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敲修改出来的。每一篇作文,如果错别字,病句,选材等各方面的问题都由老师直接指出来修改的话,这样,不仅老师自己增加了工作量,更不能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水平,我尝试了一些方法,跟大家分享:
一、学生集体评改
本环节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互相进行评改。其具体做法如下:将全班学生按照在日常习作中能力的强弱分成六人一组的评改小组,并推选写作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修改(尽量回避本组学生的习作);与此同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评改中应将重点放在错字、标点符号、不恰当的词和句子上,并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其次,老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急于发表修改意见,可先给一点口头提示,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自己去发现不足,改正问题。再次,教师讲授一些眉批、总批等作文批改方法的标准。
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广泛交流个人的不同看法,然后由小组统一反馈,并由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陈述,最后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进行适当点评,及时给每组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
这样,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问题的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学生互批互改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常充满好奇,我有意去让他们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换作品,遵循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的原则。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互改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评分,而是让他们互相交换评阅,互相交流看法。
针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仅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看同学的作文选材是否恰当,中心是否明确,还可以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5、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6、给同学的作文加上评语,并中肯地打上表示等级的A、B、C。
通过学生之间的圈圈点点,改改画画,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习作信心,为以后自己给自己修改文章做好了准备。
三、学生自批自改
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自己的作文,把需要停顿而自己又没有使用标点的地方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把句中的错字、别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者问同学纠正过来。告诉学生,凡是读不通的地方就是有问题的,是要修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正确运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使得文章更优美,更有意蕴。
四、师生齐改
在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再进行面评面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仔细体会批语,然后将他们逐一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应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如对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帮助他们进行细微地分析,指导他重新写过;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句逐段的改好;对基本功较好,文句通顺,结构合理,但不够具体生动的,引导他们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415905湖南省汉寿县西竺山中学)
一、学生集体评改
本环节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互相进行评改。其具体做法如下:将全班学生按照在日常习作中能力的强弱分成六人一组的评改小组,并推选写作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修改(尽量回避本组学生的习作);与此同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评改中应将重点放在错字、标点符号、不恰当的词和句子上,并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其次,老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急于发表修改意见,可先给一点口头提示,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自己去发现不足,改正问题。再次,教师讲授一些眉批、总批等作文批改方法的标准。
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广泛交流个人的不同看法,然后由小组统一反馈,并由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陈述,最后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进行适当点评,及时给每组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
这样,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问题的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学生互批互改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常充满好奇,我有意去让他们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换作品,遵循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的原则。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互改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评分,而是让他们互相交换评阅,互相交流看法。
针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仅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
2、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
3、看同学的作文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
4、看同学的作文选材是否恰当,中心是否明确,还可以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5、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
6、给同学的作文加上评语,并中肯地打上表示等级的A、B、C。
通过学生之间的圈圈点点,改改画画,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习作信心,为以后自己给自己修改文章做好了准备。
三、学生自批自改
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自己的作文,把需要停顿而自己又没有使用标点的地方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把句中的错字、别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者问同学纠正过来。告诉学生,凡是读不通的地方就是有问题的,是要修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正确运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使得文章更优美,更有意蕴。
四、师生齐改
在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再进行面评面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仔细体会批语,然后将他们逐一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应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如对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帮助他们进行细微地分析,指导他重新写过;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句逐段的改好;对基本功较好,文句通顺,结构合理,但不够具体生动的,引导他们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415905湖南省汉寿县西竺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