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教育》60华诞到来之际,作为她的读者、作者和好朋友,我衷心希望她再创辉煌,为江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西教育》在我几十年的教育人生中,对我的起步、成长、成名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之间的情缘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58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师院附中任教,很快就成为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并在省、市物理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记得我的第一篇教学总结文章就是在《江西教育》发表的。那是1961年,当年高考后,省教育厅组织各学科召开试卷质量分析会议,我被推举为物理学科的负责人,为省教研室起草了一份质量分析报告。随后,我又在《江西教育》发表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文章,我的另外一篇千字左右的署名文章也发表在同期刊物上。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坚定了我的信心,同时也促使我以后更加注意积累资料,总结教学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教育理论,以便写出一批更有理论高度的文章。之后的几年中,我先后在《江西教育》及其他一些教育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物理教学文章,另外,我的第一本供全省物理教师参考的教学参考书,也于1962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所以说《江西教育》是助我起步、帮我提高、推我发展的好朋友。
为了能为刊物撰写质量更高的文章,我除了勤于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外,还不断从别人的经验和成果中汲取营养。《江西教育》刊发的每篇文章,我都会认真阅读,于是,我又成了《江西教育》的热心读者。
情缘往往是在患难与共中建立和加深起来的。正当我成为刊物的热心作者和读者时,“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江西教育》被迫停刊十多年之久,我也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判。有人抓住我在刊物上发表的东西大做文章。一夜之间,批判我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记得批判我的第一张大字报是《刘运来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迫于形势,我只好把教学研究转入地下,转入晚间。几年中,我暗地里写了很多东西,但无处发表,也不敢拿去发表,写好后就藏起来。粉碎“四人帮”后,我写的这些东西终于得以重见阳光。《江西教育》复刊后,我的文章便陆续在刊物上发表,我和《江西教育》走过这段患难与共的岁月后,彼此之间的情缘也日益加深。拨乱反正后,恢复高考,我省也首次在全省31万中小学教师中评出31位特级教师,我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名列榜首。接下来,我又先后荣获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全省教育战线的优秀代表。参加特级教师评审时,我提供的包括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材研究、培养师资等诸多参评材料中,相当一部分是我历年来在《江西教育》和其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与《江西教育》在患难与共中建立起来的情缘,成了助我成名的动力。
成名之后,我和《江西教育》的情缘又在新的起点上往纵深发展。“文革”之后,我先后担任过江西师大附中的副校长、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我继续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深刻剖析各种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写成文章后便投寄《江西教育》。《物理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应用》一文在《江西教育》发表后,很快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索引》所收录,并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辑(第一集)》选用。时至去年,国内有关专家在专题研究“特级教师的特殊素质”时,还引用过这篇发表于二十多年前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全国教育科学核心期刊《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物理教学要立足于知识的传授、着眼于智力的发展》的理论文章,也是我对自己在《江西教育》上发表的诸多文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提升而形成的。
这种情缘在我成名之后仍在延续。为了激励年轻教师努力进取,鼓励大家争当优秀教师,《江西教育》不惜篇幅宣传我的教育人生。1982年第9期发表了《匠心独运育壮苗》一文,专门介绍我的劳模事迹。1985年,《江西教育》以“凝思”为主题,请摄影记者为我拍了三张照片作为当年7、8期合刊的封面,并请诗人新羽为封面配诗:“他在求索、上下求索,在书山上寻觅无穷无尽的知识,让自己的学生攀登座座高峰。哦,在那专注的神态里,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辛劳,那一个个伏案工作的晨昏……他在思考,日夜思考,在教海里探索最有效的教法,让自己的学生突破道道难关。哦,在那沉醉的神情里,我看到了教师的喜悦,那一颗颗豪情勃发的丹心。”1986年第2期又刊发了作家周崇坡采写的长篇通讯《刘运来之路》。与此同时,《江西教育》还不断刊发介绍我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所有这些,在宣传我的教育人生,扩大我的社会影响,鼓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记录了自己留在江西教育战线的足迹。前年,年过古稀的我,从省政协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很多地区和学校请我去作报告,畅谈教育人生,我曾以“爱拼才会赢——一位特级教师的人生道路”为题作过多场报告,报告中的很多内容和片段都来自我在《江西教育》发表过的文章。
