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评论》:探索地方党刊的改革发展之途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b39274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湘评论》体现了期刊编辑主体的创造性,通过突显时代特色、巧用选题资源、注入文化蕴含、拓展办刊视野,创新期刊语言等方式,不断探索地方党刊有效、持久进行理论导向的路径,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质与品牌形象。
  
  关键词:《新湘评论》;党刊;改革发展
  
  作为湖南省委机关刊的《新湘评论》,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大胆探索,创新思路,化艰深为通俗,化抽象为平实,履行时代使命,担当社会责任,将理论期刊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紧密结合,以其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精当的栏目、感人的装帧和独特的湖湘文化特色,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探索出了地方党刊有效、持久进行理论导向的崭新路径。整体审视《新湘评论》,定位精准,导向正确,内容厚实,栏目精美,宣传党的主张,关注国计民生,传达社情民意,引领先进文化,以其沉稳而大度的气质、理性而开放的精神、平实而豪迈的情怀,赢得了读者青睐和社会赞誉,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质与品牌形象,已成为期刊林中的佼佼者、湖南期刊的一张闪亮名片。
  每家期刊都有一部生生不息的发展史,有自己特定的生态位,而其中的任何一期,都是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都是这一生态位中的一个节点,都应该闪亮晶莹。细读《新湘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局部设计到整体创意,每期一承既有的风格品质,彰显时代责任与社会担当,发挥了党刊独有的传播功能,又在特定的时空交接点上选择信息内容,构建意义空间,以鲜活的期刊话语打造了期刊发展链中的每一环节。
  
  一、突显时代特色
  
  突显时代特色是该刊一以贯之的特点,也是其理论活力所在,主要通过编辑对内容的选择得以实现,而栏目是其信息的集聚点。该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其重头栏目内容,其中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分别以打头阵的“主题阅读”和“本期话题”最为突出,在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中创设了独具魅力的编辑议程,每期特写一个主题,点击特定的读者对象,如“紧扣主题主线 推进‘四化两型’”“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谋新篇促发展热点话题谈心录”“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均集中作者力量,形成理论场力,做到了稳定性、连续性和灵活性、变化性的统一,体现了编辑主体的创造性。
  该刊2011年10月上半月刊主打的“法治湖南新时代”作为“主题阅读”引人注目,用了16个版,编辑主体的价值取向鲜明。近年来,湖南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法治建设已成为湖南的一个特色。2011年8月2日,《法制湖南建设纲要》出台,该刊配合省委部署,适时推出“法治湖南新时代”专题,无疑非常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从其刊发的文章及其编排来看,《扎实推进法制湖南建设的各项工作》是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纲,谈到了法治湖南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在读者脑海里搭建一个总的框架,起到引领的作用。而后续的其他文章则分别从不同方面详细解读了这个纲要,其中不乏正言、直言。比如《立法要让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把政府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这些精短的评论文章既符合刊物的风格定位,同时亦是对法治湖南建设的中肯阐释,对读者无疑是最好的法制武装,同时从选题、组稿方面展现了期刊编辑主体的内容创意与时代眼光。而2011年10月下半月刊的“本期话题”栏目则召唤读者“共赴‘免费文化盛宴’”,用了10个版面,就文化部和财政部出台的2011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举措,特推出这一专栏,采用话题论说、大家说、专家说、他说和评说5种传播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和省博物馆、科技馆的领导撰文,匠心独具地抓住读者,深入浅出、有声有色、别具一格地实现了党刊的理论与文化传播功能。
  
  二、巧用选题资源
  
  党刊固有自己的办刊规律与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寻找特定的读者群,实现差异化定位;就要善于开拓和巧用选题资源,充分发挥期刊编辑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选题内容契合读者需求。《新湘评论》既有时政性,又有理论性;既有现实性,又具历史文化蕴涵,因而如何作切合期刊自身特质的选题开发,实现选题资源的多元拓展,做到有别于其他类群的期刊,在时评性理论期刊中独树一帜,就需要期刊编辑主体巧具匠心地使用和开拓选题资源。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这是任何一家媒体都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选题资源,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怎样在其内容选取与表现方式上创新,增加传播力和吸引力。《新湘评论》抓住这个选题,给予这个历史纪念日足够的重视,其上半月刊不仅把卷首语和特稿专访的版面给了这个选题,同时还编发了这一主题的三篇文史类文章。一篇是湘籍辛亥人物蒋翊武的小传,另两篇是孙中山《致苏联遗书》及其解读。下半月刊则围绕这一主题,以辛亥革命的代表性人物孙中山先生的肖像油画为封面,同时在“卷首”“湘江杂评”“橘子洲头”三大板块推出近十篇文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来纪念和解读辛亥革命,如卷首刊发的是毛泽东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性文章,专栏“橘子洲头”中有政治角度的“纪念辛亥革命三题”、文化角度的“黄帝旗帜·辛亥革命·民族复兴”、历史角度的“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人物角度的“孙中山:一生嗜好革命与读书”……多角度且深层次地予以突出,体现了编辑主体明确的意图。特别是,该刊在对辛亥革命100周年所作的内容策划和表现形式上力避俗套,有别于其他理论刊物开辟专题的传统方式,而是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相关内容融入其他专栏,串联、穿插于其他知识理论之中,开阖自如,布局有致,从而形成新的阐释路径、读解方式与意义空间,一方面保持该刊栏目设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则减少读者的阅读疲劳,激活其信息接收通道,优化传播效果。
  
