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李士金教授指导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届毕业生潘飞同学学士学位论文,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2
学术研究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1],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学术研究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况,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真假难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被淹没假作真。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说,虽有生知之资,累世不能竟其业,况其下焉者乎?故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他建议学者对如下各家文字思想要特别加以注意研读: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总计32家。不能不说,曾国藩的选择判断具有远见卓识。时代政治经济道德伦理背景诸种因素影响学术研究心态,古来如此。四库馆臣在给清朝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所作的《提要》中说:“所辨证者惟朱子《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缉》又次之。所剖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童子问》次之。”“其间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虽未免或有所偏。然引据赅博,疏证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古义彬彬,于斯为盛。此编尤其最著也。”[2](P448)《提要》指出了“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的学术风气的转变事实。朱子当年就感慨言之:“今之言持敬者,只是说敬,非是持敬。”[3](P391-392)他深入分析说:“今人日中所为,皆苟而已。其实只将讲学做一件好事,求異於人。然其设心,依旧只是为利,其视不讲者,又何以大相远!”[3](P391-392)以此来考察当今的朱子学研究,其设心真为圣贤之道者,多乎哉!不多也。我们一方面以理想来衡量得失,一方面要极宽厚地对待今日“学者”,他也是被今日科研体制弊端所推动,这个利字关系到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争;更为可怕者,各个单位每年都有科研考核任务,要填那表格,三两年到期不完成即为不合格,谁敢不拼命炮制。今以2001年所发表之朱熹文学研究部分文章为例,说明学术研究之复杂状况和混乱局面。
一、从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用原著错误之离奇看学术状态细节
细细考察2001年学界公开发表的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用原著错误之多骇人听闻。马兴祥发表《试论朱熹文学批评的“玩味”说》一文。本篇引文错误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兹举两例说明。文章引朱熹《楚辞集注序》:
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绢恻怛、不能自己之至意。
一段不足70个字的引文错了四个字,漏了三个字!导致文理不通、无法卒读。
正确的引文是:
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4](P16)
“而”字错成“二”字两次,“缱绻恻怛”错为“缱绢恻怛”,“不能自已”错为“不能自己”,这些都不是作者和编者的水平问题,显然反映了时代学风浮躁的细节。“其辞旨虽或流于”漏掉了“其辞旨”三个字,整个意思就产生了很大变化,以至于文理不通。另一例也颇能说明学术浮躁风气影响文章质量之细节,连《诗经》中最著名的篇名也写错了,如《伐檀》写成了“《伐檩》”。这些引文错误很离奇。我们相信写论文的同志均有才华思想,仅仅是因为科研体制的量化管理导致了急躁情绪,不能静心查核原文,导致错漏百出。
吴全兰发表《理学的缩影——从〈诗集传〉看朱熹的爱情婚姻观》,文章说:
朱熹阐明了他的爱情婚姻观: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夫妻之间,德重于貌;夫妻之间不能留于宴昵之私;对自由恋爱的反对;要求女性贞静。[5]
研究朱子的爱情婚姻观是有意义的,文字有小错误人所难免,如“留于宴昵之私”,可是若是文字错误太多则不成文理矣!比如文章引《诗集传》:“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两不伤。”“哀两不伤”应为“哀而不伤”之误。否则文理不通。文章引《诗集传》:然学者姑即词而玩其理以养心焉,则亦可以得学诗之本矣。漏了两个“其”字,使文意不通、文气不顺。
文章引《诗集传》:
此《序》所谓妇人能悯其君子,犹勉之以正者,盖曰,虽别离之久、思念之深,而其所以相告语者,独有尊君亲上之意,而无情爱狎昵之私,则其德泽之探、风化之美,皆可见矣。
“虽别离之久”应为“虽其别离之久”,“则其德泽之探”应为“则其德泽之深”。正确的原文是:
此《序》所谓“妇人能悯其君子,犹勉之以正”者,盖曰虽其别离之久、思念之深,而其所以相告语者,独有尊君亲上之意,而无情爱狎昵之私,则其德泽之深、风化之美,皆可见矣。[6](P410)
文章引《周南·汝坟》:“未见君子,如调饥。”文意不通,句式也不符合《詩经》的语言形式。正确的原文是:“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惄”,朱熹注:“饥意也”。[6](P409)
文章引《周南·汉广》朱熹的解释:“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实。”文理不通。正确的原文是:“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6](P409)另如将“仲春之月”写为“中春之月”。等等,如此类错误甚多。不一一列举。古人多是传播过程中的舛谬,而今人源头就错,且错误百出,学术危机大矣哉!
