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首。巩固专业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对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自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增进学生学校认同感意义重大。历史文化学院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中,属于第一志愿报考的不足40%,其余大部分学生是被调剂的。如何能保证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是历史文化学院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院学生工作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注重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成效显著。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专业思想教育有效开展
1.1计划先行,及早部署
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专业认同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生入校前,学院学工组都会结合学工部的要求和往年经验制定新生教育方案,这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性文件。注重从家长着手,家校联合,增进家长和学生对专业内涵的了解,增强专业认同感;坚持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列明工作要点,将方案内容不断拓展和落实。
1.2领导重视,深入引导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各阶段都坚持积极引导。在新生报到期间,院领导不仅在迎新现场、学生宿舍看望、慰问新生,还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就学校及学院概况、学科优势与发展、专业与培养方案、学生发展与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全方位进行宣讲,加深了家长、新生对院系、专业的了解。院领导每学期都会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同学们的心声,及时帮同学们解决各种学业问题。毕业前夕,坚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1.3体系健全,凸显成效
良好的制度,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推动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学长制”,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引导。2011年,学院又实施了“春晖计划” 人生导师制度,在基地班实行导师制、非基地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专业教师作为人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思想、规划、就业、生活、情感等。通过 “春晖计划”,更多的专家教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的深度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专业思想更趋稳定。2010年,历史文化学院首次出现转进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多于转出学生人数的情况。
2.打好专业基础,尤其注重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2.1利用新生家长会,加强专业认识
历史文化学院每年在新生报道期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宣讲相关情况和答疑解惑,通过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获得家长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学院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011级一位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进校后对即将所学专业、学校条件甚为不满,情绪较大,家长会后又约院分党委副书记详谈许久,之后家长释然,学生也逐步转变了看法,心思稳定,表现渐进,还被评为军训优秀学员。
2.2发扬学长制传统,促进专业学习
“学长制”已是历史文化学院的优良传统,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新生入校前到毕业后,都能做到持续接力,形成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提前迎新,早早加强新生的专业学习。我院通过QQ群、人人、百度贴吧、微群等形式,在新生获取录取结果的第一时间,就邀请新生进入到设置好的“暑期课堂”,开始上大学的预备课程。二是“学长制”的工作形式多样化发展。通过“对口寝室”、“对口班级”的形式,利用空闲时间,到新生寝室或班级去,或者邀请新生到自己寝室或班级来,进行互动交流。三是通过与已经毕业的学长们保持联系,帮助在学生们及时了解专业动态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获取各类经验和知识,不断调整和提升自我。
2.3举办专业思想教育报告,增强专业信心
紧抓最佳时机对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几年来,学工组在开学初都会邀请包括熊铁基教授、刘伟教授、黄正柏教授、彭南生教授等博导或专家学者都对本科新生开展专业学习的辅导讲座。2011年,邀请历史系主任尤学工开展了“2011级新生适应性教育之专业思想与专业学习辅导报告”,进一步从专业角度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树立和专业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辅导讲解,鼓励新生经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增强专业信心,不断充实大学生活。
3.倡导读书,贯彻始终,通过科研不断深化提高
3.1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学院向来重视学习氛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坚持树典型、立楷模。为此,近两年学院先后投入1万余元,购买了各类专业书籍和教师教育类书籍数百本,直接发给学生传阅。开通了“网络图书平台”,将同学们手中的书进行流通互借。在鼓励学生读书的基础上, 院学工组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小型学术论坛等活动,先后阅读了《论语》、《老子》、《六祖坛经》、《红楼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国大历史》等古今中外各种名著,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真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更让读书活动成为潮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五个一”活动覆盖长假期,全程引导学生坚持读书
每年寒假和暑假,学院都会坚持实施“五个一”活动,以假期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不忘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或在坚持思考的基础上写好书评,再通过优秀书评评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带动学生知识全面发展,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从2009年起,学生通过“五个一”活动,先后有近200百篇读书征文在学校“书香校园”征文中获奖,也有在《华中师大报》、《华大青年》、《华大桂声》以及历史文化学院电子期刊《碎墨》、《文史之舟》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文章的质量多以深刻、见解独到获得赞誉。
3.3营造学习氛围,坚持学习主导,引导学生纵深发展
