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让学生更多接受新事物,更快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 激发兴趣 网络资源 创新教育
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怎样让课堂丰富生动具有吸引力,便成了教师在备课时最主要的研究部分。在近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课堂的灵活应用能提起更多学生的兴趣,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也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基于学生的兴趣
这也就是备学生的环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活的生命体,发展是活体生命的天赋本能。也就是说,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学生自身。在学生的发展中,任何外界刺激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才能起作用。而面对外界刺激,学生从来不会完全被动地接受,而是首先判断刺激的性质,然后通过自主选择,最后做出他们认为适当的反应。基于这种认识,教育教学过程及信息技术的选用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只有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结合课堂内容选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宜用多媒体呈现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图像和声音是中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最直接途径。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并不只获取到了知识,还调动了感官,这样要远胜于单纯的语言转述。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眼、手、耳与脑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这便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方能实现为学生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全面而立体地呈现。
三、还课堂于学生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便要求教师放开学生的手,真正实现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主体,在课前准备环节可以大胆地加入“学生设计课堂”这一环节,给学生一些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任务交给各小组,让他们自己寻找材料,由小组长总结整理,在课堂与大家分享。学生手中的信息技术材料一定是最适合他们的,而且是最吸引他们的。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师也会从中摸索出中学生的热情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备课当中去。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并不只是电子科技产品的应用。信息技术当然还包括各领域各学科知识,其中心理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的最大亮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个性等。这些现象具有内隐的特点,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信息技术,从而针对一个班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战术获取最重要的教学经验。
心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突出地体现在隐形课程中,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从而完成思想教学。心理信息技术教学不但体现在课堂中,还体现在课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既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要了解初中生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如自卑感、厌学、网络成瘾、考试焦虑等。无论是亲切谈心还是批评教育,都需要灵活运用,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组织复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记忆规律、情绪情感规律、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等心理学信息技术中的各专业知识,系统地分析本班学生能更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如果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在学生身上播种心理学信息技术,便收获的是人才。教给学生飞翔的本领,还给学生一片天空。
高科技在课堂中的应用固然好,但是凡事讲究一个度。如果整堂课沉浸在一个深不可测的情境中,学生不但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且会被那些难懂的科技知识打败,失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会占用他们大部分时间去思考这些信息技术甚至沉浸其中,忘记信息技术本是依附在课本知识上的产物,以致喧宾夺主。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不会过度影响正常教学,这是教师最该把握和拿捏的。
五、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建议
世界本是一个色彩纷呈的多元体,但教科书却只用一些繁琐无味的文字和最简单的图像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正在成长的学生,学生厌学,教师无奈。只要多问一问学生喜不喜欢,多关注一下他们的成长,便会发现学生的进步飞快。送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行!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一节课,教师需要改进的还太多。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成长,课堂成长,学生才能成长。教师队伍要怎样成长壮大?
首先是利用优质网络资源。网络虚拟却又真实地呈现着人们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些资源最适合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又不失情趣,能强烈地体现出新课改“生活化”的要求。在课堂中,优质的网络资源能准确快速地提供一些权威数据提高课堂的科学性,并把抽象简单化,深入浅出。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如制作幻灯片的技能、整合网络资源的技能等。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合作意识,包括与同事的合作和与学生的合作。合作就是力量。最后,学校也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创建数字化校园,加强硬件设施,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肥沃的土壤。
教师应用信息化,学生接受信息化,学校提供信息化,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成为新课改的先锋。
信息化的运用,在开始应用阶段需要打好根基,这也不是效仿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自己亲自投入备课中来,只有把自己的思路通过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中,才会更贴近课堂。如果教师随便运用下载的网络资源而忽略对资料的整合,很容易导致多媒体课件与整堂课的内容格格不入,出现最失败的课堂。要想发现学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教师还需要努力地下一番苦工,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参考文献】
[1] 张若斌.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05期.
[2] 李婷红. 创新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化、信息化[J]. 中小学电教,2015年02期.
