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结脑延误诊断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结脑 误诊分析
  
  近几年来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每4个发热患者就有一个考虑结核病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并把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要求全球采取紧急措施与结核病做斗争[1]
  例1:男,9岁。因发热、抽搐、昏迷急诊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自觉头痛、乏力、食欲欠佳、性格改变。曾对症治疗而继续上学。入院后体温39℃,昏迷,布氏反应阳性,白细胞12×109/L,中性0.54,淋巴0.46。脑脊液稍浊,白细胞3×109/L,蛋白定性阳性,糖正常,氯化物减少。当时拟诊“流脑”给予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SD)治疗,1周后病情改善而自动出院。2周后该患又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经上级医院做脑脊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因病情加重治疗无效而死亡。
  例2:男,19岁。因间歇性发热,消瘦1个月余,头痛剧烈伴呕吐2天,体温38.4℃,神清,痛苦病容,体瘦,颈有抵抗感,克氏征阳性。脑脊液血性,白细胞1×109/L,潘氏实验阳性。糖50mg%,氯化物600mg%,初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脱水、止痛、镇静与支持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经胸部X线片提示:右肺浸润性肺结核,经抗痨治疗40余天好转出院。
  
  讨 论
  
  误诊分析之一:①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农牧区及其基层医疗单位常见的青少年多发病,但对此认识不足。由于对结脑的认识不足和放松对疾病的警惕性,忽视有关结脑的一般检查与分析,使之延误诊断。②由于看问题的片面性,而忽视了结脑的不典型临床表现。例1只着重于流行季节易患的“流脑”一般性认识,而不能进一步分析病史与脑脊液的改变,造成误诊。③对血性脑脊液缺乏客观分析,腰穿抽取脑脊液是临床诊断与鉴别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或其他脑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穿刺损伤而造成血性脑脊液而误诊。例2就是因穿刺损伤而呈血性脑脊液,因而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④对实验室检查数据要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在社区及基层医疗单位,对结脑的诊断有待于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更加完备。A.外观无色透明,也可微浊。B.细胞数一般小于0.5×109/L,但也有高达2×109/L(2000~3000个/mm3)易误诊为流脑。C.糖减少,氯化物明显减少,在结脑早期7.6g/L,中期6~5g/L,晚期4g/L。因而对脑脊液要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其变化。有条件应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抗酸染色、革兰染色等。
  误诊分析之二:①结脑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本例的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并非结核病所有;而头痛、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也并非结脑的特异性所见。其他类型脑膜炎亦可出现上述临床表现。②细菌学检查不易获得阳性结果。脑脊液涂片检出结核菌的阳性率也甚低(约15%左右)。而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大约在6周以上才能得出结果,为时过长。③约有大量不典型病例的存在,由于细菌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在起病形式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的慢性或隐匿性起病,而表现为急性起病,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在社区及基层医疗单位,有时早期也许被误诊为“上感”(如例1)而接受青、链霉素的治疗。但由于链霉素早期而不规则的应用,使本病的病程经过及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因而经对症治疗后而继续上学。④脑脊液改变的不典型性:主要表现为糖和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综上所述结脑的早期正确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但能否早期,及时准确又直接的确诊关系到治疗成败及愈后,应引起高度警惕。
  
  参考文献
  1 王化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治.中国医刊,2006,41(9):529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10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7例,女53例,年龄1 3~78岁,其中20岁以内,6例占6%,40岁以内24例(24%),60岁以内45例(45%),61岁以上,25例(25%),病程最短 3 天,最长半个月。  发病部位:上部(头面项部)11例(11%),中部(胸肋部及腰腹部)59例(59%),下部(臂部以下)30例(30%)。  治疗方法:龙胆草15g,生山栀15g,柴胡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自拟痛安汤辅助经皮穿刺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1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110例,采用自拟痛安汤治疗辅助CT引导下注射臭氧的方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53.6%,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6%,82%。经X2验证(X2=9
期刊
乌鸡白凤丸是由乌鸡、人参、白芍、丹参、香附(醋炙)、当归、牡蛎(煅)、鹿角、’桑螵蛸、甘草、青蒿、天冬、熟地黄、地黄、川芎、黄芪、银柴胡、芡实(炒)、山药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作用。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膝酸软,产后虚弱等症。也是妇女治疗和滋补良药。  慢性肝炎的病症是指病程在半年以上的肝脏慢性炎症疾病。慢性肝炎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肝区疼痛、腹胀、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患儿,男,5个月,因“腹泻伴面色苍白2个月”以“小儿腹泻病、贫血”收入院。患儿于2个月前添加辅食后出现腹泻,大便为黄色稀便,日5~6次,无脓血,不发热,无咳嗽,偶有呕吐,口服思密达、小儿止泻散等药物治疗,效差,患儿面色渐苍白,并呈进行性加重,遂来诊。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及口唇色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
期刊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 妈咪爱 菌陈蒿汤    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采用吗咪爱、思密达联合中药菌陈蒿汤治疗母乳性黄疸5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1]:①完全母乳喂养,生后4~7天出现黄疸,并持续2周。②黄疸以轻~中度为主,极少重度。③生长发育基本正常,肝脾无肿大,肝功正常,HBsAg(-) 。④停喂母乳2~4天黄疸明显减轻,再次哺乳后又加
期刊
摘 要 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6例,痊愈32例,占33%;显效42例,占44%;有效18例,占19%,无效4例,占4%,总有效率96%。推拿治疗能缓解梨状肌痉挛, 剥离粘连,疏通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疗效满意。  关键词 梨状肌综合征 推拿手法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以拇指弹拨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6例,疗效可靠,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期刊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由于手术造成的胆道损伤。一旦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笔者从1994年8月  ~2005年11月先后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2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1 3例,女9例,年龄26~77岁,平均48.3岁。  原发病与损伤部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 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6例,胆总管结石6例,其中3例伴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损伤部位
期刊
患者,女,38岁。因发热1年,伴关节酸痛,僵硬6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1年前受凉后咽痛、发热,体温39℃,伴畏寒、寒战,6个月前四肢关节游走性酸痛。发热无规律,体温波动于37.8~39℃,无头痛、呕吐。当地县医院查骨髓涂片、培养,血培养,疟原虫,咽拭子,肝功能均正常。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治疗,效果欠佳,且波及小关节,伴僵硬,活动受限。经常应用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控
期刊
患者,女,53岁,高血压病史二十余年,经常头晕,头痛,四肢乏力,长期口服降压药物(药物不详)血压维持在(20~140 )/(70~90)mmHg,近5~6年因劳累或气候寒冷多次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气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具体日期不详)。1年前住院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II级”,无药物过敏史。此次因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来我院就诊,静滴黄芪注射液20ml,5%葡萄注射液250ml60滴/分,1次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病理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方法:对30例临床初诊病理确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观察分析。结果:30例临床初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与病理诊断全部符合,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24例,治愈率80%;有效5例,总有效率约97%。结论: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催产素加固崩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