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束缚, 长期以来,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考查到评价.都是条线式教学。随着“9+3”教育的深入实施,教学更加需要“9+3”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近年来,我对初中数学 “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收到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22-02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一、抓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有效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节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勾股定理”时,老师手中的教具就是问题,向同学们亮出教师用的直角三角板问:“同学们,能用不同的的方法说出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一点特点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三、创新教法,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思维的前提。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所以教师的教法应做到或悬念疑云顿起、或情境理念交融、或形文采兼备、或妙语意趣横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实践教法创新的:
1、导课方法新。依据课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如采用数字对比法、故事法、音乐法、情景法、悬念法、诗词名句法、资料法等。方法各不相同,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
2、教学用具更新。数学教学用具的及时更新,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依据教学的需求,因地制宜,不断更换教学用具,如充分利用教师自制教具,我校多媒体设备,语音设备,学校的图书、周边的各种资料等。新颖的教学用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联想、灵感,促进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前提
教学观念是对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教学基本问题的看法、见解。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指导思想,规定教学方法创新的主题和宗旨。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来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学观念的切实转变:
1.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扮好“导”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并重,重视能力培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强调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使学生学习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3.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可分割地统一于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非智力因素,丰富和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突出情感性,做到情理交融。
4.倡导开放性教学。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教学。如把讨论、演讲、辩论、新闻发布会等开放教学引进课堂。开放的教学不仅打破传统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总而言之,教师有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念,就会引导教师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22-02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一、抓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有效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节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勾股定理”时,老师手中的教具就是问题,向同学们亮出教师用的直角三角板问:“同学们,能用不同的的方法说出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一点特点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三、创新教法,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思维的前提。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所以教师的教法应做到或悬念疑云顿起、或情境理念交融、或形文采兼备、或妙语意趣横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实践教法创新的:
1、导课方法新。依据课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如采用数字对比法、故事法、音乐法、情景法、悬念法、诗词名句法、资料法等。方法各不相同,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
2、教学用具更新。数学教学用具的及时更新,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依据教学的需求,因地制宜,不断更换教学用具,如充分利用教师自制教具,我校多媒体设备,语音设备,学校的图书、周边的各种资料等。新颖的教学用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联想、灵感,促进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前提
教学观念是对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教学基本问题的看法、见解。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指导思想,规定教学方法创新的主题和宗旨。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来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学观念的切实转变:
1.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扮好“导”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并重,重视能力培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强调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使学生学习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3.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可分割地统一于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非智力因素,丰富和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突出情感性,做到情理交融。
4.倡导开放性教学。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教学。如把讨论、演讲、辩论、新闻发布会等开放教学引进课堂。开放的教学不仅打破传统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总而言之,教师有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念,就会引导教师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