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准备地写作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写作”的新理念,是把写作放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去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民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且把个性的思想展现出来。在写作教学中,把“要学生写”,转为学生“我要写”,让学生把自己内心已有的准备转化为文字,教师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通过系列的、有效的活动设计,构建写作教学的新型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活动型写作 教学 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块广阔的试验田。这不仅是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因为它是教学中的难点。长久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存在着“教师不知该怎样教才能教好”,学生“不知该怎么学才能写好”的现象。学生思想幼稚化,对生活的关注低;教师作文教学模式化,公式化,内容大众化,都大大影响了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思想没有深度,作文写得“平淡如水”。学生感慨:我有写好作文的愿望,却不知如何写好。“活动写作”的理念,如一阵春风,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在“活动型写作”的理念下,我们让学生有准备地写作文,探索一条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有准备地写作文”的理念指引——“活动型”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材料准备的过程”“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活动写作”的理念,是以单元的学习为单位,在模块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写作教学贯穿整个模块教学当中,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强化突出了写作能力对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水平的重要作用。“活动型”写作的核心,就是把作文教学与各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写作。在整个作文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张扬。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活动型”写作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原理。心理学表明,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有效的写作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自己”。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地表现自己,发展个性的心理需求,如果写作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的表现机会,是很难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写作活动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参与,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思考。
  “活动型”作文的教学理念,就非常符合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活动型作文教学理清了一个思路,就是在活动中作文,活动是作文的前奏又是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而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是亲身的参与者,学生能主宰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个性地学习。而“活动型”写作的这一理念,与《新课程》中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实际的操作中,“活动型”写作可以拓展传统写作教学的课堂空间。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思维表达的过程,而任何一种表达的过程,都是建立在相关的积累与事先的预设当中的,即表达是有前提的。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堂上作文”,遵循着“给题目——堂上写作——堂上讲评”这一传统模式,把写作的空间限制在了课堂当中。学生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冥思苦想,匆匆而就,不但学生写得痛苦,教师评得也“味如嚼蜡”。让学生在活动中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的时间与空间里,针对写作的内容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素材的准备,形式的准备,感悟的准备等,最大限度地拓展以往作文教学中“堂上作文”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汲取写作的养料,写出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这个“有准备”,就是在传统的“堂上作文”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之前,加上一个“准备”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即将要写作的内容去观察、调查、阅读、思考,为写作准备丰富的“佐料”,使学生成为“有米下锅的巧妇”。
  二、“有准备地写作文”的情境设计——组织各类型的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是活动,活动就是学习,我们让学生写“有准备的作文”,必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走进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当中,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任务的同时,把写作“准备”好。在实践中,我们把写作的准备活动的情境分类为以下几种。
  1.组织“准备·个体感受”的写作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应自主地学习”,“更应该成为一个具有探究能力的人”。专家指出“个人就是靠不断的探究来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人类也是靠着不断的探究向前发展的。可以说,探究是人(个人与人类)的生存之本。”在设计组织“准备·个体感受”写作情境时,我们强调学生在活动情境中,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探究自身生命的感受,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开展“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人生”的写作教学时,我们强调让学生个体去探索人生,感悟自我。从引发学生思考“人生是什么”到学生自己得出自己的“人生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顾自己的人生,展望未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阶段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出精彩细节,我设计了以下的写作活动情境。
  在情境设计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学生每一次写作之前,都有相当大的空间去为写作任务的完成进行准备。为写作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准备活动,形式多样,能为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服务。这拓展了写作教学的空间,延伸了课堂写作教学。
  2.组织“准备·合作探究”的写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突出学生的合作性”。合作,即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与同伴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准备·合作探究”的写作活动中,我们要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比“仅靠个人”更优秀的学习成果。
  在开展“细品中秋”的写作活动时,结合阶段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出精彩细节,我设计了以下的写作活动方案
  ?摇?摇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强调“分工合作”与“交流、展示”,学生在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同时,又是在完成集体的任务,活动本身不单能培养学生个体的探究能力,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表达与交流”“倾听与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写作方面,成果的完成,给予了学生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写作的准备,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东西”来表达写作主题,这就为优秀成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组织“准备·综合专题”的写作活动。
  我们的写作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强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全面地发展。这类“综合专题”的写作活动,要明确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计活动,活动的目的,更加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结合阶段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出真情实感,我设计了“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活动设计。
  本活动方案,结合了“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读”、“写”、“悟”的环节,把教学的过程进行延伸,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写作的环节之前,都有充分的写作准备活动,始终让学生带着自己“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的活动中来,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与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有准备地写作文”的实践反思