  三、注入文化蕴含
  
  一方面,期刊本身是一种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积累文化、创新文化,都是其功能。党刊如何创新,始终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就是一种发展路径选择;另一方面,刊名作为一个对内容高度凝练的符号,本身就是对办刊定位的直接写照。《新湘评论》生长于湖湘大地,依托湖湘文化的沃土,理应具有“湘人”的气度与精神,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成为其一种不变的追求。事实也正是如此,《新湘评论》整体上具有沉甸甸的文化蕴含,以文化质地充实其内涵,避免了理论的空洞和抽象;同时,在“湘”字上出特色,彰显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养育稳重而又灵动的文化品质。每期的不少文章都紧紧围绕湖南而谈,说理论、谈时政,同时注入文化蕴含。有的则直接以湖湘人物、事件为内容,极具感染力。
  如2011年10月下半月刊中的从“老长沙”到华盛顿国家广场的雷宜锌,这位地道的湖南长沙人是一位雕塑艺术家,他说的“湖湘文化是我的生命和艺术之源”以及“‘中国’这个词刻在了美国国家广场,这比我的名字更重要”这两句话,让人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湖南人和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在稿件的编排上,该刊与一般的理论期刊不同,坚持理论与文史并重的原则,凸显文化气息,彰显理论魅力,更使得刊物透出一股浓浓的文化味和书香味。比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文章,卷首语和特稿里都是对辛亥革命的总结性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在其他文章的内容中注入文化内涵,打通理论脉络,以厚实的底蕴增加耐读性,以文风的质朴清纯和编排的流畅自然增加可读性。
  
  四、拓展办刊视野
  
  党刊有党刊的定位,有党刊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有党刊的表现对象和书写重点,此谓一家期刊有一家期刊的旨归与取向。而在既定的办刊宗旨与理念的规限下,对这种旨归与取向的把握和运用,则全靠期刊编辑主体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智慧。《新湘评论》就在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办刊视野,实行开放办刊和群众路线,比如作者群体的层级结构、地域分布,期刊内容的梯次与布局,刊物所反映和书写的对象,所面对的接受和消费群体,都体现了编辑主体的系统思维与前沿决策方略。
  从《新湘评论》的刊载内容来看,既有省委省政府高层领导的声音,又有来自党的基层一线的话语;既有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又有贴近民生、关注社会生活的传播取向;既有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见微知著的真情;既有城市文明的典雅叙事,也有纯朴清新的乡村纪事;既有对于修身齐家道理的阐述,也有对于孩子未来的关注;既有文人墨客与专家学者献稿,也有普通作者与年轻一族撰文。这种开放办刊的精神,既使刊物内容丰富多彩,又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党刊团结人心和凝聚力量的作用。
  比如2011年10月上半月刊登载了三篇关于乡村电影的文章,令人眼前一亮,马恭志的执著让人敬佩,“马电影”的天真可爱让人印象深刻,那篇回忆乡村露天电影的文章更是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正如文中所说,农村精神文化依旧凋敝,农民的精神粮食依旧匮乏。作为一本负责任、有影响力的党刊,应该多关注“三农”问题,多编发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成果,也可以组织一些“送书、送刊下乡”之类的公益活动,发挥党刊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做出一份贡献。如此,作为读者,我心暖矣!
  
