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净沙·秋》为例谈元曲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古诗词教学是我不敢随意尝试的领域,只觉得诗词,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一下,再背一背、写一写就足够了,但当我涉足其中时,才发现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领下,在吟诵的同时,还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跳出文本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时,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天净沙·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诗词综合性学习中的内容,也是小学教材中的第一首且唯一的一首元曲,作者是元代四大元曲家之一的白朴。这少之又少的元曲,仅仅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吗?还是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层面?还是让学生成为白朴的知音呢?我自己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渐渐地,一幅“秋日夕阳风景图”慢慢地浮现在我眼前,且越来越明朗,教学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天净沙·秋》这首元曲,画面有静有动,语言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如何让一首只有28个字的小令变得丰满且有内涵呢?于是,语文教学所倡导的“浓”与“淡”、“胖”与“瘦”的辩证关系成了我本课的设计理念。
  一、借“元曲之美”,读出音韵
  在揭示课题之后,我就请学生读整首曲了。由于文本简短精练,因此学生很轻松就能读通顺。那么如何读出元曲特有的音韵美呢?于是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字正腔圆,不过,这仅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大家注意观察这首小令,语句有长有短,因此在朗读时就要读出其中的节奏感。(师生合作读整首曲)
  师:感觉如何?
  生: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师:是啊。元曲不光有节奏美,还有韵律美,这就是第二条,读出小令的押韵——韵律美。你能找出这首小令押韵的韵脚吗?
  生:霞、鸦、下、花。
  师:不错,一眼就看出。那么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其中的押韵。自己再试一试。
  学生读诗词,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通过引领,教给方法,边读边学,边学边读,使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建立在方法的融会贯通之上。
  二、借“想象画面”,读出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赏析经典诗词的诀窍,也是教学经典诗词的妙招。启发学生透过诗词语言,呈现画面,从而理解意义,感悟情感,这是我在探究古诗词教学之路上的一大收获。
  师:同学们,作者白朴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动动笔,圈一圈。
  (生动笔圈画,并汇报交流。)
  (接着教师按照“先部分,再整体”的教學思路,请学生先品读前两句。)
  师:大家来说一说,在你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孤独的秋天,我是从“孤村”一词中体会到的。“孤村”就是指孤零零的一个村,与之相同的还有“落日”和“残霞”。太阳要落山了,只留下了一抹残霞,给人孤寂的感觉。
  生:我感觉这个秋天很悲凉,因为作者写到“轻烟老树寒鸦”,只有那枯老的树,乌鸦在树头叫唱,让人觉得很悲凉。
  生:我觉得这个秋天不仅孤寂,而且萧瑟,没有生机。
  (朗读指导)
  师:这心酸的情景、这萧瑟的景象会一直延续到最后吗?(学习后两句)
  师:此时,展现在你面前的又是怎样的秋景呢?
  生:现在,我觉得富有生命力了,因为有青山绿水。
  生:我觉得现在是生机勃勃,不仅有青山绿水,而且还有“白草红叶黄花”。
  师:你发现在写这些景物时,都加入了——
  生:颜色。分别是青、绿、白、红、黄。
  师:是啊,给人一种色彩感。这是一种绚丽的、明亮的感觉。那这两句又该怎么读呢?
  (学生试读,节奏加快了,情感变浓了。)
  就这样,我引领学生“胖”读全曲,把曲中简洁、沉寂的曲意,通过品读,想象成为灵动、丰富的画面,化言为画,化虚为实。与此同时,把诵读、说话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其中,把“词语—画面—诵读”三者连成一线,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说景悟文,说景融情。
  三、借“一点飞鸿”,读出情感
  曲,是要品的。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无疑令诗词教学浅薄。教学,如果仅仅只停留在对字词的表层意思的讲解上,也就显得苍白、肤浅了。
  本首元曲在写作中,让前、后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之物,那就是“一点飞鸿影下”,因为这“一点”,让作者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场景,那这“一点”,又仅仅是指“飞鸿”吗?因此,我又翻阅了许多资料,得知了本曲的写作背景,那么对这“一点飞鸿影下”的理解也就更为水到渠成了。
  师:同学们,这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你发现白朴在写作上的特点了吗?
  生:对比。
  师:那又是什么让作者有如此大的转变?