  1.“有准备地写作文”的教学实践,是一次有效的写作教学尝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强调“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不但拓展了课堂作文的空间,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在“准备”作文的过程中,或积极地阅读,或撰写读书笔记,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相关活动任务……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间,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然后写出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的文章来。
  如,在写“成长的痕迹”这一作文中,学生“准备”了自己成长的痕迹:一张旧相片,一篇自己写过的文章,一张奖状……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成长的痕迹,感概颇多。一位学生写到“虽然自己尚未成年,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原来还真有那么多的故事值得回味。”
  又如,在“细品中秋”的写作活动中,有一组全体成员,带着自己的活动主题,设计了一份“有关中秋佳节如何过”的调查问卷在网上进行调查。小组成员结合收集到的数据,写出一篇题为《“现代青年人怎样过中秋”》文章,分析了现代社会中,青年人过中秋的情况,从而看出传统的节日在当今社会中的演变。文章有数据,有分析,有事例,有感想,是一篇水平颇高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令人欣慰。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写出的文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更多的是有着他们自己亲身体验,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也许是因为所写的文章都是经过“准备”的,而这一“准备”的过程,让学生“思接千里,亲近生活,了解自己”,写出精彩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
  2.“有准备地写作文”的教学实践,教师要成为写作的“主导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主导着整个写作过程,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无法监控学生写作过程的弊端。从写作设计,到准备写作,再到写作反馈,处处都有教师的身影,可以说,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自由者”,建立起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与“学”的能动性都发挥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写作过程的监控,也是“有准备地写作文”教学实践的难点。因为对过程的监控,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写作的主题是一致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准备”过程。面对这么“独特”的写作准备,教师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点评与指导,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课堂指导” “不定期反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不错。也就是说,在每一次写作之前,有正式的课堂指导,说明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指导写作方法。在学生“准备”的过程,利用“课堂五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准备成果,教师及时点评,提高准备的质量与效果。
  3.以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家长等人进入到评价主体当中来,一起对作文活动进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让学生在合理的评价当中得到发展的信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例如,“细品中秋”写作评价中,小组之间的互评成绩,就在写作的最终成绩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这让学生在评价时,能参照他人的成果,获得有益的东西。
  而在“成长的痕迹”的写作评价中,家长的评价,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学生所写的文章,给家长阅读,让家长写一写评语,这不但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让学生从另一种视角中获得写作的意见,收益良多。
  另外,在评价中,我们应更多地着眼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的重心更多的在于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注重过程,结合并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与方法,让评价起到督导、激励、调控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广雅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以为将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任务分析方法运用《雷雨》一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析 《雷雨》 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的转向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置都进
【摘要】作文材料有着丰富的来源,语文课本、课外资料或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选材的无尽宝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会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也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关键词】作文;选材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性鲜活,个个怀着对生活热烈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扬起生命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 要】《项链》是高中语文中经典的传统课文,它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典型形象,在玛蒂尔德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的背后,丈夫路瓦栽对她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链》 路瓦栽 形象塑造 情节发展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在创造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高层次的阅读审美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全面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制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阅读过程中,读者对阅读文本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或有新意的见解和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并论证只有做到抓好诵读、突出精讲、注意积累这三个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
【摘要】在高考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要求中,“有文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文采”不只是体现在抒情类的写作体式上,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仍然可以通过对称句、反复句、假设句、比喻句、排比句、引用句等句式的运用及词语的选用来达成。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有文采 句式运用    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特别规定了“发展等级”,该等级的重要一项便是“有文采”。“有文采”其实就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得当,意蕴含蓄
【摘 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是反抗,而是回归封建礼教。主要理由有:其一,杜十娘筹备百宝箱,实现从良心愿,实质是为了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认可。所以一开始她就将自己放在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之下;其二,面对李甲的变心,她仍有其它路可走,但她选择了投江,表明自己的“贞烈”,从而完成了封建礼教的认可。  【关键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封建礼教 回归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其工具性内容以外,还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性精神内容,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精神的主旨,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    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掩卷沉思:语文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
【摘 要】增强作文的扣题点题意识,不仅要学会内容上的扣题,形式上的、外显性的巧妙点题,让阅卷老师强烈地感觉到紧扣题意,不偏题,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考场作文扣题点题技巧,以帮助考生取得较理想的应试效果。  【关键词】考场作文 点题 应试技巧     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
【摘 要】诗词中颜色词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魅力。引导学生从诗歌铺色设色的角度欣赏诗歌,也许更能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关键词】诗歌 色彩 情感  《文心雕龙·情彩》中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刘勰明确指出色彩构成文章文采的重要性。因而对诗歌的着色研究,是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