二、从高谈阔论之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文错误看学术状态细节
霍炬发表《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一文。这样的论文题目,气魄宏伟,声势浩大。本篇文章中的“忧游情思”[7]明显为“优游情思”之误。文章引《读唐志》“裂道于文、以为两物”,“裂道于文”明显为“裂道与文”之误。[8](P3375-3376)文章引《朱子语类》卷139: 却是把本为未,以未为本。
“把本为未,以未为本”明显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之误。
东坡文字明快,苏老文雄浑。
“苏老文雄浑”明显为“老苏文雄浑”之误。
下此则不须看,恐低人手段。
“恐低”后面漏了一个字,原文应为“恐低了人手段”。
这些文字的错误不能不说与朱子的严谨学风背道而驰[9]。张祝平《朱熹的读〈诗〉方法论》[10],两次把《诗经》“关雎”的篇名写成“关睢”,文章说引用《朱子语类》卷十一:“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后面接着就错为“向上有透外”。
邹其昌发表《“生生之德”与北宋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简论——朱熹美学核心问题研究前论之一》一文[11],这位同志关于朱子美学的文章发的很猛,文辞浮夸,若是朱子看到此种研究自己思想的文章一定痛苦异常[12]。其中引用原典文献错误相当多,比如,文章引周敦颐《太极图说》,标点问题可置不论,其中把“互为其根”错为“互为其限”;把“合其吉凶”错为“合其凶吉”;把“曰仁与义”错为“日仁与义”;引张载的话“止于闻见之陕”也明显是“止于闻见之狭”之误。
三、从空虚不实的朱熹文学研究论文看学术状态细节
郑闰、张兵《朱熹穷“理”三清山——兼论<读书有感>诗的哲理内涵》[13]一文。这篇文章是捏造事实的产物[14],发表在《复旦学报》上。韦丹《朱熹“郑诗淫”辨析》[15]一文,这个话题前人所论甚多。文章引《诗集传》:
《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不翅七之五。《卫》犹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之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
这段引文漏了四个字,错了一个字。“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后面漏了一个“已”字;“《卫》犹”后面漏了一个“为”字;“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后面漏了“愧悔”两个字。“独以郑声之戒”应为“独以郑声为戒”。正确的原文如下:
《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为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6](P481)
文章引的原文标题也有错,如文章引:“《读吕氏读诗记桑中篇》。”使朱熹文章的标题不伦不类,实际上只要把一个多余的字去掉,就很顺了:“《读吕氏诗记桑中篇》。”本篇其它引文错误不再一一列举。学术研究不容易,不说知识渊博,学有根柢,至少要有严谨的学风文风,否则,一篇论文引用原文错误如此之多,其它一切论说即无可靠之学术基础。论文宁可不写,不可写垃圾文章,宁可不发,不可无谓地以所谓创新制造学术混乱[16]。“伊尹耻其君不如尧舜,故以是训之”,这是古人特殊的选贤任能个案。“如众人之言新则不能一,而一非新也。伊尹曰,一所以新也,是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17](P550)创新即是追求真理,万事万物发展符合客观规律性即是创新,符合规律性就是永久不变的“一”。一些权力官员所谓创新乃是违背客观规律性的追逐功名利禄,假借名目,肆意寻租。
参考文献:
[1]李士金:《是和尚,还是和尚教坊?!》,《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经部·诗类二),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朱子语类》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楚辭集注》,《朱子全书》第十九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吴全兰:《理学的缩影——从<诗集传>看朱熹的爱情婚姻观》,《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6]《诗集传》,《朱子全书》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霍炬:《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
[8]《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5-3376页。
[9]李士金:《朱熹鉴别经典文本真伪的编辑精神》,《编辑学刊》,2010年第6期。
[10]张祝平:《朱熹的读<诗>方法论》,《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1]邹其昌:《“生生之德”与北宋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简论——朱熹美学核心问题研究前论之一》,《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
[12]李士金:《朱熹论修辞的本质》,《修辞学习》,1999年第5期。
[13]郑闰、张兵:《朱熹穷“理”三清山——兼论<读书有感>诗的哲理内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
[14]李士金:《朱熹“源头活水”诗究竟作于什么时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5]韋丹:《朱熹“郑诗淫”辨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6]李士金:《朱熹修辞学说的哲学精神》,《修辞学习》,2001年第2期。