  五、创新期刊语言
  
  期刊语言在期刊表达中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结构系统,一般包括:期刊的外在形象语言,这是期刊的外结构,以封面为第一印象,表征其气质特征;期刊的文字系统,这是期刊的实质内容,表现为深层意蕴与文风特点;期刊的栏目语言,这是对内容的第一次切分,表征为编辑的选择创意与读者阅读的信息归类;期刊的版面语言,这是对内容的第二次切分,表征为栏目规约下的信息布局与意义生成;由各种因素组构的信息场,这是一个无形的意义空间,表征为期刊的整体传播效果。阅读一本好刊,就是跟一位智者对话,编者的匠心、作者的思想,负载于期刊有形形象与无形意义空间之中,以信息的有效生成实现办刊目标。《新湘评论》编辑群体注重期刊语言创新,探索党刊的办刊之道,并以此树立个性特质。
  第一,致力于创造刊物的个性语言,将理论讲清、讲透,质朴平实,举重若轻,让读者读得懂、理解透、用得上。对于政策性、理论性强的主题,如“要言要论”和“湘江论坛”中的政论文章,大多具有权威解读的特点,但明白、清楚,发挥了理论武装的作用,同时又刊登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如“修身”“齐家”“看天下”栏目,视野比较广,对拓展读者的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很有帮助。比如于丹的“读书和行走是我的两个翅膀”、白岩松的“家在途中”这两篇文章,让行走在途中的人开始想念和回味家和家乡的味道。可见语言的质朴与语言的“活”是统一的,照顾和适应了方方面面读者的需要,色味俱佳,润物无声。
  第二,外在形象大气向上,势头旺盛。《新湘评论》采用大16开异型本,四封彩印,高档雅致,产生了特有的视觉影响力。翻开上半月版,简洁明了的封面,刊名字体力透纸背,形成了一种气场;翻开下半月版,封面多为历史名人的肖像油画,注目读者,定格历史瞬间。简言之,上半月刊封面虚实相生,灵动有如,想象性强,意义空间大;下半月刊严密周全,实在感强,挺拔稳健,视觉冲击大;上下照应,风格有别。
  第三,版式语言生动活泼,给力读者。党刊要实现预期的传播目标,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现代阅读环境下,版式语言的美化与创新十分重要。翻开《新湘评论》,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套红内文印刷,既体现了党刊的风格,又可以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提升阅读体验,给了读者和谐的第一印象。就整个版面表现技巧来看,经过了编辑的精心设计,题图和尾花点缀读者的视觉,又自然衔接版面;栏与栏、篇与篇之间的过度通过侧刊眉的串联而形成流线,起伏有致、波澜不惊;题、文匹配协调,标题所处版面的位置富于变化,在动静结合中不断调整读者的视觉位移;版面表现图文并茂,图片显露特有的说话功能,或返还历史现场,或增加真实性,或强化视觉感染力,或引发读者的想象……初步统计,除去题图、尾花和漫画页,2011年10月上半月刊用图33幅,下半月刊用图39幅,在“读图时代”有效捕捉了读者的注意力。
  在新的媒介环境和文化语境下,特别是随着读者阅读和接收信息方式的新变化,党刊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新需求,承担起理论引导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新湘评论》一路前行,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进一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上下功夫,在办出湖南特色的同时,可适当增加国内外时政消息和评论,拓宽文章的来源,比如可以根据时势情况增设类似“湘通世界”的国际时事专栏。二是进一步贴近读者,增加读编往来,开设一些小栏目刊发普通读者或老百姓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评论,以体现群众的声音,更好地密切党刊和群众的联系。三是进一步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其理论武装,该刊有相关成功的案例分析,但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走基层、听民意、道民情。比如法治湖南建设专题可以介绍法治湖南建设在基层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暴露的不足等,并加以提升、抽象,上升到理论探讨层面。这样既不失刊物特色,又很好地响应了中央“走基层听民情”的号召,还能为法治湖南建设提供鲜活的案例,增强专题的说服力。四是更多地关注青年群体包括大学生群体。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湘评论》应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党的信任的自觉性上进一步发挥作用,并以此拓展读者面,真正打造成大刊名刊。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编辑出版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严重骨盆骨折病死率可高达50%[1].大出血是首要死亡原因,继发的创伤性凝血病、酸中毒、低体温等也能加速患者死亡.随着对骨盆骨折及创伤性凝血病认识的提高,从2009年6月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稳定骨盆、动脉介入栓塞、成比例输血、rFVⅡa(诺其,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止血等一系列规范化救治措施,目的是出血的控制和创伤性凝血病的预防及治疗,这使得患者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
期刊
期刊
唐代的绘画史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唐代的仕女画,这时期的仕女画多表现贵族生活,特别是贵族女子.唐代画家非常喜爱画画,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仕女画画家,而周昉就
中学生除了完成好课内阅读任务,应对中考,还应丰富课外阅读,尤其是加强古诗词方面的欣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意义重大。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去鉴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畅游书海,其乐融融。  一、激发阅读古诗词兴趣,增强课外阅读的动力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其在更大程度上也在改变着我国的教学模式.现如今在我国教学之中,最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
非智力因素,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智力因素。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包含情感、意志、动机、信心、自尊心、兴趣、习惯、性格等。可以说,一个人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和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促进人才成长。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打好坚实基础  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往往会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他会比较兴奋,投
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开幕式10月21日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rn习近平指出,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新
期刊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进程.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进行了研究,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确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