我国的智能观则不然,既然能力与智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那就应当对二者同样加以重视,即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能力与智力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三)智力独立论比较合乎客观实际。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即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很高,其能力水平却不一定有那么高;同样,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很高,其智力水平也不一定有那么高。例如:一个学习好、智力高的学生,他的组织、交往、实践等能力就可能较差;同样,一个善于交往、活动能力很强的学生,其学习、智力却可能一般。据此,在教育工作中,就应当在注意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其能力;同样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其智力,以便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两种观点的比较
我国古代的智能心理思想,就其主要倾向说,是从智力或能力的外部关系去揭示其实质的。就是说,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很少从智力或能力的内部结构去探讨智能问题。
西方现代智力心理学如多元智力理论乃至苏联的能力理论则正好与我国古代相反,就其主要倾向说,是从智力或能力的内部结构去揭示其实质的。就是说,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必须通过对智力或能力内部结构的剖析,才能了解智力与能力的性质。现代智力心理学家不大重视从智力或能力的外部关系去考察智力与能力的问题。
我们认为,为了揭示任何一个概念的实质,既要考察其外部关系,也要剖析其内部结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智力心理学与我国古代智能心理思想就具有互补的性质。即是说,在智力或能力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就应当把考察外部关系与剖析内部结构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潘菽(主编).人类的智能[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燕国材.智力因素与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燕国材.我国古代智能观的现代诠释[J].心理科学,2004.
[4]燕国材.我国的一种有特色的智能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
[5]燕国材.我国古代智能观的现代诠释[J].心理科学,2004.
(作者簡介:陈巧英(1979.8-),女,江西九江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师。)
人类是地球上最可宝贵的“万物之灵”,高高雄踞于自然界一切生物之上。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科学文化,不断揭示着物质世界的奥秘,开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领域和行动领域。人类靠什么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和调节自己的主观活动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成为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呢?靠的主要是不断发展着的人类自己的智能。
智能一词有多种涵义,归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智能等同于智力或能力。这反映在西方的智力心理学或前苏联的能力心理学之中;一种是把智力与能力结合起来,是二者的总称。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看法。本文旨在从两种观点的比较中对智能问题做一番较系统的考察。
一、西方及前苏联的智能观
(一)西方的观点
关于智力与能力的关系,西方又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包容说。即认为智力包含有多种多样的能力,各种能力是智力的组成因素。如西方传统智力因素论和结构论,以及现代的智力三元论和多元论,都倾向于持此种看法。一是等同说。即认为“智力就是的能力。”如说智力就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或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文着重探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八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1)语言文字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2)数学逻辑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幾种职业。
(3)视觉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4)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5)音乐旋律智能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6)人际关系智能
是指识别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是特别需要人际关系智能的几种职业。
(7)自我认知智能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8)自然观察者智能。用于对各类事物观察辨别。就是通常所说的观察能力。
加德纳还特别指出,在人们身上,各种智能的水平及其组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据此可以提出两种假设:一是“非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一是“当代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正因为这样,在学校教育中,就必须从课程、方法(教学与学习的)与评估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便名副其实地开展因材施教。
(二)前苏联的观点
前苏联的观点可称为从属说。它认为能力是一个上位概念,而智力则其下位概念;能力包含着智力,智力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它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这一般能力就是智力。
二、我国古代的智能观
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智能心理思想,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智能观。我们所说的智能心理思想的“智能”,不是指智慧之能(量) ,而是智力与能力结合或统一的简称。我国古代的观点既不同于西方,也有别于前苏联,具有自己的特色,可称之为智力与能力相对独立论,简称智能独立论。