半个世纪以来,我与《江西教育》相伴相行,患难与共,结下了很深的情缘。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是《江西教育》助我起步、推我成长、帮我成名。同时,由于《江西教育》对我的宣传,使我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所有这些,我都难以忘怀。◆(作者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进江西省委主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江西教育》在我几十年的教育人生中,对我的起步、成长、成名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之间的情缘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58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西师院附中任教,很快就成为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并在省、市物理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记得我的第一篇教学总结文章就是在《江西教育》发表的。那是1961年,当年高考后,省教育厅组织各学科召开试卷质量分析会议,我被推举为物理学科的负责人,为省教研室起草了一份质量分析报告。随后,我又在《江西教育》发表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文章,我的另外一篇千字左右的署名文章也发表在同期刊物上。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坚定了我的信心,同时也促使我以后更加注意积累资料,总结教学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教育理论,以便写出一批更有理论高度的文章。之后的几年中,我先后在《江西教育》及其他一些教育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物理教学文章,另外,我的第一本供全省物理教师参考的教学参考书,也于1962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所以说《江西教育》是助我起步、帮我提高、推我发展的好朋友。
为了能为刊物撰写质量更高的文章,我除了勤于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外,还不断从别人的经验和成果中汲取营养。《江西教育》刊发的每篇文章,我都会认真阅读,于是,我又成了《江西教育》的热心读者。
情缘往往是在患难与共中建立和加深起来的。正当我成为刊物的热心作者和读者时,“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江西教育》被迫停刊十多年之久,我也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判。有人抓住我在刊物上发表的东西大做文章。一夜之间,批判我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记得批判我的第一张大字报是《刘运来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迫于形势,我只好把教学研究转入地下,转入晚间。几年中,我暗地里写了很多东西,但无处发表,也不敢拿去发表,写好后就藏起来。粉碎“四人帮”后,我写的这些东西终于得以重见阳光。《江西教育》复刊后,我的文章便陆续在刊物上发表,我和《江西教育》走过这段患难与共的岁月后,彼此之间的情缘也日益加深。拨乱反正后,恢复高考,我省也首次在全省31万中小学教师中评出31位特级教师,我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名列榜首。接下来,我又先后荣获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全省教育战线的优秀代表。参加特级教师评审时,我提供的包括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材研究、培养师资等诸多参评材料中,相当一部分是我历年来在《江西教育》和其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与《江西教育》在患难与共中建立起来的情缘,成了助我成名的动力。
成名之后,我和《江西教育》的情缘又在新的起点上往纵深发展。“文革”之后,我先后担任过江西师大附中的副校长、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我继续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深刻剖析各种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写成文章后便投寄《江西教育》。《物理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应用》一文在《江西教育》发表后,很快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索引》所收录,并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辑(第一集)》选用。时至去年,国内有关专家在专题研究“特级教师的特殊素质”时,还引用过这篇发表于二十多年前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全国教育科学核心期刊《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物理教学要立足于知识的传授、着眼于智力的发展》的理论文章,也是我对自己在《江西教育》上发表的诸多文章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提升而形成的。
这种情缘在我成名之后仍在延续。为了激励年轻教师努力进取,鼓励大家争当优秀教师,《江西教育》不惜篇幅宣传我的教育人生。1982年第9期发表了《匠心独运育壮苗》一文,专门介绍我的劳模事迹。1985年,《江西教育》以“凝思”为主题,请摄影记者为我拍了三张照片作为当年7、8期合刊的封面,并请诗人新羽为封面配诗:“他在求索、上下求索,在书山上寻觅无穷无尽的知识,让自己的学生攀登座座高峰。哦,在那专注的神态里,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辛劳,那一个个伏案工作的晨昏……他在思考,日夜思考,在教海里探索最有效的教法,让自己的学生突破道道难关。哦,在那沉醉的神情里,我看到了教师的喜悦,那一颗颗豪情勃发的丹心。”1986年第2期又刊发了作家周崇坡采写的长篇通讯《刘运来之路》。与此同时,《江西教育》还不断刊发介绍我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所有这些,在宣传我的教育人生,扩大我的社会影响,鼓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记录了自己留在江西教育战线的足迹。前年,年过古稀的我,从省政协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很多地区和学校请我去作报告,畅谈教育人生,我曾以“爱拼才会赢——一位特级教师的人生道路”为题作过多场报告,报告中的很多内容和片段都来自我在《江西教育》发表过的文章。
半个世纪以来,我与《江西教育》相伴相行,患难与共,结下了很深的情缘。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是《江西教育》助我起步、推我成长、帮我成名。同时,由于《江西教育》对我的宣传,使我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所有这些,我都难以忘怀。◆(作者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进江西省委主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