密集的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深化专业学习。学院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一是组织院内专家学者在校内举办学术讲座,尤其是针对低年级本科生以介绍史学学习方法和前沿学术成果概况介绍为主,如彭南生的《史学品格与史家人格》、朱英的《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二是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如香港教育学院粱剑秋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等。通过学术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近大师,感受专业的魅力,领略专业的真谛。另外,学院还分年级和专业逐渐加强对科研方法的指导和科研苗子的培养,比如,2011年10月,历史文化学院就针对2008级保送本校读研的学生展开了“历史文化学院推免生先期培育计划”,为推动学生科研实力的发展提供经费和师资支持,通过科研训练引导学生不断纵深化发展。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专业思想教育有效开展
1.1计划先行,及早部署
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专业认同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生入校前,学院学工组都会结合学工部的要求和往年经验制定新生教育方案,这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性文件。注重从家长着手,家校联合,增进家长和学生对专业内涵的了解,增强专业认同感;坚持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列明工作要点,将方案内容不断拓展和落实。
1.2领导重视,深入引导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各阶段都坚持积极引导。在新生报到期间,院领导不仅在迎新现场、学生宿舍看望、慰问新生,还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就学校及学院概况、学科优势与发展、专业与培养方案、学生发展与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全方位进行宣讲,加深了家长、新生对院系、专业的了解。院领导每学期都会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同学们的心声,及时帮同学们解决各种学业问题。毕业前夕,坚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1.3体系健全,凸显成效
良好的制度,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推动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学长制”,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引导。2011年,学院又实施了“春晖计划” 人生导师制度,在基地班实行导师制、非基地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专业教师作为人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思想、规划、就业、生活、情感等。通过 “春晖计划”,更多的专家教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的深度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专业思想更趋稳定。2010年,历史文化学院首次出现转进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多于转出学生人数的情况。
2.打好专业基础,尤其注重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2.1利用新生家长会,加强专业认识
历史文化学院每年在新生报道期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宣讲相关情况和答疑解惑,通过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获得家长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学院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011级一位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进校后对即将所学专业、学校条件甚为不满,情绪较大,家长会后又约院分党委副书记详谈许久,之后家长释然,学生也逐步转变了看法,心思稳定,表现渐进,还被评为军训优秀学员。
2.2发扬学长制传统,促进专业学习
“学长制”已是历史文化学院的优良传统,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新生入校前到毕业后,都能做到持续接力,形成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提前迎新,早早加强新生的专业学习。我院通过QQ群、人人、百度贴吧、微群等形式,在新生获取录取结果的第一时间,就邀请新生进入到设置好的“暑期课堂”,开始上大学的预备课程。二是“学长制”的工作形式多样化发展。通过“对口寝室”、“对口班级”的形式,利用空闲时间,到新生寝室或班级去,或者邀请新生到自己寝室或班级来,进行互动交流。三是通过与已经毕业的学长们保持联系,帮助在学生们及时了解专业动态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获取各类经验和知识,不断调整和提升自我。
2.3举办专业思想教育报告,增强专业信心
紧抓最佳时机对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几年来,学工组在开学初都会邀请包括熊铁基教授、刘伟教授、黄正柏教授、彭南生教授等博导或专家学者都对本科新生开展专业学习的辅导讲座。2011年,邀请历史系主任尤学工开展了“2011级新生适应性教育之专业思想与专业学习辅导报告”,进一步从专业角度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树立和专业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辅导讲解,鼓励新生经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增强专业信心,不断充实大学生活。
3.倡导读书,贯彻始终,通过科研不断深化提高
3.1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学院向来重视学习氛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坚持树典型、立楷模。为此,近两年学院先后投入1万余元,购买了各类专业书籍和教师教育类书籍数百本,直接发给学生传阅。开通了“网络图书平台”,将同学们手中的书进行流通互借。在鼓励学生读书的基础上, 院学工组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小型学术论坛等活动,先后阅读了《论语》、《老子》、《六祖坛经》、《红楼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国大历史》等古今中外各种名著,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真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更让读书活动成为潮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五个一”活动覆盖长假期,全程引导学生坚持读书
每年寒假和暑假,学院都会坚持实施“五个一”活动,以假期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不忘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或在坚持思考的基础上写好书评,再通过优秀书评评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带动学生知识全面发展,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从2009年起,学生通过“五个一”活动,先后有近200百篇读书征文在学校“书香校园”征文中获奖,也有在《华中师大报》、《华大青年》、《华大桂声》以及历史文化学院电子期刊《碎墨》、《文史之舟》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文章的质量多以深刻、见解独到获得赞誉。
3.3营造学习氛围,坚持学习主导,引导学生纵深发展
密集的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深化专业学习。学院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一是组织院内专家学者在校内举办学术讲座,尤其是针对低年级本科生以介绍史学学习方法和前沿学术成果概况介绍为主,如彭南生的《史学品格与史家人格》、朱英的《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二是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如香港教育学院粱剑秋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等。通过学术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近大师,感受专业的魅力,领略专业的真谛。另外,学院还分年级和专业逐渐加强对科研方法的指导和科研苗子的培养,比如,2011年10月,历史文化学院就针对2008级保送本校读研的学生展开了“历史文化学院推免生先期培育计划”,为推动学生科研实力的发展提供经费和师资支持,通过科研训练引导学生不断纵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