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永恒的爱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jia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段阅读一】
  离 别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以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选文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感悟
   在这里,“失散了”指杨绛的丈夫和女儿都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杨绛一个人,这是现实。而“如梦幻泡影”的境界,则是开篇那个在古驿道里聚会的过程;可现在却是在家里,于是,作者又重提三个人“再聚聚”。读后,我们不再觉得这是一场梦,反而认为老人是在很平静、很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理念——家是人生最好的庇护点。
  【作家名片】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于京逝世,享年105岁。
  【作品简介】
  1998年,钱锺书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记叙了这段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的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人物趣事】
   杨荫杭膝下有八个子女,杨绛排行老四,她上边有三个姐姐,下边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杨绛天资聪慧,善解人意,她上不和姐姐争权,下不和弟妹争宠,与父母相处,伶俐乖巧,温顺体贴。比方说,父亲饭后吃橘子,她主动帮忙剥皮;父亲吃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她主动帮助脱壳去衣。果品不论干鲜,一经她手,管保收拾得干干净净。
   父亲午饭后要休息,一帮小孩懂事,自动散去。父亲有一次叫住杨绛,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杨绛乖觉,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般,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人物评价】
   卢翎(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黎戈(当代作家):“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喑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精段阅读二】
  一家三口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锺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我走进阿圆的卧房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叠大辞典,上面放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显然是阿圆回家后刚脱下的,一只鞋里塞一个笔筒,里面有阿圆的毛笔、画笔、铅笔、圆珠笔凳,另一只鞋里塞一个扫床的笤帚把。沿着枕头是阿圆带回家的大书包。接下是横放着的一本一本大小各式的书,后面拖着我给阿圆的长把“鞋拔”,大概算是尾巴。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阿圆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阿圆说:“有这种alibi吗?”(注:alibi指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
   我忍不住也笑了。三个人都在笑。客厅里的电话响了几声,我们才听到。
   接电话照例是我的事(写回信是锺书的事)。我赶忙去接。没听清是谁打来的,只听到对方找钱锺书去开会。我忙说:“钱锺书还病着呢,我是他的老伴儿,我代他请假吧。”对方不理,只命令说:“明天报到,不带包,不带笔记本,上午九点有车来接。”
   我忙说:“请问在什么地点报到?我可以让司机同志来代他请假。”
   对方说:“地点在山上,司机找不到。明天上午九点有车来接。不带包,不带笔记本。上午九点。”电话就挂断了。
   锺书和阿圆都已听到我的对答。锺书早一溜烟过来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阿圆也跟着出来,挨着爸爸,坐在沙发的扶手上。她学得几句安慰小孩子的顺口溜,每逢爸爸“因病请假”,小儿赖学似的心虚害怕,就用来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爸爸”原作“孩子”。)
   (选文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感悟
  这是《我们仨失散了》中开头描写的一个片段,读来妙趣横生。具体表现在:
   1.语言方面:称呼混乱。钱锺书求救时,我们起初并不清楚他口中的“娘”指的是谁,乍一看还以为这个家里还有钱瑗的奶奶或姥姥在。可是钱瑗也在喊“Mummy娘”。“Mummy”在英语里面表示更加孩子气地叫妈妈,可见,钱瑗也在叫妈妈,还告状说是爸爸做坏事,当场被自己拿获。杨绛出场,看到这个场景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钱锺书是模仿钱瑗叫的,目的就是把杨绛引来。
   2.场景方面:做坏事就是捣乱。钱锺书此时的身份已不是什么文化大家,而是一个普通的父親,在女儿房间里捣乱,带给我们的是那种无法言喻的快乐。
   可是,这么一个平等、自足、欢乐的“小剧场”却随着那一声电话铃声被打乱了。先是钱锺书先生入院,母女俩奔走于家庭、学校、医院间;再后来钱瑗因病入院,八十多岁的杨先生孤身奔走于家庭与医院间,在她心里,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只是她的“客栈”。
  思考
   真没想到,身为学者的钱锺书居然还有这样顽皮的一面,不知道这是否也引发了你童年的回忆呢?