[17]宋苏轼撰《书传》卷七,《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书类54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2
学术研究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1],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学术研究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况,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真假难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被淹没假作真。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说,虽有生知之资,累世不能竟其业,况其下焉者乎?故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他建议学者对如下各家文字思想要特别加以注意研读: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总计32家。不能不说,曾国藩的选择判断具有远见卓识。时代政治经济道德伦理背景诸种因素影响学术研究心态,古来如此。四库馆臣在给清朝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所作的《提要》中说:“所辨证者惟朱子《集传》为多,欧阳修《诗本义》、吕祖谦《读诗记》次之,严粲《诗缉》又次之。所剖击者惟刘瑾《诗集传通释》为甚,辅广《童子问》次之。”“其间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虽未免或有所偏。然引据赅博,疏证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古义彬彬,于斯为盛。此编尤其最著也。”[2](P448)《提要》指出了“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的学术风气的转变事实。朱子当年就感慨言之:“今之言持敬者,只是说敬,非是持敬。”[3](P391-392)他深入分析说:“今人日中所为,皆苟而已。其实只将讲学做一件好事,求異於人。然其设心,依旧只是为利,其视不讲者,又何以大相远!”[3](P391-392)以此来考察当今的朱子学研究,其设心真为圣贤之道者,多乎哉!不多也。我们一方面以理想来衡量得失,一方面要极宽厚地对待今日“学者”,他也是被今日科研体制弊端所推动,这个利字关系到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争;更为可怕者,各个单位每年都有科研考核任务,要填那表格,三两年到期不完成即为不合格,谁敢不拼命炮制。今以2001年所发表之朱熹文学研究部分文章为例,说明学术研究之复杂状况和混乱局面。
一、从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用原著错误之离奇看学术状态细节
细细考察2001年学界公开发表的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用原著错误之多骇人听闻。马兴祥发表《试论朱熹文学批评的“玩味”说》一文。本篇引文错误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兹举两例说明。文章引朱熹《楚辞集注序》:
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绢恻怛、不能自己之至意。
一段不足70个字的引文错了四个字,漏了三个字!导致文理不通、无法卒读。
正确的引文是:
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4](P16)
“而”字错成“二”字两次,“缱绻恻怛”错为“缱绢恻怛”,“不能自已”错为“不能自己”,这些都不是作者和编者的水平问题,显然反映了时代学风浮躁的细节。“其辞旨虽或流于”漏掉了“其辞旨”三个字,整个意思就产生了很大变化,以至于文理不通。另一例也颇能说明学术浮躁风气影响文章质量之细节,连《诗经》中最著名的篇名也写错了,如《伐檀》写成了“《伐檩》”。这些引文错误很离奇。我们相信写论文的同志均有才华思想,仅仅是因为科研体制的量化管理导致了急躁情绪,不能静心查核原文,导致错漏百出。
吴全兰发表《理学的缩影——从〈诗集传〉看朱熹的爱情婚姻观》,文章说:
朱熹阐明了他的爱情婚姻观: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夫妻之间,德重于貌;夫妻之间不能留于宴昵之私;对自由恋爱的反对;要求女性贞静。[5]
研究朱子的爱情婚姻观是有意义的,文字有小错误人所难免,如“留于宴昵之私”,可是若是文字错误太多则不成文理矣!比如文章引《诗集传》:“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两不伤。”“哀两不伤”应为“哀而不伤”之误。否则文理不通。文章引《诗集传》:然学者姑即词而玩其理以养心焉,则亦可以得学诗之本矣。漏了两个“其”字,使文意不通、文气不顺。
文章引《诗集传》:
此《序》所谓妇人能悯其君子,犹勉之以正者,盖曰,虽别离之久、思念之深,而其所以相告语者,独有尊君亲上之意,而无情爱狎昵之私,则其德泽之探、风化之美,皆可见矣。
“虽别离之久”应为“虽其别离之久”,“则其德泽之探”应为“则其德泽之深”。正确的原文是:
此《序》所谓“妇人能悯其君子,犹勉之以正”者,盖曰虽其别离之久、思念之深,而其所以相告语者,独有尊君亲上之意,而无情爱狎昵之私,则其德泽之深、风化之美,皆可见矣。[6](P410)
文章引《周南·汝坟》:“未见君子,如调饥。”文意不通,句式也不符合《詩经》的语言形式。正确的原文是:“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惄”,朱熹注:“饥意也”。[6](P409)
文章引《周南·汉广》朱熹的解释:“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实。”文理不通。正确的原文是:“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6](P409)另如将“仲春之月”写为“中春之月”。等等,如此类错误甚多。不一一列举。古人多是传播过程中的舛谬,而今人源头就错,且错误百出,学术危机大矣哉!
