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琴过程中音乐感觉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感的培养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种感性的培养,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在各种比赛中,常有同一首乐曲被很多人演奏,大家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乐谱的要求,然而,最终的获奖者却一定是在音乐上略胜一筹的。初学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涂的哪种颜色多,他就会多吸收哪种。人们常说:“音乐感都是爹妈给的” ,在教学中是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能力较慢,但这并不代表先天音乐感不好的孩子就永远只能无味地弹奏,其实后天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引导,对此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如何把一个条件一般的孩子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达到有乐感的演奏呢?我认为:
  
  一、技巧的培养应与音乐感觉的挖掘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情感更重要。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音乐就是死的。就像一句很美的台词,虽然很多人都说得十分清楚,只有赋予这句台词以适当的、恰如其分的感情,才能将其中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弹琴时味同嚼蜡,这与其教师初期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有着直接的原因。教师和家长从一开始就只关心孩子弹奏的完整性,而音乐性被忽视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上第一节琴课,第一次接触到音乐时太多强调了技巧,反而使他日后养成只管手型和节奏的习惯。如果从第一节琴课开时,我们从乐感方面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钢琴的启蒙教材“小汤姆森”的第一条曲子,很简单,一共有四小节,每一小节都一样,都是全音符的中央“C”,老师通常要求手型正确、拍子正确就算完成。我有一个设想,如果把这四小节,处理成各种场景,如模仿大狗熊从远处森林走过来了;模仿妈妈去上班时,越走越远的脚步声等。这时我们要求孩子把提供的场景,通过钢琴表现出来,然后适时地加以表扬。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很高。当然不仅仅在课堂上,回家每天练琴时,家长也要启发孩子,每个音符都要唱,而且要有表情地唱。在弹奏每个小曲子前,最好根据音乐的内容给孩子编一首动听的小故事,然后再让他去弹,这样孩子弹奏出来的曲子就不会没有表情了。拿到新曲子时,教师可以先用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去启发他,而后还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并按照自己的处理弹奏出来。长期训练,对开发孩子用耳朵的意识和对音乐的想象力都有好处。
  
  二、全面地、完整地学习新曲子
  
  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有不少孩子只偏重于练习音符,忽略了乐谱上其他的要求。他们可以准确地奏出每一个音,但却不知道在音乐上有什么要求,甚至不知道这首曲子的速度。其实,在大部分规范化的乐谱上,除了音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标记,它是乐谱的很重要的部分。如速度标记,不同的速度有时可以使同一首曲子产生极其不同的效果。还有诸如强弱标记和一些表情术语等,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往往是乐曲音乐表现上的提示。如果不去注意乐谱的这一部分,而是只看音的高低长短,那也就失去了正确理解、表达这首乐曲的机会。因此,在开始演奏一首曲子之前,让孩子先看清楚谱子上作曲家所标识的所有表情记号,要尽量做到位,哪怕是夸张一些,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孩子心理上才会有音乐句子的走向感觉,才能把自己的感情渐渐地溶到作品里,这种能力是在家长和教师的慢慢诱导下,渐渐地培养出来的。
  
  三、倾听琴声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没有听觉,音乐就不存在。从孩子学琴的这一天起,就应该教他们有意识地用听觉来检验、欣赏自己的演奏,千万不能把听觉游离于自己的演奏之外。如果孩子从来不欺骗自己的耳朵,那他的演奏也一定不会欺骗别人;如果孩子一直都以很高的要求去听的话,那他的演奏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以智慧、心灵去要求,以手、身体去演奏,并以听觉去检验、去欣赏、倾听,把自己的内心和注意力完全贯注在听上。没有良好的技术,孩子无法去倾听,没有充分的练习,同样无法去倾听,因为心神常常会被按错的音打扰。只有在完完全全把握住一首乐曲并把它的一切印在脑海里,把情感与演奏紧紧交融在一起,孩子才有可能去倾听,才有可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四、音乐感的培养还要多听CD、音乐会
  
  随着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要求孩子对所演奏乐曲的了解。对独奏曲,要了解它们所属的音乐风格;要体会古典作品与浪漫主义作品表现上的差异;研究怎么演奏好某一位音乐家的作品;区别名家各自不同的风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奏在音乐表现上是否准确、完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质变,因为听多了,就会把所有听到、看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去,这是很自然的感情的流露。
  总之,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诱发、引导孩子,渐渐地,这种感觉就培养出来了。当然家长和教师还要灌输孩子其他的理论知识,因为钢琴是一门综合艺术。例如,在文学方面让孩子多看书,多了解音乐史,要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了解他写这首作品的意图,让孩子用理性的思维去很好地分析和演奏作品。当孩子真正成熟之后,感性和理性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那么他演奏出来的作品,就会更动人,就能把演奏者的二次创作表现出来,演奏的作品也会更有内容和感染力。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尝试了好几种方式,尽量把教材化难为易,并把趣味与竞赛融入到要掌握的课堂知识和技能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这几招屡试不爽,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 学生厌学 化难为易 增加趣味 开展竞赛    不可否认,不断积累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如果我们的课堂刻板、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肯定不会很高,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厌学情绪自然无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然而,有不少高一学生总感到高中物理难学,由此产生畏惧心理和学习障碍,最终放弃物理学习,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一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希望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一、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障碍    1.教材内容加重,学生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我国现行的中学教材体系中,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
近几年,我借助地理材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获取有效信息,增长新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题型可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狭小天地,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思维的智力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区别智力强、中、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品质,就是要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具有一定水平的目的性、方向性、确定性和辨别性;使学生智力活动具有一定的速度、广度、深度和灵活程度;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智力品质表现在多方面,但主要表现在这五个方面,即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创新性、深刻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
期刊
现行的刑事立法忽略了财产刑的委托执行与民事委托执行的不同点,因此未能建立独立的财产刑委托执行制度。面对财产刑委托执行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和实践困境,需要我们参照民事法
在地理教学及日常生活、工作中,常常要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在两幅不同的地图上量算相同两地之间的距离,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强和深入,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显现。美术教学除了使学生能够获得所应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必备的审美能力外,它还能以自身的审美性、愉悦性调剂学校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
各方政治力量围绕1946年重庆较场口事件展开的激烈较量,从舆论宣传、民众发动、集会示威、代表请愿,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到内战全面爆发的特定历史时期,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