其他文献
《筷子诗》的由来   相传,刘伯温与明太祖朱元璋刚认识的时候,太祖正在吃饭,对刘伯温说:“久闻先生大名,可否以孤手中的竹筷为题,吟诗一首?”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诗的难度,太祖要求诗中不能出现“筷”字的字眼,不要筷子却写筷子,还得临场发挥。   这时,刘伯温见太祖所用筷子乃湘妃竹所制,便吟道:“一对湘江玉并肩,二妃曾洒泪痕斑”。   太祖面露不屑,觉得此句并无稀奇。当听到“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候一箸
期刊
【文题亮相】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有的人会做一名演员,按照别人安排的剧本尽力演出;有的人会当一名观众,浑浑噩噩被动接受;而有的人立志成为编导,喜怒哀乐全由自己主宰,故事情节全由自己推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演绎灿烂的人生。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人生舞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表達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
期刊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最爱的人。家人们彼此陪伴,彼此鼓励,一起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但即使舌头与牙齿,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何况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人。   请以“ 的你, 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不少于600字。  【师者一角】 
期刊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村的“老懒”大叔,约摸四五十岁。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打我能记事起,就听村里人叫他“老懒”。可能是因为他太懒的缘故吧。不过话说回来,他的确特别懒!   “老懒”大叔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每天除了吃飯睡觉外无事可做。别人春种秋收忙忙碌碌,唯有他整日在村子里瞎逛。邻居亲友不止一次劝他好好务农,正经营生,可他总是吃不下一点苦,凑合着过日子。   直到2016年,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到我
期刊
他是一个阳光少年,自由一般独特的气质。   星期四下午放学,我经过公园的篮球场,看到一个身着蓝色球服、脚穿黑色运动鞋的少年在练习投篮。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一个“灌篮高手”,有点无聊的我便坐在角落里,想数一数他进篮的次数。可是,结果却让我有些失望——他投一次,一次不进;投十次,十次不进。   我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一直投,却一直都没有进球。我想,他应该特别想进球,但每次不是打在篮筐上,就是打在篮板上,
期刊
文题展示   请以“ ,我为你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把题目补充完整;(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眼“我为你点赞”要求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亮点、优点等长处,赞赏别人的所
期刊
一个美好的周末,我打开弥漫着墨香的书柜,拿出一本《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轻轻翻开扉页,中华民族凭借劳动改变命运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不用说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就拿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来说,都与人民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于劳动、善于创造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建立起一个和谐、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钢铁英雄”孟泰,“铁人”王进喜
期刊
【文题亮相】  在被新冠疫情笼罩的日子里,我们不得不成为“宅家族”。你关注每天更新的疫情数据,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人类的共存;你排斥父母的唠叨,也享受与家人包饺子时的温馨时刻;你抱怨网课的乏味,也体验到在线学习的便捷高效;你时常忙碌彷徨,也偶尔驻足凝视,身边的一物一景亦带给你别样的触动……原来,平凡的宅家时光,也能散发出别样的芬芳,萦绕心间,回味悠长。   请以“别样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作文。  
期刊
【课文导入】   1.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
期刊
件件小事,汇成了生活这条波涛滚滚的长河,每个人就是这条长河里的鱼儿,肆意地来回游戏。这每一件小事,都将是鱼儿们成长中一个特殊的转折点。题记②  时光翩然,转眼间,多少春秋都已逝去,我们从幼稚哭闹的孩童成长为理性镇定的少年。而在我们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些小事让人难以忘怀。③  第一次遇见那个小女孩,是在我六岁的时候。我俩年纪相当,自然有许多说不完的话题,外加小孩子生性活跃,在偌大的商场里,你追我赶,好
期刊