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欣,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我的梦想
英国诗人丁尼生曾说:“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你信吗?我信!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就能成真。我的成长经历,就印证了这句话。我从儿时的一个懵懂的想法,长大后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并且教授的数学学科是我学生时期的“最爱”,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相信在若干年后,当我慢慢老去,沉醉于往事时,所有的这一切必将成为自己温馨而幸福的回忆。
座右铭
教育教学是一幢没有电梯、只有台阶的高楼。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讲台,是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六年小学生涯是在家乡农村的一所完小度过的。当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施老师,要教五、六两个年级(其实也就是两个班)的数学,每天放学后施老师一般给大家额外的奖励——在黑板上抄几道应用题,“奖品”就是谁先做完并通过就先回家。从那时起,我为了尽可能早地得到“奖品”,每次都是专注地完成,并飞奔着去批改。于是,在绝大部分的日子里我总能领先于别的同学回家。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数学。有一天,施老师在我完成练习之后,交给了我一个新的任务——帮助隔壁五年级的同学讲解题目。现在想来,实际上只是校对了一下答案,然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是激动不已。顿时觉得自己很高大,可以在五年级的弟弟妹妹面前当一回老师,觉得做个老师很神气、很幸福。于是,梦想着自己长大后真有这么一天!
初中毕业,在填写志愿时,第一志愿就选择了中师。通过了面试,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师范。在三年的学习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我还积极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今后能践行自己的梦想,我努力地储备着。
师范毕业后,我来到了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任教,如愿以偿地担任了数学学科的教学。几年后,由于学校的需要,我还承担了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于是,我和一帮酷爱数学的孩子们一起尽情地“玩数学”。我们充分利用早晨、中午、放学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数学游戏策略的分享,进行数学模型的制作,进行逻辑问题的思辩,进行数学专题的训练……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关于一道题目的解答也行,我只是适时地给予点拨而已。于是,我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很轻松的,反观学生也丝毫没有压力与负担,在他们脸上看到更多的是渴望的、跃跃欲试的眼神。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兴趣组的学生在省、市、区级,乃至全国多项数学活动中崭露头角,还在江苏省数学竞赛中为学校赢得了团体奖。部分学生,被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英才班”免试录取。在学生收获成功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收获了无限的幸福!
从毕业那天迈出师范的大门,再到跨入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我深知:自己践行的梦想之路才刚刚起步!我经常研究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而到深夜,也曾为教学中的细节与同事争论到面红耳赤……但是“痛并快乐着”。我就在这样的校级、区级、市级公开课中锻炼自己,成熟自己,完善自己。在2015年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执教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目前已被评为省“优课”。领导和老师也给予了我许多充电、培训的机会。我先后被推荐参加了“京苏粤浙东部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江苏省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班”的培训,“江苏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苏州市首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苏州市新任校长培训班”的培训……
2010年8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原木渎第二小学)工作,分管学校的教育教学。我深知“独木不成林”,必须把团队建设视为己任。我与其他教师一起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学法,一起试教、磨课,一起总结、反思等。通过大家的努力,在过去的5年里,学校数学组有一位教师获得全国级教学评比三等奖,三位教师获得区评课选优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区评课选优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二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三等奖,还有两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与区骨干教师。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并于2013年被苏州市教育工会评为“先进青蓝文明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的梦想
英国诗人丁尼生曾说:“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你信吗?我信!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就能成真。我的成长经历,就印证了这句话。我从儿时的一个懵懂的想法,长大后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并且教授的数学学科是我学生时期的“最爱”,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相信在若干年后,当我慢慢老去,沉醉于往事时,所有的这一切必将成为自己温馨而幸福的回忆。
座右铭
教育教学是一幢没有电梯、只有台阶的高楼。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讲台,是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六年小学生涯是在家乡农村的一所完小度过的。当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施老师,要教五、六两个年级(其实也就是两个班)的数学,每天放学后施老师一般给大家额外的奖励——在黑板上抄几道应用题,“奖品”就是谁先做完并通过就先回家。从那时起,我为了尽可能早地得到“奖品”,每次都是专注地完成,并飞奔着去批改。于是,在绝大部分的日子里我总能领先于别的同学回家。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数学。有一天,施老师在我完成练习之后,交给了我一个新的任务——帮助隔壁五年级的同学讲解题目。现在想来,实际上只是校对了一下答案,然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是激动不已。顿时觉得自己很高大,可以在五年级的弟弟妹妹面前当一回老师,觉得做个老师很神气、很幸福。于是,梦想着自己长大后真有这么一天!
初中毕业,在填写志愿时,第一志愿就选择了中师。通过了面试,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师范。在三年的学习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我还积极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今后能践行自己的梦想,我努力地储备着。
师范毕业后,我来到了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任教,如愿以偿地担任了数学学科的教学。几年后,由于学校的需要,我还承担了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于是,我和一帮酷爱数学的孩子们一起尽情地“玩数学”。我们充分利用早晨、中午、放学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数学游戏策略的分享,进行数学模型的制作,进行逻辑问题的思辩,进行数学专题的训练……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关于一道题目的解答也行,我只是适时地给予点拨而已。于是,我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很轻松的,反观学生也丝毫没有压力与负担,在他们脸上看到更多的是渴望的、跃跃欲试的眼神。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兴趣组的学生在省、市、区级,乃至全国多项数学活动中崭露头角,还在江苏省数学竞赛中为学校赢得了团体奖。部分学生,被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英才班”免试录取。在学生收获成功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收获了无限的幸福!
从毕业那天迈出师范的大门,再到跨入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我深知:自己践行的梦想之路才刚刚起步!我经常研究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而到深夜,也曾为教学中的细节与同事争论到面红耳赤……但是“痛并快乐着”。我就在这样的校级、区级、市级公开课中锻炼自己,成熟自己,完善自己。在2015年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执教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目前已被评为省“优课”。领导和老师也给予了我许多充电、培训的机会。我先后被推荐参加了“京苏粤浙东部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江苏省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班”的培训,“江苏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苏州市首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苏州市新任校长培训班”的培训……
2010年8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到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原木渎第二小学)工作,分管学校的教育教学。我深知“独木不成林”,必须把团队建设视为己任。我与其他教师一起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学法,一起试教、磨课,一起总结、反思等。通过大家的努力,在过去的5年里,学校数学组有一位教师获得全国级教学评比三等奖,三位教师获得区评课选优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区评课选优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二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区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三等奖,还有两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与区骨干教师。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并于2013年被苏州市教育工会评为“先进青蓝文明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