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活动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有趣高效的语言活动更离不开提问,它们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巧设课堂提问 ,为孩子创造问题情境 ,是语言活动所追求的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一、巧问促思
  在进行中班语言活动《大熊山》时,二次不同的提问展现出不同的情景:
  第一次:当画面上出现一个小圆时,教师问:这个是什么?幼儿一致的回应:一个圆。
  第二次:同样的画面,教师问:它像什么?幼儿的回应是:鸡蛋、汽车的轮子、太阳、小朋友的头、饼干……
  教师问题的调整,拓展了幼儿思维的深广度,能使幼儿沿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从而激发着他们的想象、充分地发散他们的思维。
  活动进行到最后,教师第一次提的问题是:小老鼠看到大熊会怎么办? 一部分幼儿觉得应立刻逃跑,另外一部分则是采取其他的办法。而当教师再次问:小老鼠看到这只笑眯眯的大熊睡得香香的,它会怎么做?
  幼儿立即回应:小老鼠为了不吵醒它,就静悄悄的走到旁边的草里面躲起来;小老鼠觉得大熊很孤单,没有朋友,就过去和大熊一起香香的睡着了;小老鼠可能会轻轻的从大熊的旁边绕过去走掉……
  《大熊山》这个故事中,大熊和小老鼠在人们常规的意识中应该是一对不和谐的朋友,但是该活动的立意是让孩子们体会动物的友好情感。于是在提问的时候,教师适当地描绘了下大熊,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巧妙地领悟到:这两个动物是反常规的一对友好的朋友,然后孩子们就围绕着这样的思想去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追问拓深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幼儿弄懂弄通,在已提出问题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次的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幼儿有更深层次的收益。
  又如:中班的社会活动《树真好》(教师出示了一棵树的图片),然后直接问幼儿
  师:“这是什么呀”
  幼:“树”。
  师:“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要种树呀?种树有什么好呢?”
  幼:“树可以给我们乘凉”、“树可以挡风。”……
  当时,感觉幼儿回答的很好,与其预设的也正好吻合,于是就匆匆忙忙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问题。
  可是后来发现这样的提问局限于活动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即目的性太强,仅仅为了诱导幼儿说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这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等。于是,在经过反思与各位老师的建议下,我将问题设置如下:
  师:(出示了三棵错综的树)“这是什么呀?”
  幼:“这是树”。
  ……
  两次活动中的提问虽变动不大,但是就是在后一种的追问当中,不仅充分激发了幼儿自身的经验,而且在教师的引领下提升和拓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推动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孩子们对“树真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追问”无疑对培养幼儿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带领孩子们一步步往问题的纵深处探索,避免孩子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发生,同时把活动中生成的问题转化为孩子们发展的机会,提升他們的思维层次。
  三、设问求全
  每个孩子发展的层次各不相一,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发展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设置不同的问题,这种个别化的设问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能力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活动中都能够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收获,追求的是全体孩子的发展。
  例如在中班语言《大熊山》中,我根据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故事中的问题分成高、中、低这样的三个层次来进行设问:
  第一层次: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要求他们在描述景物时用上一定的形容词,如“什么样的草地?什么样的天空?那个有趣的东西看起来什么样?”,在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要求更多更丰富的情节和内容。
  第二层次:要求幼儿运用完整句式来表述,有一定的情节内容,如“小老鼠在草地山看到了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小老鼠看到大熊在睡觉,它会静悄悄的多起来。”
  第三层次:要求讲清地点、有什么,能运用句式“有……、有……、还有……”如“在哪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在地上有树、有草、还有山坡。”
  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能够进行有层次的提问,这是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是较高境界的一种提问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促使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在德育工作中,要想抓好学生管理,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配班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得分析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科学化、民主化道路。  一、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个
“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大多练写命题作文,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崔峦老师的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习作及其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有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呢?    一、还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们应该将本属于学生自己的“蓝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习作中有事可写,有话想说,有情想抒
通过“农林牧渔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建厂区2#车间”配管作业,阐述了压型钢板现浇砼楼板电气管路暗敷设的施工重点、难点,成功实现了施工目标,实践证明该种施工方法的实用性和优势,值
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它对于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家人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引起了幼儿园的高度重视,教师们积极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和谐相处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人的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中小学生的直接消费能力和间接消费潜力增加,其消费状况非常值得关注。研究发现中学生对自身消费品能完全自主决策者占43.3%(张俊,2009),中学生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力明显增强(Beatty
自从我省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这让我们农村学校着实开了眼界,也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教学。班班通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的布置,能用上班班通的通通上,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
班级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求班主任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外,还需要班主任能够针对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和学生发展的多变性,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六勤六不”。  一、眼勤但不视而不见  1、看学生。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全体学生,既要看引人注目的优等生和后进生,也要看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看到优等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其不足,引导优等生养成不骄不躁的习惯,使其保持努力奋进的势头。看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
某高层酒店为一栋40层超限高层建筑,房屋高度为174.1m,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该结构在34层位置采用了梁式转换。为了节约建造成本,优化方从荷载的精确取值、梁系布置及楼板厚度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靠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教材焕发活力。"因此,教师处理教材时,应该重视教材的"二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