二、从高谈阔论之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文错误看学术状态细节
霍炬发表《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一文。这样的论文题目,气魄宏伟,声势浩大。本篇文章中的“忧游情思”[7]明显为“优游情思”之误。文章引《读唐志》“裂道于文、以为两物”,“裂道于文”明显为“裂道与文”之误。[8](P3375-3376)文章引《朱子语类》卷139: 却是把本为未,以未为本。
“把本为未,以未为本”明显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之误。
东坡文字明快,苏老文雄浑。
“苏老文雄浑”明显为“老苏文雄浑”之误。
下此则不须看,恐低人手段。
“恐低”后面漏了一个字,原文应为“恐低了人手段”。
这些文字的错误不能不说与朱子的严谨学风背道而驰[9]。张祝平《朱熹的读〈诗〉方法论》[10],两次把《诗经》“关雎”的篇名写成“关睢”,文章说引用《朱子语类》卷十一:“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后面接着就错为“向上有透外”。
邹其昌发表《“生生之德”与北宋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简论——朱熹美学核心问题研究前论之一》一文[11],这位同志关于朱子美学的文章发的很猛,文辞浮夸,若是朱子看到此种研究自己思想的文章一定痛苦异常[12]。其中引用原典文献错误相当多,比如,文章引周敦颐《太极图说》,标点问题可置不论,其中把“互为其根”错为“互为其限”;把“合其吉凶”错为“合其凶吉”;把“曰仁与义”错为“日仁与义”;引张载的话“止于闻见之陕”也明显是“止于闻见之狭”之误。
三、从空虚不实的朱熹文学研究论文看学术状态细节
郑闰、张兵《朱熹穷“理”三清山——兼论<读书有感>诗的哲理内涵》[13]一文。这篇文章是捏造事实的产物[14],发表在《复旦学报》上。韦丹《朱熹“郑诗淫”辨析》[15]一文,这个话题前人所论甚多。文章引《诗集传》:
《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不翅七之五。《卫》犹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之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
这段引文漏了四个字,错了一个字。“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后面漏了一个“已”字;“《卫》犹”后面漏了一个“为”字;“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后面漏了“愧悔”两个字。“独以郑声之戒”应为“独以郑声为戒”。正确的原文如下:
《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为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6](P481)
文章引的原文标题也有错,如文章引:“《读吕氏读诗记桑中篇》。”使朱熹文章的标题不伦不类,实际上只要把一个多余的字去掉,就很顺了:“《读吕氏诗记桑中篇》。”本篇其它引文错误不再一一列举。学术研究不容易,不说知识渊博,学有根柢,至少要有严谨的学风文风,否则,一篇论文引用原文错误如此之多,其它一切论说即无可靠之学术基础。论文宁可不写,不可写垃圾文章,宁可不发,不可无谓地以所谓创新制造学术混乱[16]。“伊尹耻其君不如尧舜,故以是训之”,这是古人特殊的选贤任能个案。“如众人之言新则不能一,而一非新也。伊尹曰,一所以新也,是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17](P550)创新即是追求真理,万事万物发展符合客观规律性即是创新,符合规律性就是永久不变的“一”。一些权力官员所谓创新乃是违背客观规律性的追逐功名利禄,假借名目,肆意寻租。
参考文献:
[1]李士金:《是和尚,还是和尚教坊?!》,《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经部·诗类二),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朱子语类》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楚辭集注》,《朱子全书》第十九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吴全兰:《理学的缩影——从<诗集传>看朱熹的爱情婚姻观》,《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6]《诗集传》,《朱子全书》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霍炬:《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
[8]《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5-3376页。
[9]李士金:《朱熹鉴别经典文本真伪的编辑精神》,《编辑学刊》,2010年第6期。
[10]张祝平:《朱熹的读<诗>方法论》,《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1]邹其昌:《“生生之德”与北宋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简论——朱熹美学核心问题研究前论之一》,《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
[12]李士金:《朱熹论修辞的本质》,《修辞学习》,1999年第5期。
[13]郑闰、张兵:《朱熹穷“理”三清山——兼论<读书有感>诗的哲理内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
[14]李士金:《朱熹“源头活水”诗究竟作于什么时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5]韋丹:《朱熹“郑诗淫”辨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6]李士金:《朱熹修辞学说的哲学精神》,《修辞学习》,2001年第2期。
[17]宋苏轼撰《书传》卷七,《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书类5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