这一智能观认为,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国古代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孔子。他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智能水平与特点的考察,就是区别开来进行的。孟子的“良知良能”说,肯定了智能各自独立的性质。但孔孟的这一智能思想还不十分明确,而明确提出者应归功于荀子。如前所引,他的“知有所合谓之智”、“能有所合谓之能”两个命题,便为智能相对独立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后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奉行这一观点。如《淮南子·主术训》云:“智欲员(圆) 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王充说:“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论衡·定贤》) 此二者显然都是智力与能力并举的。刘劭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更加明显,他既有智力类型的划分,也有能力类型的界定。
唐宋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或言智,或言才(偏重才能) ,智能相对独立论的思想不大明显。在明清时期,论及智能独立论者主要有:王廷相说:“人为万物之灵,厥性智且才,穷通而已。”(《王氏家藏集·乌生八九子篇》) 认为人性中具有智力和才能,因而能“穷通”事理。唐甄云:“三德之修,皆从智入;三德之功,皆从智出。”又说:“性之无不能者,别谓为才。”(《潜书·性才》) 这显然是把智与能(才能) 分开来考察的。而王夫之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思想则最为系统、最为丰富,可以说他是我国古代这一智能心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如前所述,智能独立论有两个主要内涵,一是智与能的区别,一是智与能的联系。王夫之对此二者都有独到的见解。就前者看,他认为智为认识潜能,即潜在的认识能力;能是实践潜能,即潜在的实践能力。智乃“知”,系“耳力”、“目力”、“心思”对外界的了解并获得成功,属于认识活动;能为“用”,即作用于外部世界并取得效果,属于实际活动。智“无迹”,具有内隐性;能“有迹”,具有外显性。就后者看,他认为智与能互为基础、互为条件,即所谓“知其然”,才会使“其能然”;“知无迹,能者知之迹”。智与能相互依存、同功并用,即所谓“智能相因,不知则亦不能”,“知能同功而成德业”。智与能相互转化、共同提高,即所谓“困而后辨之”(能转化为智) ,“缘视听以为之”、“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智转化为能) 。
同上述西方的和前苏联的智能观相比,我国的智能独立论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在理论上,它可以澄清智力与能力两个概念的混淆局面,有助于揭示智力与能力的性质。无论西方的包容说和等同说,还是前苏联的从属说,都是把智力与能力混在一起,不是说智力包含能力,就是说能力包含智力,难以使人们了解智力与能力真面目。智能独立论则不然,它将二者分别开来加以考察,就容易使人们把握智力与能力的实质。
(二)在实践上,它可以克服重此轻彼或重彼轻此的片面性,有助于将智力与能力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和培养。如果按照西方的智能观,既然智力包含能力,那就会以为智力发展了,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而就会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果按照前苏联的智能观,既然能力包含智力,那就会以为能力提高了,智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而就会忽视对智力的培养。我国的智能观则不然,既然能力与智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那就应当对二者同样加以重视,即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能力与智力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三)智力独立论比较合乎客观实际。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即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很高,其能力水平却不一定有那么高;同样,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很高,其智力水平也不一定有那么高。例如:一个学习好、智力高的学生,他的组织、交往、实践等能力就可能较差;同样,一个善于交往、活动能力很强的学生,其学习、智力却可能一般。据此,在教育工作中,就应当在注意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其能力;同样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其智力,以便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两种观点的比较
我国古代的智能心理思想,就其主要倾向说,是从智力或能力的外部关系去揭示其实质的。就是说,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很少从智力或能力的内部结构去探讨智能问题。
西方现代智力心理学如多元智力理论乃至苏联的能力理论则正好与我国古代相反,就其主要倾向说,是从智力或能力的内部结构去揭示其实质的。就是说,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必须通过对智力或能力内部结构的剖析,才能了解智力与能力的性质。现代智力心理学家不大重视从智力或能力的外部关系去考察智力与能力的问题。
我们认为,为了揭示任何一个概念的实质,既要考察其外部关系,也要剖析其内部结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智力心理学与我国古代智能心理思想就具有互补的性质。即是说,在智力或能力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就应当把考察外部关系与剖析内部结构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潘菽(主编).人类的智能[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燕国材.智力因素与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燕国材.我国古代智能观的现代诠释[J].心理科学,2004.
[4]燕国材.我国的一种有特色的智能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
[5]燕国材.我国古代智能观的现代诠释[J].心理科学,2004.
(作者簡介:陈巧英(1979.8-),女,江西九江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