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最好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就会主动去学。
2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
3 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构建课堂平等交往的教学机制。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4 在教学中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习方法很重要。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点石成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但是,学无定法,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个人特点、学习内容、实际能力水平,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学生能较易掌握、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会自学,按照一定程序主动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独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他们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活学”,就会采用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才是打开自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5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方法——教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长期都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6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仿句练习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要求。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予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达到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教育局教研室)
“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最好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就会主动去学。
2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
3 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构建课堂平等交往的教学机制。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4 在教学中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习方法很重要。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点石成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但是,学无定法,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个人特点、学习内容、实际能力水平,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学生能较易掌握、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会自学,按照一定程序主动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独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他们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活学”,就会采用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才是打开自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5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方法——教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长期都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6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仿句练习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要求。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予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达到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