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伯纳曾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小学数学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很多,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用数学思想引领数学课堂,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必将有质的提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要站在数学思想的肩上进行渗透与孕育。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则是对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提升,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它的地位应介于数学思想与方法之间,对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渗透数学思想,策略形成的基石
如何让数学思想引领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度?
纵观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缺失的是学生用策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觉运用策略。如列表策略,为什么要列表?学生不清楚,只是老师说“要列表”,所以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列表。学生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策略,没有把列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深究其中原因,就是缺少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
小学阶段策略学习内容目标的确定,其中培养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教者就要对某方面的策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是让学生形成“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这里就渗透了一种可逆的数学思想。可逆思想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思维就应自觉地换一种方向:倒过来想。让学生借线段图、列表、画图、摘录条件等方法进行逆推,从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倒推”策略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一种可逆的数学思想。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了培养。
1.渗透
教材88页例1先通过现在两杯果汁的数量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倒过来想原来两杯果汁的数量,是对可逆思想的渗透。
2.理解
接着89页例2通过小明邮票张数从原来到现在的一系列变化,引导学生由现在邮票张数倒过来推想小明原有邮票的张数,是对可逆思想的理解。
3.运用
接着“练一练”安排了小军画片数量从原来到现在经历的变化:小军拿出画片张数的一半还多一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下25张。进而引导学生倒过来推算小军原有画片的数量,则是对可逆思想的运用。
4.有序
从例1的渗透、例2的理解到练一练的运用,都逐步深入地体现了逆向思维有一个“有序”的过程。解决这类问题时,有序倒推是正确的保证。“有序”将可逆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对“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理解也更加深刻,策略的达成度也更高。
逆向思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用的,培养学生的可逆思维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司马光砸缸把“人离开水”变为“水离开人”,运用的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策略。
二、孕育策略,数学思想生成的土壤
教学中将结果看得太重,急于想给学生规律性和结论性的方法, 会忽视学生对方法获取过程的理解,没有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没有策略的形成。
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微观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具体的手段。一般来说,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最为基础,所以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区分开,更多地反映在联系方面,其本质往往是一致的。如常用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集合思想和交集方法,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授人以鱼,只享一餐,而授人以渔,可享一生。“鱼”即授予一种方法,“渔”则是通过策略的教学平台授予学生一种数学思想。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张景中指出:“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很简单。但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因此,小学阶段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高屋建瓴”之效。
其实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应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策略在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列表、画图、枚举、倒推、假设、转化等,这些策略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呈现方式。这对学生形成策略,提炼数学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数学思想是宏观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要站在数学思想的肩上进行渗透与孕育。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则是对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提升,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它的地位应介于数学思想与方法之间,对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渗透数学思想,策略形成的基石
如何让数学思想引领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度?
纵观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缺失的是学生用策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自觉运用策略。如列表策略,为什么要列表?学生不清楚,只是老师说“要列表”,所以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列表。学生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策略,没有把列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深究其中原因,就是缺少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
小学阶段策略学习内容目标的确定,其中培养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教者就要对某方面的策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是让学生形成“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这里就渗透了一种可逆的数学思想。可逆思想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思维就应自觉地换一种方向:倒过来想。让学生借线段图、列表、画图、摘录条件等方法进行逆推,从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倒推”策略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一种可逆的数学思想。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了培养。
1.渗透
教材88页例1先通过现在两杯果汁的数量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倒过来想原来两杯果汁的数量,是对可逆思想的渗透。
2.理解
接着89页例2通过小明邮票张数从原来到现在的一系列变化,引导学生由现在邮票张数倒过来推想小明原有邮票的张数,是对可逆思想的理解。
3.运用
接着“练一练”安排了小军画片数量从原来到现在经历的变化:小军拿出画片张数的一半还多一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下25张。进而引导学生倒过来推算小军原有画片的数量,则是对可逆思想的运用。
4.有序
从例1的渗透、例2的理解到练一练的运用,都逐步深入地体现了逆向思维有一个“有序”的过程。解决这类问题时,有序倒推是正确的保证。“有序”将可逆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对“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理解也更加深刻,策略的达成度也更高。
逆向思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用的,培养学生的可逆思维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司马光砸缸把“人离开水”变为“水离开人”,运用的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策略。
二、孕育策略,数学思想生成的土壤
教学中将结果看得太重,急于想给学生规律性和结论性的方法, 会忽视学生对方法获取过程的理解,没有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没有策略的形成。
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微观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具体的手段。一般来说,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最为基础,所以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区分开,更多地反映在联系方面,其本质往往是一致的。如常用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集合思想和交集方法,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授人以鱼,只享一餐,而授人以渔,可享一生。“鱼”即授予一种方法,“渔”则是通过策略的教学平台授予学生一种数学思想。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张景中指出:“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很简单。但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因此,小学阶段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高屋建瓴”之效。
其实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应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策略在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列表、画图、枚举、倒推、假设、转化等,这些策略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呈现方式。这对学生形成策略,提炼数学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数学思想是宏观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