【关键词】信息化 激发兴趣 网络资源 创新教育
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怎样让课堂丰富生动具有吸引力,便成了教师在备课时最主要的研究部分。在近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课堂的灵活应用能提起更多学生的兴趣,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也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基于学生的兴趣
这也就是备学生的环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活的生命体,发展是活体生命的天赋本能。也就是说,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学生自身。在学生的发展中,任何外界刺激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才能起作用。而面对外界刺激,学生从来不会完全被动地接受,而是首先判断刺激的性质,然后通过自主选择,最后做出他们认为适当的反应。基于这种认识,教育教学过程及信息技术的选用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只有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结合课堂内容选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宜用多媒体呈现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图像和声音是中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的最直接途径。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并不只获取到了知识,还调动了感官,这样要远胜于单纯的语言转述。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眼、手、耳与脑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这便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方能实现为学生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全面而立体地呈现。
三、还课堂于学生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便要求教师放开学生的手,真正实现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主体,在课前准备环节可以大胆地加入“学生设计课堂”这一环节,给学生一些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任务交给各小组,让他们自己寻找材料,由小组长总结整理,在课堂与大家分享。学生手中的信息技术材料一定是最适合他们的,而且是最吸引他们的。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师也会从中摸索出中学生的热情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备课当中去。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并不只是电子科技产品的应用。信息技术当然还包括各领域各学科知识,其中心理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的最大亮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个性等。这些现象具有内隐的特点,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信息技术,从而针对一个班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战术获取最重要的教学经验。
心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突出地体现在隐形课程中,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从而完成思想教学。心理信息技术教学不但体现在课堂中,还体现在课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既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要了解初中生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如自卑感、厌学、网络成瘾、考试焦虑等。无论是亲切谈心还是批评教育,都需要灵活运用,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课堂中还是组织复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记忆规律、情绪情感规律、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等心理学信息技术中的各专业知识,系统地分析本班学生能更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如果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在学生身上播种心理学信息技术,便收获的是人才。教给学生飞翔的本领,还给学生一片天空。
高科技在课堂中的应用固然好,但是凡事讲究一个度。如果整堂课沉浸在一个深不可测的情境中,学生不但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且会被那些难懂的科技知识打败,失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会占用他们大部分时间去思考这些信息技术甚至沉浸其中,忘记信息技术本是依附在课本知识上的产物,以致喧宾夺主。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不会过度影响正常教学,这是教师最该把握和拿捏的。
五、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建议
世界本是一个色彩纷呈的多元体,但教科书却只用一些繁琐无味的文字和最简单的图像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正在成长的学生,学生厌学,教师无奈。只要多问一问学生喜不喜欢,多关注一下他们的成长,便会发现学生的进步飞快。送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行!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一节课,教师需要改进的还太多。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成长,课堂成长,学生才能成长。教师队伍要怎样成长壮大?
首先是利用优质网络资源。网络虚拟却又真实地呈现着人们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些资源最适合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又不失情趣,能强烈地体现出新课改“生活化”的要求。在课堂中,优质的网络资源能准确快速地提供一些权威数据提高课堂的科学性,并把抽象简单化,深入浅出。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如制作幻灯片的技能、整合网络资源的技能等。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合作意识,包括与同事的合作和与学生的合作。合作就是力量。最后,学校也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创建数字化校园,加强硬件设施,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肥沃的土壤。
教师应用信息化,学生接受信息化,学校提供信息化,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成为新课改的先锋。
信息化的运用,在开始应用阶段需要打好根基,这也不是效仿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自己亲自投入备课中来,只有把自己的思路通过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中,才会更贴近课堂。如果教师随便运用下载的网络资源而忽略对资料的整合,很容易导致多媒体课件与整堂课的内容格格不入,出现最失败的课堂。要想发现学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教师还需要努力地下一番苦工,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参考文献】
[1] 张若斌.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05期.
[2] 李婷红. 创新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化、信息化[J]. 中小学电教,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