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8-01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历史,对历史有兴趣,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谈一下多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和方法,与同行共享。
一、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从思想上打消历史是副科的错误观点,精心备好第一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绝不能给学生贯穿历史课就是“副科”、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课等错误的观点。
二、质疑设问、巧妙导入
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问题,并能激情导入,就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学习的动机,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整堂课的学习。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在紧扣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设计课题,紧密联系现实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将多媒体设备带入课堂
教师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帮助学生以具体形象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最直接最有效的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逼真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过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将历史课变为故事课,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中学历史课本只是一个大概,很多的历史故事没有具体体现,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就会使整个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之间的条条框框失去原本的活力和激情。因此,教师在上课前,有意寻找一些资料,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阅读,使历史课堂变得不再枯燥。除此之外,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将一些历史资料、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布置成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左宗堂收复新疆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在讲解时提前让学生查阅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学生讲解左宗堂的小故事,老师适当地补充讲解,并总结,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视野相对于小学生较开拓,通过历史课的生动学习,学生们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在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宝贵遗产。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这种积极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天京变乱”章节时,教师在讲解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从多方面分析:(1)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2)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执行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3)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等。从多方面讲解,使学生认识这些弊端是促使天京变乱的主要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为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这一道理埋下伏笔。诸如这些史实,颇受学生欢迎。其实,这也是很久以前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现在运用到教学中,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浅。
五、抓住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深化兴趣
历史学科是讲解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等学科,课本中讲述的历史史实大部分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由于初中生知识范围狭窄、思考能力差,很多知识、历史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并体会,时间一长,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历史老师,应当准确、及时地抓住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只有将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氛围才能浓厚,教师的教学效果就越发高效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与生活越接近,或者学生越喜欢关注的事情,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其实历史与现实是紧密相關的,存在内在联系,既有不同之处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及身边所发生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教师要有效运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社会。乡土历史提供了一个好的优势———“近水楼台”。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语言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是通过语言这个桥梁传递给学生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还是愉悦地接纳取决于语言这门艺术的传递,教师只有吊足学生的胃口,用无穷魅力的语言艺术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把教育意义蕴含其中,才能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们才能做到心领神会。
历史是一门趣味性相当强的科目,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智慧的结合体。当真实生活的内容进入课堂,才有可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广大历史教师和历史工作者只要开动脑筋,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探索历史史实的热情,才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广大教育管理者要树立全面的育人观,让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历史是“副科”的错误观点。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历史,对历史有兴趣,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谈一下多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和方法,与同行共享。
一、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从思想上打消历史是副科的错误观点,精心备好第一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绝不能给学生贯穿历史课就是“副科”、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课等错误的观点。
二、质疑设问、巧妙导入
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问题,并能激情导入,就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学习的动机,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整堂课的学习。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在紧扣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设计课题,紧密联系现实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将多媒体设备带入课堂
教师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帮助学生以具体形象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最直接最有效的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逼真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过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将历史课变为故事课,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中学历史课本只是一个大概,很多的历史故事没有具体体现,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就会使整个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之间的条条框框失去原本的活力和激情。因此,教师在上课前,有意寻找一些资料,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阅读,使历史课堂变得不再枯燥。除此之外,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将一些历史资料、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布置成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左宗堂收复新疆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在讲解时提前让学生查阅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学生讲解左宗堂的小故事,老师适当地补充讲解,并总结,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视野相对于小学生较开拓,通过历史课的生动学习,学生们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在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宝贵遗产。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这种积极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天京变乱”章节时,教师在讲解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从多方面分析:(1)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2)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执行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3)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等。从多方面讲解,使学生认识这些弊端是促使天京变乱的主要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为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这一道理埋下伏笔。诸如这些史实,颇受学生欢迎。其实,这也是很久以前自己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现在运用到教学中,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浅。
五、抓住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深化兴趣
历史学科是讲解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等学科,课本中讲述的历史史实大部分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由于初中生知识范围狭窄、思考能力差,很多知识、历史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并体会,时间一长,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历史老师,应当准确、及时地抓住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只有将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氛围才能浓厚,教师的教学效果就越发高效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与生活越接近,或者学生越喜欢关注的事情,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其实历史与现实是紧密相關的,存在内在联系,既有不同之处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及身边所发生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教师要有效运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社会。乡土历史提供了一个好的优势———“近水楼台”。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语言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是通过语言这个桥梁传递给学生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还是愉悦地接纳取决于语言这门艺术的传递,教师只有吊足学生的胃口,用无穷魅力的语言艺术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把教育意义蕴含其中,才能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们才能做到心领神会。
历史是一门趣味性相当强的科目,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智慧的结合体。当真实生活的内容进入课堂,才有可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广大历史教师和历史工作者只要开动脑筋,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探索历史史实的热情,才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广大教育管理者要树立全面的育人观,让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历史是“副科”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