  生:一点飞鸿影下。
  师:仅仅是大雁吗?请大家看资料。
  (课件推送作者白朴的相关资料到学生平板电脑,供学生自主学习。)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看了资料,知道了原来白朴之前历经坎坷,所以他前面写的景物比较孤独。
  生:我读懂了作者后来寄情山水,向往自由。
  生:我知道了这“一点飞鸿”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师:是啊,这也是白朴写这首曲子的背景所在。因此我们在读诗词时,也要关注作者写作的背景,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果说刚才在读画面时是“胖”读,那么这一环节便是“瘦”读。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感悟,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一点飞鸿”看似简单,其实是独具心思的,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在课堂上,更有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采用“以动衬静”的方法让全曲的写作特色上升了一个层次。因为这一句话,连接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因为这一句话,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说,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我想,这应该是整首小令的“眼”吧!
  不仅如此,我还由这一首带出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以及元曲中的“套数”认识,和白朴的《天净沙》四季系列的整组元曲的教学,不着痕迹地拓展了文本的宽度。
  四、借“拓展学习”,提升能力
  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尝试用拓展、整合、对比等阅读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单篇阅读教学,还是诗词教学,我都在探索,这次元曲教学,我也进行了实践,收效不错。因为我始终相信,要加大经典诗词的阅读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是十分必要的。
  师:朱老师把这两首元曲放在一起,推送到大家的平板电脑上,你们先自由地根据刚才所学的方法,读一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然后动手在平板上圈圈画画,找出两首元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自主学习)
  生:这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秋天的景。
  生:白朴的秋景是先萧条,再明亮,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而马致远的秋景从头到尾都很悲伤。
  师:你读出了同样是写景,但也有不同点。
  生:马致远在写景时,还有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
  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不错,读出了他思乡的思绪。
  生:这两首元曲都是借景抒情,不过抒发的情感不一样。白朴表达的是自由、美好的情感,而马致远表达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
  就这样,在对比学习中,学生不仅对白朴的元曲有了更加完整、深入的了解,有了“细嚼慢咽”的消化,也对马致远的小令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学得兴致盎然,也学有所成。
  综观本节课,以“诵读”为根本,以“画面”为辅助,以“拓展”为提升,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元曲学习经历”,又因“一点飞鸿影下”,让整节课活力四射。
  我想,这“一点飞鸿”,不仅是大雁,也不仅是白朴,还应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些还处在“轻烟老树寒鸦”之死气沉沉的局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我们也要“一点飞鸿影下”,让课堂生动起来,做学生的引领者,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呈现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生机勃勃的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摘要: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顶岗实习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顶岗实习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实践的形式必须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延续。只有这样学生、学校、企业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由“重视规模发
摘 要:本文以廣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依据以及内容设计。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核心;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习作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实践,通过鲜活的语言例子启发他们感知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积累多样化的语言,或者循着作品的思路进行想象表达,结合不同作品的表达方式拓宽学生的构思视角。如此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写得更加深入,写得更加具体,还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  一、关注有特点的语言形式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逐步学会写完整段落、写有新鲜感句子的重要阶段。在阅读教学中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中国灿烂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好素材。笔者主要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在吟诵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多数具有韵律美、绘画美和结构美等特点。尤其是它的韵律美,讲究平仄、押韵,句式规律,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非常悦耳。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以使传统文化自然渗透在学生心间。  如在教学《九月九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字族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扇、遇、安、痛、根、咦、竖”等生字,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运用多音字“扇”。  2.借助疑问词“咦”和“?”读好问句的语气。  3.根据课文语言图示,用句式“咦,( )啊,( )呢?”学说疑问句。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趣导入,整体感知内容  森林里走来一头大家伙。瞧,它,大大的耳朵,宽宽的身子,粗粗的四条腿。猜一猜,它是——(课件出示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全面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笔者借此交流平台,就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质疑创新谈肤浅体会。  一、在范文课题上质疑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好奇心也特浓,常常对一个问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
摘 要:本文对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思考,并对高职院校英语角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出了建议,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化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高职;英语角;英语口语教学    一、引言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还多半停留在单向灌输、平面的教学形式上,偏重于传授知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单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如何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服务地方;启示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也必然成为独立学院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借鉴和研究。目前,对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理论研究很少、经验总结
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表达规范、语言优美、充满表现力与正能量的作品,教师应将其作为习作指导的典范,引导学生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方式等,可以借助与课文联系较紧的小练笔打开习作的大世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逐步提升。教学中,笔者常常注意发掘课文中与学生当前习作密切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仿形仿神,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捕捉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指导学生学会慢镜头式刻画  “细微之处见
统编本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俱佳的典范之作,其中不乏从原来教材中遴选出来的经典之作。面对这一类老课文,教师如果仍依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来解读和教学,必然会陷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之中。为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老课文的重新解读,将其放置在全新的体系下进行审视,彰显这一类课文的价值,构建和创设富有积极价值以及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探寻语言表达的秘妙,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内化知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